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4|回复: 0

速议 | 谁是改变“中国制造”形象的决定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速议 | 谁是改变“中国制造”形象的决定因素                      2015-02-09                                                 胡立彪                                                 [url=]质量与认证[/url]                         质量与认证                                 [img][/img]                                 
微信号                                 cncete
功能介绍                                 质量领域、认证检测行业综合信息平台

                                                                                       


消费者要求政府、企业努力改变“中国制造”形象的同时,自己首先得负起责任来,既愿意为质量过硬的“中国制造”买单,更要自觉抵制影响“中国制造”的各种负面现象。




  最近有两件事合在一起看会很有启发意义。一件是淘宝与工商之争,一件是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为何要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在网上引发热议。前者两家虽然已经握手言和,但从相争的起因判断,目前中国市场的假货和山寨现象依然严重;后者表明中国许多消费者有到海外市场购物的冲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对国内市场产品信赖度不高。既有人愿意消费廉价货,也有人想逃离国内市场,这种矛盾的状况,让“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尴尬境地。

  当然,山寨低价并不能代表“中国制造”,但“中国制造”却无法将这种标签完全揭去。有论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都简单地将山寨产品的产生归咎于生产者的贪婪与狡猾,认为只要通过严厉的打击活动,将非法经营的成本推高,就足以遏止山寨产品的泛滥。但实际上,山寨产品的成因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对优秀产品的复制与抄袭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市场对廉价“名牌”产品的需求也是推动山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山寨厂商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帮助国家消化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容否认,“中国制造”本身就具有这种很难单纯定义好坏的基因。

  “中国制造”在山寨上的纠结,确实要置身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才能理解。一般人都会这样认为,国内的厂商可以先从学习别人做起,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它们渐渐成长壮大占据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了,那些山寨产品就会自然而然地销声匿迹。这个逻辑没错,但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淡化甚至忽视了——时间。“逐步”“渐渐”到底需要多久?几年也许还行,若是几十年及至上百年,绝大多数企业就不愿坚持了。事实上,山寨货就是“抢时间”的产物,而“中国制造”这些年成名,也拜一个“快”字所赐。

  企业不愿意花时间成本,一方面基于其逐利本性,一方面也受客观环境消极影响。事实上,国内也有一些企业从一开始就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希望闯出一番天地,但当他们将产品做到在质量、性能、技术等多方面均可与世界知名品牌比肩的程度时,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利益。而那些一上来就只为了眼前利益,从不考虑自我品牌建设的贴牌企业甚至山寨企业,却以很小的成本投入及假冒风险代价而赚得盆满钵满,社会似乎也没有要求其为原罪承担责任。这种现实让那些本分而有理想的企业很受伤,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他们的市场道德水平就被逐渐拉低,走向堕落。

  对于“中国制造”的尴尬处境,有人认为是企业太过逐利,目光短浅;也有人认为是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伸得太长,市场无形之手又被钳制,导致企业进退失据。其实,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消费者,对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更具决定性。“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商学院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一国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往往决定了一国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消费责任应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品质的追求;二是用脚投票的主动性。国内市场假货山寨货之所以广有市场,就在于其拥有一大批刚性的需求者,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

  客观上,消费能力差决定了消费品质低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用脚投票的选择并不直接与消费水平挂钩,而国内消费者却缺乏主动性,能做而不做,社会责任感严重丧失,这才是最大问题。有学者指出,在国外,假劣和山寨产品之所以很难有市场,在于其消费者有很强的辨别力与责任感,不但自己可以做到远离和拒绝消费,还会动员其他人加以抵制。一个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主要是其面对着层级很高的消费责任。消费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群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维护,就会群起而攻之。即或无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也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底线。但国内的“消费底线之失”,恰好为“供给底线沦陷”提供了温润的土壤。

  若消费者不能从我做起,不能把假货、山寨货“掷出窗外”,坚守基本的责任底线,那么“中国制造”的既有问题则始终无解。所以,消费者要求政府、企业努力改变“中国制造”形象的同时,自己首先得负起责任来,既愿意为质量过硬的“中国制造”买单,更要自觉抵制影响“中国制造”的各种负面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4-4-23 17:12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