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酸葡萄

近期整理的安全工作总结汇总 方便大家写年底总结(48楼最新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可惜没有适合我的
发表于 2007-12-22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不到,还得自己写!!!
发表于 2007-12-2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发表于 2007-12-2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7-12-2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07-12-2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

感谢了,很有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07-12-2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文章!!
发表于 2007-12-2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安全管理事情真多。
发表于 2007-12-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1
发表于 2007-12-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价值
发表于 2007-12-2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激

搂主辛苦了!
非常感激
发表于 2007-12-2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我也可以看一下吗
发表于 2007-12-25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
发表于 2007-12-2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看不到
发表于 2007-12-2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要顶起来
有一个隐患不得不提:年终总结大会上,领导发现你的总结跟他的差不多,那就~~~~~~~~~~~~
发表于 2007-12-27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7-12-2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谢谢
发表于 2007-12-2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比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多!谢谢!
发表于 2007-12-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写工作总结,大家都有一套啊。
发表于 2007-12-29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辆运行的基本理论

道路交通是人、车、路的结合,事故的发生和在道路上运行的车辆有重要的联系。绝大部分交通事故为碰撞事故。所以,对车辆的研究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鉴定有重要的意义。
一.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只要不从外部施加力,静止的物体永远会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会以现在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这就是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所有的运动物体包括车都应严格的遵守此项定律,绝不会发生违反该定律的运动。车辆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从理论上来说是就是运动与力的研究。惯性定律说明了在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情况下,物体遵守的规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运动物体与力之间的关系。是运动物体遵守的规律。
F=d(MV)/dt
式中:F作用力;
m为运动物体的质量;
v 为运动物体的速度;
d(mv)=mv2-mv1 表示运动物体动能的变化;
dt=t2-t1 表示时间的变化;
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上式也可以表示为:F=d(MV)/dt=ma
即 F=质量(M)x加速度(a)
当物体做旋转运动时,力F用力矩(扭矩)T代替,用惯性矩(转动惯量)I代替质量m,用角加速度 ω代替加速度a,由此可的:
T=Iω(角运动方程式)
速度是每单位时间Δt(Δt=t2-t1) 时间内行走的距离ΔS(S2-S1)。速度的单位为:米/秒(m/s)
加速度是每单位时间内(Δt)速度的变化(Δv)。制动时产生的负加速度,即所谓的减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2(m/s2)。
惯性矩是指做运动时,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惯性”。做旋转运动时惯性矩是产生“惯性的原因”。
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式为:F(力)=m(质量)╳a(加速度)
旋转运动的运动方程式为:T(扭矩)=I(惯性矩)╳ω(角加速度)
对于惯性矩I可将力臂上的n质点系的物体定义为:
iri2
式中:mi为第I质点的质量,ri为至第I点的重心的距离。惯性矩的单位为:m[kg.s2/m] ╳r2[m2]=m╳r2[m.kg.s2],即为:m.kg.s2(米.千克.秒2)。
汽车的惯性矩为:I=WF╳LF2╳WR╳LR2

