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第一章 剧毒品安全管理
第二章 毒品仓储安全管理
第三章 剧毒试剂安全管理
第四章 氰化钠化验安全管理
第五章 液体氰化钠卸料安全管理
第六章 液体氰化钠使用安全管理
第七章 氰化钠设备安全维修
第八章 氰化钠投料员岗位职责
第九章 氰化钠投料员巡回检查规定
第十章 氰化钠内调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 硫酸二甲酯安全管理
第十二章 迭氮化钠安全管理
第十三章 氯甲酸乙酯安全管理
第十四章 溴素安全管理
第十五章 氯化高汞安全管理
第十六章 醋酐安全管理
第十七章 急救应急措施
第一节 氰化钠
第二节 硫酸二甲酯
第三节 迭氮化钠
第四节 氯化汞
第五节 三氧化二砷
第六节 溴素
第七节 氯甲酸乙酯
第一章 剧毒物品安全管理
1. 剧毒物品必须由合法单位供应,运输途中供应单位须派专人(两名)负责押运。
2. 剧毒物验收后(化验要求参照氰化钠管理制度执行),进入专用仓库。
3. 装卸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要认真检查有无剧毒物品遗留在场地,如有应按有关规定立即清除。
4. 存放剧毒物品的专用仓库要做到“五双”,内容:双门、双锁、双人操作、双人复核、二本帐记录。
5. 剧毒物品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严防破损,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剧毒物品送交车间后要立即验收,当即交接清楚并签字。
6. 使用剧毒物品的车间,必须放在专用毒品仓库(或室、柜)内,实行双人双琐。钥匙由二人分别保管。
7. 分装剧毒物品时要有可靠的防护用品,在专人监护下进行分装,分装完后彻底做好清理工作。
8. 在运输、投料、处理剧毒物品时,必须专人核对,二人同时操作,严禁一个人单独工作。
9. 剧毒物的帐册要清楚,严禁涂改,帐册上列明日期、品名、进库量、取用量、结存量、取用人、核对人、用途等项目,定期核对、盘存,必须帐帐、帐卡、帐物相符。
10. 生产车间(使用部门)只能存放一天用量,一天以上的假期使用剧毒物品的车间、仓库必须加贴封条,残留的必须及时回库。
11. 如因生产发展需要新增剧毒物品时,使用单位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总工程师、工艺员核准,并书面报保卫科、安全部,经两个科室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批准后方可领料,同时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12. 保卫科对剧毒物品的操作工人进行资历审查,不够条件由车间重新提出其他人员,再另行审查,直到符合条件为止。
13. 剧毒物品的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不能经常更换,对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
14. 剧毒品一律不供个人使用,不得挪为他用,不得外借和出售。
15. 氰化钠等各类剧毒物品要严格制订详细的安全管理。
16. 剧毒物品使用后的包装桶、纸袋、瓶、木桶等必须严禁管理,要统一回收登记注册,专人负责销毁。
17. 医务室、剧毒物品使用部门必须配备中毒急救药品,制订应急方案。
18. 包装器材销毁必须由保卫安全部门指派专人监护下进行。
19. 剧毒爆炸物品的报废处理必须预先提出申请,制订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经安全部门批准方可处理。
20. 加强废金属回收管理,凡金属容器管道含有危险性物质,必须进行置换,清洗处理,经收缴单位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上交或出售。
21. 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第二章 毒品仓储安全管理
1. 毒品仓库应符合危险品仓库的要求,门窗设施必须完好,并应配置防盗栅,防盗装置门口设置防鼠挡板等设施。
2. 毒品仓库大门应设置二把锁,一把由毒品仓库专职管理员保管,一把由安全保卫科保管,毒品仓库的钥匙不得带回家中,应设置一个木箱锁好,放入保险箱或抽斗,以防遗失,未经厂部和安全部的同意其钥匙不得转交给任何人代管。一旦发现仓库钥匙遗失,应立即换锁,并报保卫科备案。
3. 进仓:毒品到仓库后,应立即通知保卫科,过磅存放在专用仓库。包装破损的另堆存放,并加贴封条,过磅完毕后核实数量,开入库单,登记入册,入库单和毒品帐上应注明进货日期、数量、送货人、送货单位、押运人员、入库人员及核对人等的签名。
4. 领料:毒品一律不供私人使用,未经公安局同意,不得外售和出售,车间领料必须经车间主任批准后方可领给,否则不得领料,车间领料与包装数不相同出现零星领料时,其拆开的包装应加贴封条。
5. 毒品搬运时必须戴橡皮手套和活性炭口罩,皮肤破损者严禁接触,搬运完毕后立即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橡皮手套和活性炭口罩交仓库保管员处理后专柜放置。
6. 毒品仓库除仓库专职保管员、安全保卫科和车间领料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毒品专用仓库。
7. 毒品的帐册要清楚,帐册上列明日期、数量、取用量、结存量、取用人、核对人、用途等项目,一星期结帐核实一次,并上报部门安全主管,若有差错立即上报,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8. 毒品严禁在毒品仓库分装,应移至车间毒品投料室分装,分装后再移至仓库核实,毒品分装时,必须戴专用服装和用具,派专人监护,分装完毕后,一切用具,包括毒品空桶及地面彻底处理好(氰化钠选用次氯酸钠溶液或硫酸亚铁溶液冲洗干净),分装结束后,操作者必须进浴室冲洗干净后,方可离开现场。
9. 毒品进仓或取料时,出现包装破损、掉地上的毒品应捡回包装桶(氰化钠应用次氯酸钠溶液拖洗干净),再用水冲洗地面,拖把应到车间毒品投料室进行处理后方可拿回。
