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安全人

骆勇001 https://bbs.anquan.com.cn/?17586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安全人辞职,竟只因为这些安全管理乱象?

热度 1已有 265 次阅读2022-1-25 13:44

6月15日上午,某集团公司正在召开年中总结会,分析总结上半年的各项工作。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在汇报工作,他说:‘我们公司上半年的销售成绩非常好,利润增加了接近10%,公司在一些新市场上取得了多项的突破。在人员不变、生产线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20%。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更大了起来:但是我们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上半年我们发生了1次机械伤害事故,被应急管理部门罚了10多万,若不是王总找人出面协调,公司就被停产整顿了。
这时候,大家头齐刷刷地转向公司的安全总监!
小张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安全总监,今年刚提拔到这个岗位上,有想法有干劲,这个月他刚刚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为了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费心尽力。
没想到的是,听完常务副总的这番话,小张‘刷’地一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请不要这样看着我!’
小张向分管人力的副总,问道:‘你说,这些出事故的员工是我招进来的吗?’常务副总摇头。
然后又问道:‘他们的部门级安全培训、班组级安全培训是我去讲的吗?
随后,指向分管生产的副总问:是我安排他们去干活受的伤吗?
再指向设备部门的领导,问:出事的设备是我采购的吗?设备是我负责安装的吗?是我负责日常检修的吗?
最后又指向财务部门的领导,问:安全生产投入是我管的么,整改用的经费我能要来么?
被问到的人当然只能摇头。
既然安全部门既不负责招人,也不负责安排员工作业、设备采购、安装和检修,又没有经费支持,那为什么出了问题大家都看着我?小张一连串的话,让大家目瞪口呆。
小张接着说道:
今年出的这起机械伤害事故,我们安全部门去车间检查时说了多少遍了,机械齿轮不能外露,要么增加安全防护罩,要么购买机械光栅装上去,有人听吗?
准备购买机械光栅时,从设备部推到采购部,采购部推到又财务部,最后说什么?因为太贵了,还在采购中!都采购了几个月了也没见到落实。这钱能省吗?
还有公司的一些地方早就存在消防隐患,安全部门下也发了整改通知书,也提出了整改的方案,可公司为了节省那点钱,最后改了吗?
连多储备一些灭火器都要精打细算,后面出事了,就是安全部门的问题吗?安全部门就是菩萨,也保佑不了你们整天这样麻痹和侥幸呀!
机器伤害的预防,我们培训讲了多少遍了,恨不得一天讲一遍,我们安全部门在公司级教育时,把公司里的安全制度、安全要求等讲得清清楚楚,可到了他们分到岗位上,各部门、各车间是怎么教育他们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赶进度,操作规程也不要了,怎么干的快怎么来,你们在纵容他们违章,然后出了事,就怪他们不小心,就说他们安全意识低。
还有这个违章问题,3月14号我们安全部门的同事下去检查,发现车间小李违章,按照公司制度拍照准备给他罚款,可他怎么说的,说车间在赶生产,天气这么热,我这么干一个人能比得上两个人干的活,你们安全部门的算个屁。为此还发生了口角,差点把我们安全员给打了。
刚才副总提到了,生产线没有增加,技术没有改进,员工没有增加,但是产量增加了,请问大家,这个增加的产量是怎么来的?这个和发生工伤事故,你们说有没有关系?
出了事故真的是我们运气太差吗?我倒觉得是我们运气太好了,还没有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和工亡事故?但是这样下去,不远了!
出了事,就找关系攻关,大把的花钱去摆平,不去反思事故发生的根源,不思考我们的管理体系有没有问题,不花钱对设备进行整改,这就是高层领导的问题,领导们在做错误的导向,这种导向只会让中层领导更加忽视安全,只会让底下的基层班组长们把心思全放在生产产量上,安全,就凭运气吧!
等出了大事故!那些地方领导都自身难保的时候,谁来摆平?
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我们有的只是高层领导对安全是否重视的问题,安全管理是否成体系和执行的问题,生产进度的问题、员工是否疲劳作业的问题、设备防护的问题等等。如果说有安全问题,也是上面的这些原因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你们去查查新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去查查应急管理部的相关文件,看看安全的责任到底是谁的?这个锅我不帮你们背!
安全部门能做什么?现在我们安全部门一去车间,人人反感,连员工都理直气壮说我们正事不干,就会挑毛病,影响生产。
全员都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个人、每个部门都不按照其业务承担相应安全责任;我们整天再强调有什么用?检查,培训,会议可没少组织,可哪个领导听进去了?
我们一个季度开一次安委会,还有很多领导不参加,生产线上的设备有安全隐患不能生产,几个领导都会打电话说:我不管那么多,机器必须开起来,必须保证产量。
如果我们什么时候一开会,就首先谈的是安全。如果我们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如果我们发现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如果我们加大些安全投入,如果我们下属向上级汇报工作,首先汇报的也是安全工作,我想:我们的安全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安全不是主要工作,但是安全是首要工作。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新安全生产法已经把你们的责任写的清清楚楚了,你们这种态度早晚出大事!别想着让我给你们背锅!
我是有点失态了,因为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故,我们领导层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我着急,我经常半夜睡不着觉,晚上电话铃一响,我的心就咯噔一下,就害怕工厂又出了事故。
我害怕我成为事故案例,被判刑!我还年轻,苦读那么年书才读了个研究生,哪天出事故再把我送进背锅了!
这些年,我把相关的安全制度建起来了,可执行不下去,我的能力也有限,今年才刚刚升职为安全经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影响你们到安全的看法,怎样才能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