其中: WF :前轴载荷 WR :后轴载荷
LF :重心至前轴间的距离 LR : 重心至后轴间的距离

F(向量)=m(标量)x(向量)=m(标量)x[dv(速度的变化,向量)/dt(力的作用时间,标量)]
只具有大小的量称为标量,同时具有大小与方向的量称为向量。质量、能量、惯性矩、时间等称为标量;力、距离、速度、加速度 、扭矩、角速度、角加速度、动量、角动量、冲量等称为向量。
标量之和是标量的算术和。向量之和是几何向量和。
向量是有方向的量,标量是无方向的量。向量和标量作乘除运算,其结果还是向量,并且方向不变。因此,力F与加速度a在速度变化dv(有效碰撞速度)的方向上是相同的。
向量与向量彼此相乘除,向量也变成标量。标量与标量之间相乘除,其结果仍为标量。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力)
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认为:力一定同时具有一大小相同的发方向的力。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假设有100kg的力作用于另一车辆上,也应有同样的反作用力在另一车辆上。
当质量为m1的A车与质量为m2的B车发生碰撞时,假定A车产生的加速度为a1 , 加给B车的冲击力为F2 ,那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
F1=m1 .a1 F2=m2. a 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为F1 =F 2 ,所以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两车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加速度的大小是由质量的反比关系来决定的。如果A车为B车的2倍重,B车应产生2倍于A车的冲击加速度。
四.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能量即使改变其存在的形式,其量也不会产生变化。能量的形式有各种各样,可以分成热、电、光、磁场、动能等若干种。汽车在碰撞中的能量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表 6-1 车辆碰撞中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形式        公 式        单 位
机械能 力        F[kg]x距离S[m]        kg.m
动能        (1/2).质量m[kg.s2/m].速度v2[(m/s)2]        kg.m
势能        重力mG[kg].高度差h[m]        kg.m
摩擦能        摩擦阻力μmG[kg].滑行距离S[m]        kg.m
应变能        (1/2).弹性模量k[kg/m] 应变量X2[m2]        kg.m
μ为摩擦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
如图6-2所示,假定车辆与障碍物相碰撞,产生变形量为X[m]时,弹性系数为 :k=F/X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1/2mv2=1/2kx2
则:v=(k/m).X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车辆碰撞前的运行速度。
五.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认为:碰撞前的动量总和一定等于碰撞后的动量总和。所谓“动量”是物体的质量m与物体运行速度v之积,因其具有方向性,故为向量。向量的方向就是运行物体的运动方向。当质量为m1速度为v10的A车追尾撞在质量为m2速度为v20的B车上,碰撞后的A车的速度为v1 、B车的速度为v2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这四个速度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m1 v10+m2v20=m 1v1 +m2v2
假定碰撞物体的质量是相同的(m1=m2),并且假设m1与m2是完全弹性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碰撞。因碰撞而产生的以弹性变形积蓄的弹性应变能则在碰撞后完全还原为动量,碰撞物体A和B均以碰撞速度相同的速度回弹。从而得到
v10=-v20 v2=-v1
在与能量损失无关的情况下,动量守恒定律是成立的。
六. 车辆的有效碰撞速度
碰撞物体所产生的速度变化叫有效碰撞速度 。以下对车辆追尾的现象进
分析,在这过程中,为了更加清楚的研究车辆在追尾过程中的情况,将碰撞中发生的反弹现象省略。
在图6-3中,我们假设质量为m1的A车以较快的速度v10行驶,追尾撞在以较底速度v20行驶的质量为m2的B车上,那么碰撞后的速度变化则如图6-4所示。在这一过程中,肯定有一个两车速度相同的瞬间。此瞬间应为动量交换完毕时。我们设这一相同的速度为vc 。这个瞬间过后,A车的速度会因为反弹现象而变慢,B车则会变的更快。反弹系数越大这一趋势越明显。当两车速度都达到vc时的速度变化量就是有效碰撞速度。
在图6-3中A车的有效速度为 v1e = v10-vc
B车的有效碰撞速度为v2e= vc-v20
在发生碰撞的两车速度相等后,则意味着动量的交换已经完成。假定开始碰撞后至两车速度达到相同速度vc时的时间变化是△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作用于追尾车A的冲击力F1应为
(方向为向后)
作用于被撞车B的冲击力为F2

(方向为向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一定同时具有一大小相同的反方向的力,因此有
F1 = F2
故 m1(v10-vc) = m2 (vc – v20)
得到


这就是有效碰撞速度v1e及v2e 。
对于有效碰撞速度的能量公式可以表达为
(A车)
(B车)
上述两式意味着各车在开始碰撞后至完成动量交换之前通过车身的变形而吸收能量。在吸收能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作为永久变形(塑性变形)功变成热能而不可逆地消耗掉了。而另一部分能量则以弹性变形的形式被暂时储蓄起来,一旦能量交换完成以后,又因反弹还原成反向动量。
七.相对碰撞速度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必须考虑相对碰撞速度。如图6-5所示,当B车在Y轴方向以速度vB与在X轴上、以vA速度行驶的A车上时,对于A车来说,B车是一个以-vA与vB的速度合成的速度,相对碰撞速度为两车速度的向量和vRA 。

对于B车来说,A车是一个以-vB与vA的合成的速度。所以相对碰撞速度为两车速度的向量和vRB 。例如,两车以50km/h的速度发生正面碰撞,则相对碰撞速度为50+50=100km/h。当100km/h速度的车追尾撞在50km/h车时,相对碰撞速度为50km/h。
在实际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碰撞,不管是正面碰撞还是追尾碰撞,一般都有一定的角度。在计算相对碰撞速度时,应考虑向量差。
碰撞前后的运动方向仅发生在一条直线上的碰撞称为一维碰撞。碰撞前后的运动仅发生在一个平面内的碰撞为二维碰撞。车辆碰撞的结果,不仅仅会出现前后、左右运动,甚至还会出现上下运动。另外,不仅会出现偏转(围绕垂直轴的旋转),而且也会出现俯仰(围绕着垂直轴的旋转)或横摆旋转(围绕着垂直轴的旋转),这种碰撞为三维碰撞。三维碰撞是呈直角的X、Y、Z轴方向的直线运动及围绕X、Y、Z轴方向的旋转运动的复合运动。
在分析车辆碰撞的过程中,车辆的重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运动的方式和重心是有关的。物体的重心是有多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的中心是重心。如图6-1所示,对于汽车来说重心应满足:
WF╳LF = WR╳LR
式中:WF为前轴载荷;
WR为后轴载荷;
LF重心与前轴间的距离;
LR 重心与后轴间的距离;
重心的位置为