10. 毒品仓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和化学品,以免产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其他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第三章 剧毒试剂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试剂仓库剧毒品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审批和采购
1. 根据小试需要,上报公司保卫科,由保卫科到指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购买证。
2. 采购部门要严格把关,不购买违法经营单位的试剂,不得转卖、出借,一律不供私人使用。
二、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要分类堆放,性质相抵触的不得混放,剧毒物品要另加箱锁,实行双人双锁,一离开仓库要关闭电源。
三、领用规定
1. 出库须经项目组长和安全员签字才能领用,在仓库填写剧毒物品使用登记表;
2. 使用时必须两人以上在场,穿戴好防护用品,取用后登记使用情况并签名;
3. 残液处理,使用后物料处理所剩残液经处理后倒入废液桶,不流入清水沟;
4. 剩余物品必须放置指定地点,实行双人双锁保管。
四、未尽事宜参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氰化钠化验安全管理
1. 氰化钠进厂后,要由专管人员开请验单,由化验室派专门人员去氰化钠仓库取样。
2. 取样时要由专管人员和投料人员一起到现场监督取样。
3. 取样的数量、取样的时间、结存量、取用人、核对人、用途等项目要注册清楚。
4. 取好样后,要清理好现场,方可离开,由投料人员护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
5. 化验过程要由投料人员监督,氰化钠的分析过程中严禁在酸性条件下工作,以免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们的健康,化验结束应由化验人员和投料人员双方签字。
6. 化验完毕所剩下的氰化钠要由投料人员护送回仓库,并登记清楚,化验过程中所用容器和现场都应清理,消毒清楚,分析后的母液要倒入处理缸中处理,不能乱倒,最后开好报告单,送交给仓库保管员。
第五章 液体氰化钠卸料安全管理
1. 液体氰化钠槽车到厂后,投料人员接仓库管理人员通知后,打开投料室,用取样瓶从槽车中取好样放回投料室,关好(锁好)投料室的铁门(注:整个过程必须有两个投料人员在场)。
2. 凭送验单通知质检科取样化验,化验人员取好样品后,投料员把多余的液体氰化钠倒入地缸,锁好大门,一名投料员跟随化验人员到化验室。
3. 化验员化验时,投料员在旁监督,直到化验结果出来;化验员、投料员双人签字,方可回车间卸料。
4. 卸料时,2名投料员必须同时在厂,一名投料员操作,另一名投料员在旁监护。投料员应先把槽车里的液体氰化钠打入或倒入槽区内的地缸,再用液下泵把地缸的氰化钠抽入贮槽。为了防止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时,投料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橡胶手套、防毒口罩等)。卸料过程中,同时应注意防止地缸的氰化钠溢出(如有溢出,投料员应把地凹中的液氰倒入地缸,然后用漂白粉清洗)。
5. 卸完料后,通知质检科取样化验,化验员到后,投料员从贮槽人孔中取小瓶液体氰化钠,让化验员取好样后(样品约0.6g左右),把多余的液体氰化钠倒入地缸锁好贮槽取样人孔。用漂白粉清洗取样瓶,洗好后放回柜里锁好,离开投料室,锁好大门,一名投料员跟随化验员到化验室,直到化验结果出来,双人签字。此分析数据,为液体氰化钠投料数据,如果贮槽原来空的,槽车的化验数据可作投料数据。
6. 卸料时间定为日班,特殊情况经批准后可延迟到18:00,其他时间一律不准卸料。
7. 本规程由车间安全员、投料员操作。
第六章 液体氰化钠使用安全管理
一、液体氰化钠性能
液体氰化钠又称氰化钠溶液,外观为无色或深黄色透明的水溶液,具有杏仁味气体,本厂使用的液体氰化钠比重1.2左右,其他指标如下:
指标项目 |
指标 | |
一等品 |
合格品 | |
氰化钠(NaCN)含量(%)≥ |
30.0 |
30.0 |
氢氧化钠(NaOH)含量(%)≤ |
1.3 |
1.6 |
碳酸钠(Na2CO3)含量(%)≤ |
1.3 |
1.6 |
本品属剧毒物品,因此必须遵照本厂制定的《氰化钠性状及管理制度》、《氰化钠仓储制度》、《氰化钠使用制度》进行管理和操作。
二、工艺流程:
液体氰化钠的卸贮、输送和使用的工艺过程按各岗位实际确定。
三、操作要点及方法:
1. 根据液体氰化钠的含量的分析数据,计算折干100公斤固体氰化钠的投料量。二只贮槽应独立分析浓度和计算用时,抽料时严禁使用,以免影响收率和安全;
2. 检查液体氰化钠计量罐各阀位应处关闭和无泄漏状态;
3. 开压力表阀门;
4. 称好液体氰化钠计量罐皮重并记录;
5. 开液体氰化钠贮槽出口阀,准备出料;
6. 开液体氰化钠计量罐真空阀,真空度≥0.06MPa;
7. 开液体氰化钠计量罐进料阀;
8. 液体氰化钠计量罐进料至计算要求的总重量后,关进料阀,并记录总重量;
9. 开放空阀,解除真空;
10. 开出料阀,按固体氰化钠溶解后的输送操作方法,将计量后的液体氰化钠用真空方式抽料至氰化钠高位槽;
11. 出料结束,关出料阀;
12. 复核液体氰化钠的进出量,并在记录上签名。
四、安全和防护
1. 液体氰化钠的工艺操作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制度;
2. 操作人员要学习掌握防毒知识和急救知识,一旦发生意外,做到自救互救;
3. 防毒工具应选用1型(草绿色滤毒罐)或隔离式防毒面具;
4. 为了防止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人员应使用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橡皮手套、防毒口罩、胶靴和专用服装;
5. 污染的衣服、手套、工作场所等应及时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和自来水清洗;
6. 计量的磅称应是称量总重的1.5~3.0倍,至少每三个月校验一次,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其灵敏度,以防止计量失误;
7. 液体氰化钠一旦溅入眼睛,可用0.5%的硫代硫酸钠洗眼;