这几年,我也累了!这会,你们接着开吧。
明天我再来公司补个手续!
本故事纯属虚构,但事实不完全杜撰。
安全人背锅已成不争的事实,
深度剖析安全管理乱象!
一、我们总是在每次事故后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一直以来都过度相信安全监管的力量,认为只要监管到位,企业就不会发生事故。
所以每次事故背后的指向,基本都会涉及“安全监管不到位”。
可是,大家要明白,监督之于管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不行,但有也不见得一定行。
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各类责任主体做好自律,自律落实到行业、属地、企业三个层面:行业要管好安全、属地也要管好安全、企业要管好安全。只有当自律做不好,才需要监管。
而高质量的监管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界面,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监管过度。
所以,过度监管堪称又低效又代价高昂的一种管理方式。
记住,安全绝不是靠监管出来的!
各种安全检查一轮接着一轮,一出事故就大检查,但为什么没有预期的效果呢?
不是说不要安全检查,必要的安全检查也是监管的环节,但要对安全检查的频次、范围和深度做科学的安排。我们要明白: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必须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安全检查和碎片化的隐患查找有一些帮助,但不能替代系统性的安全管理。
如何做好监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们必须明白,运动式的粗浅的安全检查方式不应该是监管的主旋律。
2、安全职责错位必须纠正
我们很多企业安全做不好,一个核心症结是安全职责错位,认为安全就是安全部门的职责(不少企业最高管理层也有这样的误解),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企业搞好安全的愿望自然会落空。
企业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明确直接管理者对安全负责,安全才能管得好。譬如,项目经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安全的真正负责人,车间主任是这个车间安全的真正负责人,工艺装置经理是装置安全的真正负责人,维修经理是维修部门(包括维修承包商)的真正安全负责人,维修班长是这个维修班组的真正安全负责人。真正对安全负责的不是企业的安全部门,而是上面这些直接管理者。
企业安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监督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执行的主体是前面说的那些人),当然安全部门需要为执行过程提供技术和法规方面的支持。最后面这一条是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的,但在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忙于应付日常琐事,没有时间深入学习和自我提升,因而没有办法承担起专业支撑的职责。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专门配备化工过程安全工程师,正是为了建立起比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为项目、生产和维护维修等部门提供安全技术专业支持。
安全职责明晰是构建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3、“背锅”式追责促生避责式的安全管理,形式主义泛滥
可以说,找不出一个100%尽责的安全管理人员!只要专家查,肯定会查出问题,只是问题的大小问题!这就导致很多“专家”来找问题,然后安全管理人员天天就忙于“怎么应付各类检查”,忙台账、做资料,根本没时间去管现场!这里面的道道,每位企业安管人员都很清楚,敢怒不敢言。只要出了事故,“不到位、不及时”等描述总能给安全管理人员定个罪。难逃背锅的结局
一个个追责案例,让安全人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工资不高,责任却比天大!每一位安全人都是带着满腔热血和责任感从事这个行业,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为了生存,为了避责,形式主义不得成为安全人的首选!迫不得已而为之。处处留痕才能避责免责,不然在法官面前百口莫辩。
“痕迹”就是“护身符”,“痕迹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蔓延到一个很严重地步了。
《安全生产法》生产法的出台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目的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但当“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履责”而是“免责”。一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免责”上,形式主义的立刻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而真实的情况呢,安全生产本身并没有提高,相反,基层由于疲于奔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痕迹”上,真正的安全反而没人管了。“痕迹主义”发展到目前,已经比较隐蔽了,而且有很多变种,如果不实事求是的去评价其效果和效率的话,不易发觉,甚至剧情会反转,以至于最后成了“皇帝的新装”,危害是很大的。
例如,一项自上而下工作的落实,应该是“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执行—检查考核—反馈改进”,但实际却变成了这样“提出要求—落实要求—严格落实要求—务必落实要求—坚决落实要求—圆满完成要求”。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但到了基层仍然是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应付差事,效果可想而知。看似层层履职尽责,该发的文件也发了,该开的会也开了,该提的要求也提了,但实际上工作安排根本不接地气,基层没法落实,这类工作如果出了问题,让基层背锅是不合适的。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安全。追责安全人,能搞得好安全生产?
警惕!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应付式落实“三件套”!
“说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已经成为安全生产中应付式落实的“三件套”。
1
把“说了”当“做了”