式中:L0为车辆的轴距;
八. 反弹系数
反弹系数是碰撞速度与相对反弹速度之比。假定A车以较快的速度v10行驶,追尾在以较慢速度v20行驶的B车上,碰撞后A车的速度为v1 ,B车的速度为v2 ,那么
相对碰撞速度=v10 –v20
相对反弹速度=v2 –v1
所以,反弹系数为
碰撞时,完全反弹系数为e=1,完全塑性碰撞时e=0。由于各种物质材料的不同,弹性系数差异。弹性系数除了和材料本身有关以外,还和运动物体的速度有关。对于车辆来说,反弹系数汽车的型号有关,还和车辆的速度有关。图6-6显示了轿车在高速区域和低速区域反弹系数的变化。

轿车是以挤压成型性较好(塑性较强)的软钢板为主体构成的中空箱状物体,所以反弹系数比较底。另外,因为有效碰撞速度引起的反弹系数变化也比较大。有效碰撞速度大,塑性变形也越大,反弹系数小。与正面碰撞相比,追尾车的反弹系数较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车身后部(行李箱)的刚性比车身的前部低,丧失弹性的趋势更加明显的缘故。
发生碰撞时,因塑性变形失去的动量为  

式中: m1碰撞车的质量;
v10碰撞车的速度;
m2被撞车的质量;
v20被撞车的速度;
e 反弹系数。
九. 碰撞时间
重量为W,弹性模量为K的一自由度系振动体的振动周期p为

式中, W重量;
k弹性模量;
G重力加速度;
作为碰撞物体的汽车可以作为一个塑性物体,假定k为塑性弹簧模量,那么碰撞时间T大致在1/2周期上,所以


碰撞时间与重量的平方根呈正比,与塑性弹簧模量是构成单位尺寸塑性变形所需要的力,所以塑性弹簧模量越小,越柔软的物体,吸收冲击所需要的时间越长,也就是碰撞的时间越长。
关于碰撞时间,日本学者江守一郎先生是这样论述的:“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之间彼此接触施加冲击力,车辆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时间约为0.2秒。几乎所有类型的车辆或碰撞形态其接触时间几乎是一样的,甚至车辆与行人相撞也不会发生变化。”
从大部分的碰撞实验的载荷变形来看,大多数轿车的塑性弹簧模量k约为70000kg/m。
轿车的平均重量为W=1000kg,因此,可以得到

一般来说,碰撞时间T在0.1-0.2秒之间,普通轿车由于弹性模量较小,其碰撞时间要大于0.1秒,对于一些大型车辆或碰撞在刚性较强的(弹性模量较大)的情况下,其碰撞时间要小于0.1秒,接近0.075秒。
十.摩擦系数
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车轮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摩擦阻力的存在。在车辆制动过程中,若车轮完全报死,车轮与地面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车轮与地面之间不仅仅是滑动摩擦,也同时存在着滚动摩擦。在制动报死时汽车打滑的摩擦系数μ为0.7左右,在切断离合器无制动状态下约为0.01-0.015, 在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约为0.07。
在车辆碰撞事故中,要根据车辆在碰撞中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摩擦系数,表6-1显示了车辆摩擦系数的分类。
表6-1 不同摩擦系数的分类
分 类 摩 擦 系 数
路面与车辆之间的摩擦系数 轮胎纵向滑动摩擦系数(制动报死摩擦系数)
缓制动时的摩擦系数
有停车制动器时的摩擦系数
切断离合器时的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
发动机制动时的摩擦系数
侧滑时轮胎的摩擦系数
翻车、滑行时的摩擦系数 汽车翻车时车身滑动摩擦系数
摩托车翻车时车身滑动摩擦系数
自行车翻车时车身滑动摩擦系数
人体翻倒时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车身间的摩擦系数 车辆碰撞时车辆之间的摩擦系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4-3-29 16:56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