8. 发生中毒事故,应迅速脱离现场,立即就近抢救,救护者必要时应戴好防毒用具。
五、注意事项:
1. 液体氰化钠库房进出后应关门锁好,以防非岗位人员进出;
2. 非岗位人员未经安全部门批准不得入内;
3. 操作人员上岗时不准进食,不准抽烟;
4. 定期巡回检查液体氰化钠贮槽、地槽、液下泵、阀门等,每班不得少于八次;
5. 及时更换或补加消毒池的漂白粉溶液,使之保持有效的消毒处理。
第七章 氰化钠设备安全维修
1.氰化钠贮槽、管道、阀门、反应釜等设备的维修,车间提出申请,安全部门检查监督,报生产部批准。
2.管道、阀门、反应釜等设备在维修前必须进行清洗,拆下来的设备要放在处理池里处理,但不准拿作他用。
3.维修人员、监护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4.维修管道阀门时,先关闭贮槽出口阀门,打开放空阀。拉真空使管道处的物料拉入高位槽,关掉高位槽阀门,停真空。打开氰化釜上的阀门,使管道上的氰化钠滴漏在氰化釜里,拆阀门时要缓慢,在阀门下面用塑料袋,防止滴漏在地面或反应釜上,塑料袋经处理后烧掉,若有滴漏用次氯酸钠溶液或漂白粉冲洗。
5.动火、入釜等特殊作业按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第八章 氰化钠投料员岗位职责
根据我厂使用液体氰化钠投料的实际情况,参照以前制定的氰化钠管理制度、氰化钠使用制度、氰化钠仓储制度等,现制定氰化钠投料岗位工作职责:
1.负责进厂氰化钠取样化验,取样时必须2名投料员同时在场,监督整个化验分析过程,完毕时在分析报告单签名。
2.负责把氰化钠从槽缸车里卸至氰化钠贮槽内,卸料前必须先检查地槽及液下泵是否正常,贮槽能否容纳本次等卸氰化钠,如能容时,开好氰化钠贮槽进料许可证后卸车,并做好有关记录。
3.卸完料后,应清理现场,同时负责处理化验室化验后氰化钠样品,消除事故隐患。
4.必须严格遵守液体氰化钠使用操作规程,并做好原始记录,谁违反规程谁负责。
5.现场监督氰化岗位操作工进行投料,升温反应至“氰化一”工序结束,在原始记录中签名后方可离开。
6.每日必须执行巡回制度,对氰化钠贮槽、地槽、液下泵、液位计、计量槽、高位槽等进行检查。做好巡回记录,如发现液氰输送管到法兰接口处微小渗漏,应及时清理,并投入地槽中,清理时必须2人同时在场,1人清理,1人监护,双人签字记录(整个过程必须穿戴好防护专服和用具)。
7.投料室实行双锁,2名当班投料员各一把,做到匙不离身,人离门锁,严禁任何人未经安全部门同意进入投料室,投料交班前也应检查门、窗、取样口、放料口是否安全,并做好记录。
8.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时,应立即向保卫科,车间领导值班干部汇报,以防事故发生。
第九章 氰化钠投料员巡回检查规定
1.投料员交接时,必须对投料室的地缸、贮槽、液下泵、高位槽及管道进行检查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检查门、窗、锁是否安全。
2.每日都要对氰化钠管道、高位槽上的法兰、阀门、容易渗漏的地方进行检查,发现渗漏,必须及时使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清洗时必须二人在场,事后双方签字记录。
3.氰化钠卸料前应先检查氰化钠贮槽数量以防氰化钠溢出。
4.每周一次对氰化钠投料室进行清理,发现墙上、地面上有氰化钠结晶应及时清理,并投入氰化钠地缸,地面,墙壁用漂白粉和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操作时必须2人在场,事后,双方签字记录。
5.定期检查车间、投料室的氰化钠急救药是否有效,如无效或短缺及时向公司医务室报告。
6.定期检查仪表处对氰化钠磅称测验,以防投料数量不准。
第十章 氰化钠内调安全管理
1.本公司因研发、小试需要用氰化钠时,因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并由负责人签字,经部门安全主管同意,报公司安全主管批准。
2.使用单位填写好领料清单(一式两份),到发料单位经安全主管签字同意后,一份清单交发料单位安全主管,一份由使用单位留存备查和记帐。
3.发料单位按清单数量计量好后,由投料操作工二人送到领料单位指定的地点,由双方签字进行交换。
4.途中的安全责任由发料单位负责,签字交接后的安全负责由使用单位负责。
5.其他毒品或公安部特定危险品内部调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硫酸二甲酯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硫酸二甲酯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审批和采购
1.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把硫酸二甲酯实际使用量如实上报公司保卫科,由保卫科负责到指定公安机关,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购买证;
2. 采购部门要严格把关,不购买违法经营单位的硫酸二甲酯,不得转卖出借,一律不供私人使用。
二、运输与储存
1. 供货单位送货到厂的,运输安全由供货单位负责,如是本公司运输车队负责送货的,其途路安全由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准运证,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3392-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其运输途中必须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运输监督管理有关条例;
2. 储存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氨、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3. 硫酸二甲酯帐册、存放库、空桶、放料管必须由仓储科、使用车间安全员、公司主管、公司保卫科定期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车间硫酸二甲酯使用人员、仓库装卸人员、送料人员要相对固定,公司保卫科要建立档案定期审查并对该岗位人员及时进行特殊岗位安全培训,如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调换,并对调换人员进行转岗安全培训。