某些企业,安全生产中把“说了”当“做了”,习惯于搞忽悠,热衷于喊口号,实际上脚下一动不动。
——遇到安全问题绕着走,光说不练假把式。
某些企业“安全第一”口号喊得响亮,一旦遇到安全与生产效益冲突时,安全要完全给生产让路,经常“嘴上高高举起,行动轻轻放下”。高喊安全第一,真正遇到安全问题时,绕着走!
具体表现为:安全投入能省就省,安全设备能少就少,安全问题应付就应付。
图片
——只说不做,嘴上安全。
漂亮话张口就来,隐患点随处可见。以口号代替安全安全,以标语代替宣贯!工作未动口号先行,无论车间、工地,安全标语横幅满天飞。
实际遇到隐患时也不整改,一句“马上整改",应付了多少次安全检查,嘴上说我们要重视安全,真正遇到需要整改或者安全投入时,抠抠搜搜舍不得花钱,连灭火器都是能省一个是一个!
——被监管部门推着走。
不来查,永远都是没问题。某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给负责人提出改善安全的建议时,总要扣来自哪个法规条款,总要问政府有没有要求这么做,没有要求肯定不做。
不求满分,只求及格,政府要求什么就做什么,能省就省,不管做的质量如何,及格就行。
2
把“做了”当“做成了”
把“做了”当“做成了”也是安全生产中形式主义的套路之一,实际工作中有3种表现。
——把“任务分解了”当成“工作完成了”。
年年制定安全生产计划目标,一些企业负责人总想把“任务分解”当成稀释责任的手段,把责任推给安全管理人员,自己责任少写几条。计划做好了,任务细化了,就当做工作完成了。所谓安全生产计划也就制定时有人看几眼,之后就永远不会有人再去看。
——把“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
把会议当成落实,把研究当成解决。开会研究了安全问题,就当作"安全问题解决了"
为了开会而开会,上级有什么要求,下面就对应开什么会,会议精神仅仅停留在开个会,发个文件,听个汇报,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隐患还是那个隐患。
某企业开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管理人员说,部分车间主任为了赶生产进度,对工人违章作业不予制止。
会上领导们雷声挺大,要求制定相关安全操作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求安全规章制度上写的员工都要遵守,但在实际处理时,仅仅通过一份安全生产责任书,把责任完全推给员工,违章造成事故的一切由员工本人承担。实际工作中,违章照样有。

——把“发文了”当成“落实了”。
一到年初,各种关于安全生产的红头文件一通发文,什么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件一个档案柜都装不下!可文件发完了,就没有了后续,永远存在了档案柜,根本不按照文件执行。
 
3
把“做完了”当“做好了”
把“做完了”当“做好了”,看似可以达到安全工作的及格线,但实际上一些“做歪了”“做空了”的工作浪费了各种资源和精力。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事情表面看做完了,实际上做歪了。
安全生产中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造假严重。以签字代替培训,以文件代替整改,以汇报代替检查,以台账代替现场!表面上各项安全工作都做完了,实际上都做歪了!
弄虚作假!某企业安全员竟承包了所有参试员工的试卷。安全生产培训记录中,各个都是100分,答案都一样。
一检查,表面看起来安全培训做的非常好,安全培训记录做的非常全,实际上都是造假,培训可来可不来,考核答案提前发,造假严重。
——对待安全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表面看做完了,实际上做空了。
安全生产中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形式主义泛滥。表面上各项安全工作都做完了,实际上都做空了!
花钱购买各种安全技术服务,却根本不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做了一大堆,安全管理制度台账、做了一套又一套,其实都是假大空,做完了就放着了,根本没有按照体系运行。
——一刀切式“做完了”,实际上可能做错了、做坏了。
隐患一查了之,违法一罚了之,违章一罚了之。
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事故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企业负责人仍旧严重违法,我行我素,最终酿成了惨烈事故。
在很多检查中,上级监管部门和检查人员只注重检查,照片一拍了之,隐患一查了之,违章一罚了之,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没了下文,以罚代管式的安全检查“层层管、层层软”。
有些检查还带有硬性指标,以查出问题的数量衡量检查管理力度,导致安全追责偏离了轨道,真正的隐患和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违章也是一罚了之。
虽然员工都知道违章造成的后果可能会严重,但是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不违章会有确定的损失,会得到领导的批评,会被处罚,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反而违章了也不定会出事,员工的第一反应都是运气不好,下次你们去检查的时候一定会注意不被你们发现问题,而不是说要改变违章的行为。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潇丠 2022-3-8 10:40
感谢楼主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4-3-29 20:41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