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53|回复: 5

党校应急预案(今天刚做的)还热乎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还去了封面、批准和目录)
1总则
l.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党校范围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党校范围内各部门、班级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1.3.2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在学校内和学校所在区域发生的,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
1.3.3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1.3.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气象、洪水、地质、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
1.3.5 影响教育系统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成立党校安全事故救援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1.4.2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发生突发事件后,在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市教育局及有关部门。  
1.4.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1.4.4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现场,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1.4.5结合实际,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特别是发生本预案未作详细规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要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各类预案的应急响应办法,果断处置,正确应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党校安全事故救援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安全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
        成  员:加  张   高   蒋   胡    贺    卢    张    李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   科。
        主  任:高    (兼)
        成  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教育系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2.2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企业管理科。主要职责:负责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情况,提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报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和推广其他学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做法;督导、检查各部门和班级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情况;督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2.1指挥组: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职责:全面协调事故现场抢险救援人员、物资、车辆的调动使用,对事故势态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指挥控制事故势态升级和蔓延。
2.2.2通讯联络组:
组  长:蒋
   职责:通讯联络组应有序的不间断的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并将各种信息传达到指挥现场。
2.2.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职责:落实和提供在整个抢险救援过程中的车辆、人力、物力的有力保障,及时抢救受害人员和受害物资。
2.2.4治安保卫组
组  长:
副组长:李
成  员:
    职责:在整个抢险救援现场由学生保卫科组织人员负责保护,防止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物资丢失和外来人员哄抢。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3.1.1信息报送原则
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部门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领导小组报告,不得延报。
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在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向当地公安等部门报告。
3.1.2信息报送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市教育局办公室,并按领导要求开展工作,并随时保持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
3.1.3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3.2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执行。要区分不同情况,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的主动权。信息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4  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4.1.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以及实施打、砸、抢等,引发地区、行业性的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Ⅰ级对待的事件。
4.1.2重大事件(Ⅱ级):聚集事件失控,校内聚集规模膨胀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校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行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
4.1.3较大事件(Ⅲ级):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校园内出现各种横幅、标语、大小字报,引发在校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不足100人,但已形成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群体性事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
4.1.4一般事件(Ⅳ级):事件处于单个事件状态,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群体性事端呈萌芽状态。单个性突发事件已引起师生广泛关注,师生中出现少数过激的言论和行为,校园内或校园网上出现大小字报,呈现可能会影响校园稳定的苗头性信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Ⅳ级对待的事件。
4.2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预防和预警    对可能引起师生高度关注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或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等容易激化学生情绪的问题,以及敏感期、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庆、重大文体活动以及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
4.3 应急响应
4.3.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的处置
若事件已超出事发学校范围,在事态扩大、依靠学校力量无法平息的情况下,除按照Ⅳ-Ⅱ级事件响应程序外,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派遣警力进校,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冲突加剧和师生受伤。
一旦师生走出校门上街集会、游行,学校要派人劝阻,如劝阻无效,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的人寻衅滋事,还要及时请公安部门到现场协助做好工作,防止师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
4.3.2重大事件(Ⅱ级)的处置  若事件已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除按照Ⅳ一Ⅲ级事件响应程序外,领导小组要及时深入事发现场,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要报请公安部门,严格控制和监视。
4.3.3较大事件(Ⅲ级)的处置  事件爆发后,处于局部聚集状态时,除按照 Ⅳ级事件响应程序外,领导小组立即研究决定启动工作预案并立即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并依法、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
4.3.4一般事件(Ⅳ级)的处置  加强校园巡查和监控,发现不稳定因素出现苗头时,及时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发现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大字报、小字报及传单,对张贴者立即予以监控,确定其身份,分别情况予以处置。对大字报、小字报及传单迅速清除,防止扩散。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时,学校保卫人员和相关领导立即赶到现场,负责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取证;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问题。
4.4  应急保障
4.4.1预案保障    加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应急反应的主要内容、本人的位置、职责等,保证需要时,能够快速到位、规范行动、有效处置。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根据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对预案进一步完善。
4.4.2技术保障  加强维护学校稳定快速反应体系的基础建设,加强校园报警点、警务室的建设,不断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校园整体防范水平。
4.4.3物质保障  坚持平战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准备。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后,要全力做好处置人员和事件参与师生的必需生活、医疗救助、通信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4.5 善后与恢复  学校在后期处置工作中的重点是尽快查清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实质问题,尽可能满足师生合理要求,安抚和平静师生情绪,恢复校内正常秩序。
5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5.1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
5.1.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害,对教学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灾害。
5.1.2重大事件(Ⅱ级):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灾害。
5.1.3较大事件(Ⅲ级):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故灾害。
5.1.4一般事件(Ⅳ级):对个体造成的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灾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5.2应急处置措施
5.2.1火灾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突发火灾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报警。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人和灭火工作,并在消防队伍到达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工作。
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抢救伤病员,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解决好学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
5.2.2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学校发生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一线,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报告;