三、使用和报废处理
1. 使用单位领用量和使用量符合,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复核人要登记清楚,做到日清月结;
2. 平时使用按公司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剧毒物品管理制度执行;
3. 内部调用按氰化钠内部调用制度执行;
4. 质检人员取样化验后的硫酸二甲酯必须送回仓库管理或倒入硫酸二甲酯桶内(应二人一起操作),不得留存化验室。
四、预防
1. 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类,在使用过程要千万小心,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具,操作时必须有二人在场,作业完后要及时清洗。杜绝跑、冒、滴、漏,一旦发生泄漏,必须立即关闭料源,用沙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2. 消防措施: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防护服。
五、设备检修
1. 设备检修人员也需固定,检修前必须把设备清洗干净后进行;
2. 检修时,必须二人以上,必须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3. 无法修复的设备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运离车间。
六、未尽事宜参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和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二章 迭氮化钠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迭氮化钠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 储存
1. 迭氮化钠储存设施必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50160-92要求。严禁与起爆器材、氧化剂、碱类、金属粉末等混放;
2. 入库过程必须二人以上在场,做到日清月结,并要搞清数量、批号和仓储做好交接签字手续;
3. 仓储、安全保卫和生产、使用部门必须定期检查迭氮化钠帐册、存入库、车间生产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车间操作人员、仓库装卸人员、送料人员要相对固定,公司保卫科要建立档案定期审查并对该岗位人员及时进行特殊岗位安全培训,如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调换,并对调换人员进行转岗安全培训。
二、 使用和报废处理
1.使用单位领用量和使用量符合,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复核人要登记清楚,做到日清月结;
2.平时使用按公司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剧毒物品管理制度执行;
3.质检人员取样化验后的迭氮化钠必须送回到使用或送检岗位处理,不得留存化验室。
三、预防和救护
1.搬运时要轻装轻卸,禁止震动、撞击、摩擦;
2.操作中要小心谨慎,必须按规定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4.如有泄漏,要迅速采取措施避免粉尘,配戴好防护用品,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四、设备检修
1. 迭氮化钠生产设备维修,车间提出申请,由安全部到现场进行检查,布置,派人监护,开具“检修许可证”才能进行检修;
2. 检修前必须把设备清洗干净后进行;
3. 检修人员、监护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4. 拆卸下来不准挪为他用。
五、未尽事宜参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和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三章 氯甲酸乙酯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氯甲酸乙酯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审批和采购
1.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把氯甲酸乙酯实际使用量如实上报公司保卫科,由保卫科负责到指定公安机关,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购买证;
2. 采购部门要严格把关,不购买违法经营单位的氯甲酸乙酯,不得转卖出借,一律不供私人使用。
二、运输与储存
1. 供货单位送货到厂的,运输安全由供货单位负责,如是本公司运输车队负责送货的,其途路安全由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准运证,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3392-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其运输途中必须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运输监督管理有关条例;
2. 存设施必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50160-92要求和危险物品仓库的有关要求,严禁与氧化剂混放;
3. 仓储、安全保卫和生产、使用部门必须定期检查氯甲酸乙酯帐册、存入库、车间生产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车间氯甲酸乙酯使用人员、仓库装卸人员、送料人员要相对固定,公司保卫科要建立档案定期审查并对该岗位人员及时进行特殊岗位安全培训,如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调换,并对调换人员进行转岗安全培训。
三、使用和报废处理
1. 使用单位领用量和使用量符合,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复核人要登记清楚,做到日清月结;
2. 平时使用按公司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剧毒物品管理制度执行;
3. 内部调用按氰化钠内部调用制度执行;
4. 质检人员取样化验后的氯甲酸乙酯必须送回使用单位或倒入釜内反应,不得留存化验室。
四、预防和救护
1. 装卸、送料及岗位操作中要小心谨慎,必须按规定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2. 操作岗位要备有漂白粉溶液和氨水以防急用;
3.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误服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伤势严重现场处置后立即送医院。
五、设备检修
1. 设备检修,检修前必须把设备清洗干净后进行;
2. 检修人员必须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3. 无法修复的设备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运离车间。
六、未尽事宜参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和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四章 溴素的安全管理
为了加溴素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审批和采购
1.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把溴素实际使用量如实上报公司保卫科,由保卫科负责到指定公安机关,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购买证;
2. 采购部门要严格把关,不购买违法经营单位的溴素,不得转卖出借,一律不供私人使用。
二、运输与储存
1. 供货单位送货到厂的,运输安全由供货单位负责,如是本公司运输车队负责送货的,其途路安全由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准运证,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3392-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其运输途中必须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运输监督管理有关条例;
2. 储存设施必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50160-92有关要求;
3. 仓储、安全保卫和生产、使用部门必须定期检查溴素帐册、存入库、车间生产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车间溴素使用人员、仓库装卸人员、送料人员要相对固定,公司保卫科要建立档案定期审查并对该岗位人员及时进行特殊岗位安全培训,如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调换,并对调换人员进行转岗安全培训。
三、使用和报废处理
1. 使用单位领用量和使用量符合,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复核人要登记清楚,做到日清月结;
2. 平时使用按公司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剧毒物品管理制度执行;
3. 内部调用按氰化钠内部调用制度执行;
4. 质检人员取样化验后的溴素必须送回使用单位或倒入釜内反应,不得留存化验室。
四、预防和救护
1. 装卸、送料及岗位操作中要小心谨慎,必须按照规定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毒口罩、围裙、雨鞋、浸塑手套等;
2. 操作岗位要备有2~5%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氨水、烫伤膏以防急用;
3. 万一溴素溅到身上要立即离开现场,迅速脱下被污染衣着,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伤面15~30分钟,冬季要注意保暖;然后用被好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创伤面,擦干后再擦烫伤膏。如溅入眼睛,更要及时处理,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或将头部埋入盆水中,用手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滚动,使溴素冲掉,如伤势严重清洗后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
4. 如有溴素泄漏或打翻必须戴好防护用品才可以进入现场处理,处理方法:用备好的氨水泼到有溴素的地方进行中和反应(注意:氨水的用量必须控制到位,以免反应太激烈爆炸伤人)溴素反应完后再用水把现场冲洗干净。
五、设备检修
1. 设备检修,检修前必须把设备清洗干净后进行;
2. 检修人员必须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3. 无法修复的设备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运离车间。
六、未尽事宜参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和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五章 氯化高汞安全管理
氯化高汞系剧毒品,只限开批使用,平时由安全部专柜保管:
1. 车间领料时,须开好领料单并经车间主任或主管负责人签名派二人(领料单上均要签名)将单送安全部,安全部根据领料单核发并签名。