迅速采取诸如切断燃气等有效措施,并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及时组织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5.2.3楼梯门拥挤踩踏事故处理办法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及时排查拥挤踩踏事故隐患,坚决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学校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要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
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5.2.4校园爆炸事故处理办法
学校发生爆炸事故后,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
学校要在爆炸现场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人员,控制好现场的治安事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检查并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好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如果发现肇事者或直接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搜寻物证、排除险情,防止继发性爆炸等工作。
5.2.5突发危险品污染事故的处理办法    学校因意外因素引起危险物品泄露,或因违反有关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灾难的,应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同时设置污染区;
5.2.6校园恶性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l)学校校园发生恶性交通事故,遇有学生、教工死亡、受伤等情况,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求助,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
学校有关部门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及时查明事故情况;
5.2.7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专项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遇有师生死亡、受伤等情况,立即求助医院进行伤病员抢救工作;
活动组织者和安全工作负责人要稳定现场秩序,根据室内、室外不同情况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担负起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尽力避免继发性事故;
学校有关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组织疏导、抢救伤病员,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5.2.8外出组织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和设施;
完善通讯体系,做好定期通讯联络工作,定期清点人员,及时沟通信息;
事件发生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积极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首先判断事件的性质,权衡事件的轻重,统一认识,统一指挥,协调好学校和事故一线两部分工作,积极开展救助;
积极争取事故发生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帮助。
5.2.9突发后勤安全保障事件的处理办法
学校要做好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所以及供水、供电、供暖和通讯保障部门的突发事件防范工作,对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要加强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服务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发生跑水、断电、燃气泄露等重大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修和抢救,控制事态,必要时请求当地有关专业部门支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3)食堂、二次供水部位必须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设施,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要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现场保护,并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
5.2.10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演化和扩大;
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有关情况,引导师生情绪,稳定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5.2.11学校突发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有关注意事项
(l)发生灾难事故,学校要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有关情况,引导师生员工情绪,稳定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凡是发生人员伤亡的,学校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积极抢救伤病员,减少人员伤亡;
所有灾难事故发生后,学校都要考虑可能引发继发性伤害问题,都要妥善处置,不要激化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和演化;
凡是需要对建筑物等采取断水、断电等应急处理措施的,要认真权衡利弊,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受灾受困人员照明、饮水需要和因为跑水漏电可能引发继发性灾害的矛盾。
5.3善后与恢复    本项内容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善后与恢复”相同,详见7.3项内容。   
6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6.1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6.1.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发生在学校的,卫生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l.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自治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市(区)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发生在学校的,经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1.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县(区)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在一个县(区)域内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发生在学校的,经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1.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
学校发生腺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1.5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一般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6.1.6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6.2信息报告与信息发布
6.2.1信息报告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6.2.2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学校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6.3快速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6.4应急反应
6.4.1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6.4.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6.5 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7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7.1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7.1.1 Ⅰ级事件:是指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本校的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7.1.2 Ⅱ级事件:是指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害,对本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7.1.3 Ⅲ级事件:是指对个体造成的损害,对本校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自然灾害。
7.2应急处置措施
7.2.1应急反应:    预报后的应急反应,根据有关规定,在政府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立即宣布预报区进入预备应急期。(1).根据政府统一部署,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预案的执行情况;(2).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发布躲避通知,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监测工作;(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生命线等工程的应急保护工作;
(5).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6).防止自然灾害谣传或误传,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发生衍生灾害,保持安定。
7.2.2灾害发生后应急措施的主要内容
  在校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首先做好自救、互救,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3)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4)粮食食品物资供应;
(5)灾民安置;
(6)维护社会治安;
(7)消防;
(8)次生及衍生灾害防御;
(9)灾害损失评估;
(10)应急资金;
(11)宣传报道。
7.3善后与恢复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从应急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及时开展补救工作,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7.3.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7.3.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疏导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7.3.3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7.3.4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因玩忽职守、渎职而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3.5配合有关部门作好事故调查工作。
8 附则
8.1本预案是党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文件,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中,对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鼓励和表彰;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规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2预案启动实施由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小组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要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严格执行和遵守信息保密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并保证联系方式畅通、便捷。
8.3本预案由校企业管理科制定并负责解释。
8.4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附件1、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2:应急救援行动小组名单
附件3:相关联系电话号码: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得分两次才能发完,还得听20秒才让发,
发表于 2012-6-3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4-4-19 17:15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