2. 发料时发料人员和领料人员应戴好防毒口罩和橡胶手套准确计量后将氯化高汞装入双层纸袋并封口,氯化高汞领来后,应立即投入釜内,均匀洒在铝片上,最后连同纸袋一起投入釜内。
3. 从领料至投入釜内必须保持二人在场(一人应是保卫科人员)实行相互监督并戴好防护用品,从领料-封口-拆封-投入直至密闭加料口并开始加热止,保卫科监督人员才可离开。
第十六章 醋酐安全管理
为了加醋酐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审批和采购
1. 各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把醋酐实际使用量如实上报公司保卫科,由保卫科负责到指定公安机关,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购买证;
2. 采购部门要严格把关,不购买违法经营单位的醋酐,不得转卖出借,一律不供私人使用。
二、运输与储存
1. 供货单位送货到厂的,运输安全由供货单位负责,如是本公司运输车队负责送货的,其途路安全由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准运证,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3392-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其运输途中必须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运输监督管理有关条例;
2. 储存设施必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50160-92有关要求;
3. 仓储、安全保卫和生产、使用部门必须定期检查醋酐帐册、存入库、车间生产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醋酐帐册要清楚,帐册上要有注册日期、品名、数量、取用量、结存量、取用人、用途等项目,定期结帐核实。
三、使用和报废处理
1. 使用单位领用量和使用量符合,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复核人要登记清楚,做到日清月结;
2. 平时使用按公司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剧毒物品管理制度执行;
3. 内部调用按氰化钠内部调用制度执行;
4. 质检人员取样化验后的醋酐必须送回使用单位或倒入釜内反应,不得留存化验室。
5.对醋酐使用人员,公司保卫科要建立档案,定期审查,发现不符合条件的操作人员要及时调换。
四、未尽事宜参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章 急救应急措施
第一节 氰化钠
一、 中毒症状:
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氰化钠后,在2~3分钟内可造成呼吸停止而死亡。若病情延续一段时间,则根据其临床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四期:
1. 前驱期。接触后有眼、咽喉及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经口进入,则口腔、咽喉有麻木及灼热感,流诞、呕吐,患者并感头昏、头痛、耳鸣、乏力、大便紧迫感等;
2. 呼吸困难期。在前驱期后,出现胸闷、心悸及呼吸急促等症状。检查患者有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心律不齐及传导阻滞、瞳孔先缩小、后扩大,并有眼球突出,有恐怖感,此后神志迅即淡漠而进入昏迷;
3. 痉挛期。此期以惊厥为特征,伴有大小便失禁,大汗淋漓和体温下降;
4. 麻痹期。感觉和反射消失,呼吸浅而慢,最后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严重急性中毒时,病情发展很快,患者常迅速死亡。但及时、妥善抢救,可控制病情发展,而使患者有获救的希望。轻型患者可经2~3天后症状逐渐好转而恢复。氰氢酸中毒时皮肤尚有毛发接触的感觉。氰化钾能使皮肤产生小结和小疱。
二、 实验室检查:
患者静脉血红、不凝固;呼气及胃内容物中检出氰氢酸;血中可查出氰基;尿及唾液中可检出硫氰酸盐。
三、 诊断:
对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诊断应迅速果断,即使可凝中毒患者,也应先进行紧急治疗,以后再进行检查。中毒除依据接触史,或吸入、内服氰化物史外,呼气中带有苦杏仁味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实验室检查可作为机体吸收氰化物的佐证,但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四、 治疗要点:
由于氰化物毒性极大,作用又快,故抢救应分秒必争,有条件时应强调就地治疗。
目前对急性氰化物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亚硝酸盐与硫代硫酸钠联合疗法。其治疗原理是强化体内的解毒功能。用亚硝酸异戊酯或亚硝酸钠使血红蛋白转变成较多的高铁血红蛋白,后者能与氰离子结合成比较稳定的氰高铁血红蛋白。氰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后逐渐解离而放出氰离子。为了使氰离子及时与更多的硫结合成毒性极小的硫氰化合物,因此接着应用硫代硫酸钠进一步解毒。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 将亚硝酸异戊酯安剖放在手帕中折断。吸入15~30秒,可在数分钟内重复1~2次;
2. 3%亚硝酸钠溶液,按6~12mg/Kg体重静脉缓缓注射(速度每分钟2~3ml,以免引起血压骤然下降);
3. 接着以25~50%硫代硫酸钠25~3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半小时后可重复给药一次;
亚硝酸异戊酯或亚硝酸钠仅适用于现场抢救,如果患者中毒已有一段时间,抢救应以硫代硫酸钠为主,此时高铁红蛋白形成剂已不起作用,有时反而有害。
1. 葡萄糖能与氰化氢结合成无毒腈类,故可同时应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
2. 在无亚硝酸钠等药物时,静脉注射美蓝10ml/Kg体重,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但疗效极差;
3. 如系误服氰化物中毒者,可用大量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洗胃,以使胃内的氰化物变为不活动的氰酸盐。洗胃后再给硫酸亚铁溶液,每15分钟一汤匙(100ml左右),可使氰化物生成无毒的亚铁氰化铁。由于氰化物吸收极快,故洗胃可在解毒剂应用后再进行。皮肤被氢氰酸灼烧,可先用1:10000的高锰酸钾冲洗,然后用硫代铵溶液洗涤;
4. 近来认为有机钴盐类,如依地酸二钴、组氨酸钴、谷氨酸钴等,是治疗氰化物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与以上方法比较,优点是解毒作用强,对呼吸、血压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小。一般用3%溶液,剂量5~15mg/Kg体重,可溶于50%葡萄糖溶液40~60ml中缓慢静脉注射。为了增加疗效,还可以在其后静脉注射25~50%硫代硫酸钠溶液25~50ml;
5. 对中、重度病人可应用4-DMAP200mg肌肉注射,然后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0~40ml;
6. 对症处理;
a. 根据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情况,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升压药物等;
b. 注意防止脑水肿;
c. 对重症患者可给细胞色素C,每次15~30mg,肌肉注射或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每日3~4次,有助于酶功能恢复。
五、 注意事项:
1. 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立即就近抢救;
2. 救护者应速戴好供氧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进入现场抢救;
3. 切忌口对口人工呼吸,宜采用胸廓挤压式人工呼吸;
4. 从事含氰化物设备维修者,除配戴供氧式呼吸器外,还可试服氰化物中毒预防药物—对氨基苯丙酮(PAPP)90mg/片;
5. 氰化钠、氰化钾碱性,如溅入眼睑内,应迅速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六、 预防措施
1. 对生产和使用氰化物的工人,要加强思想教育,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保管制度;生产接触氰化物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
2. 改革工艺过程,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氰化物;
3. 对产生氰化氢气体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放置在隔离室内,室内应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
4. 防止固体氰化物的粉尘污染手和衣物等,工作后应彻底洗涤和更换衣服;
5. 普及急救和预防知识,现场可准备急救药物(亚硝酸异戊酯等)。要定期检测空气中氰化物的浓度;或安装氰化氢自动报警器;
6. 在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心、肺疾患以及甲状腺功能亢奋者不宜从事接触氰化物的工作。
附:注射部位及方法:
用品:无菌2~5ml注射器及针头、注射药液、安剖锯等。
方法:
1. 取出注射器接上针头,检查注射器是否适用,然后放入无菌容器内;
2. 取出药液:(1)安剖药液吸取法:用安剖锯剧安剖颈段,用乙醇棉球拭控后,再折断。左手食、中指夹住安剖,左手拇指及无名指扶住注射器的下端,右手抽动活塞,将药物抽入针筒内。(2)密闭药液吸取法:将药瓶的铝盖中心部分取下,以乙醇消毒瓶盖,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混悬液,轻摇匀后吸取,粉剂则应溶解后吸取;
3. 注射部位,常选臀部外1/4的区域亦可选股外侧、上臂三角肌等处;
4.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侧卧、俯卧、坐位),以放松肌肉为原则;
5. 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6. 左手蹦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并排尽空气以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刺入针梗的2/3,按患者胖瘦适当掌握;
7. 放松左手,回抽活塞,如无回血,即可缓缓推药。如有回血,可拔出少许再行试抽,至无回血,再行推药;
8. 推药时必须固定针栓,速度要慢,同时注意患者表情及反应。如药液是油剂,更应持牢针栓,以防用力过大,针栓与针筒脱开,药液外溢。如系混悬药液,须摇匀药液持牢针栓,快速推入,以免药液沉淀,造成堵塞或药液外溢;
9.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按压片刻。
注意点:
1. 臀部注射部位要选定适当,偏内侧易伤及神经、血管;偏外侧易刺到骨,或断针,均须妥为防止。同时注射部位应无炎症、硬结或压痛处;
2. 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新鲜配制,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液,肱加温待融化后再吸取;
3. 切勿将针梗全部刺放,以防针梗从根部焊接处折断;万一折断,应保持局部肢体不动,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如全部埋入肌肉,即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4. 需长期肌注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若注射后,引起疼痛或硬结,可用热水袋、湿热敷、理疗或外敷金黄散等治疗。
第二节 硫酸二甲酯
一、 毒性
本品对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仅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青光眼、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痉挛,咳嗽、胸闷、气急、紫绀;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致窒息。肺水肿,病人呼吸窘迫症,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
二、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三、危险特性
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与氢氧化铵反应剧烈。
四、泄漏应急处理
撤离人员,与燃区隔离150米,切断火源,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硅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三节 迭氮化钠
一、毒性
本品与氰化物相似,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其他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使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受阻,有显著降压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死亡,本品在有机合成中可有叠氮酸气体逸出,吸入中毒出现眩晕、虚弱无力,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昏厥、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
二、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三、危险特性
受热接触明火或受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本品与酸类剧烈反应产生爆炸性的叠氮酸。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生成十分敏感的化合物,灭火时禁用水。
四、泄漏应急处理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收集时铲子类不能用铜,不能产生火花,减少飞散,做好个人防护。
第四节 氯化汞
一、毒性
汞离子可使硫基酶丧失活性,失去功能,还能与酶中的氨基、二巯基、羟基以及细胞内的磷酰基结合,引起相应的损害。急性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口腔炎,发热等全身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红色斑血疹,严重者发生间质肺炎及肾损害,口服可能发生腐蚀性肠胃炎,严重者昏迷,休克,甚至发生坏死性肾病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对眼有刺激性,可至胃炎,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易兴奋,精神情绪障碍,如胆怯、害羞、易怒、爱哭等,汞毒性震颤,口腔炎,少数病例有肝肾损伤。
二、急救: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第五节 三氧化二砷
一、毒性
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主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口服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m氏”样大便,有时混有血液。四肢痛性痉挛,少尿、无尿、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可在急性中毒的1~3周内发生周围神经病,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肝炎。急性中毒,趾(指)甲上出现“m氏”纹。慢性中毒: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症状增生,以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可致肺癌,皮肤癌。
二、急救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第六节 溴素
一、健康危害
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乏力、胸部发紧、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哮喘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汽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
二、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三、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第七节 氯甲酸乙酯
一、危害健康
人接触后主要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高浓度时可发生肺水肿。
二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三、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硅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7 09:30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