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安全人

平凡 https://bbs.anquan.com.cn/?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安全商品论》

已有 672 次阅读2008-8-16 16:18

【题记】笔者依据我国的安全现状,对自己所学安全知识进行发散性理解,做出一些假设,提出了安全商品这一概念。通过商品的角度,对安全做出新的诠释,推导出安全商品的定义、特征、本质、交换形式等内容,建立安全商品理论体系。据此解释我国当前在企业生产上的一些安全困惑,写下这篇论文,希望能对我国的安全现状的改善有所帮助。

  一、企业主的困惑

  现阶段,安全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每每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的事故,总会引起人们对安全(或事故)深层次的思考,希望能找到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有些人将其归咎于企业主的道德上,认为是惟利是图的企业主不愿在安全上的投入,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个别事故发生的原因,而不能解释所有的事故,并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一企业主,他很有道德,十分注重生产安全。他的工厂有一个储气罐,受热易爆炸。一旦发生爆炸,损失是巨大的,会导致许多员工的伤亡。于是企业主就拿出十万元建立了专门的仓库,并按上了空调。使得储气罐爆炸的条件消失了;这样,储气罐就绝对安全了。此时企业主就会想:“我这十万元到哪里去了?建的房子不能住,按了空调又不归自己用。这钱花得值不值?”要想知道这十万元值不值,只有一个法子,就是让这个储气罐爆炸,看看所受的损失是否大于投入也就知道了,但是若真的让储气罐爆炸,则这些投入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正是这一原因使得企业主在安全投入上产生了困惑。

  安全的投入往往是巨大的,而这些投入能否抵消安全的对立面(危险、事故、损失),以及这些安全对立面的价值有多大又是未知的。只有少数具备渊博的安全科学知识的人员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懂得安全投入的价值所在。对于企业主而言,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企业的利润,总是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安全。因此,在安全投入上,他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个保证,即投入了这些后,企业就安全了,没有事故了。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们花钱疏通关系上。要使人人都具备渊博的安全科学知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的,也是不现实的。企业主对这些安全投入能否阻止事故的发生心里没有底。若现实中有这样一个人,或者说是神,他收取某人的钱财后,给这个人一道灵符,能够保证这个人的绝对安全。那么人们都会去买他的灵符,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整个社会就安全了。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不过,受此启示,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假设。

  二、两个假设

  假设(第一假设):有这样的一家安全公司,它能将安全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来卖。人们为了自身的安全都从安全公司那里买安全商品。像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一样,卖安全商品的公司也希望多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多,买安全的人就多;则每件安全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其获得的利润就会增大,但是,同时安全商品卖出越多,则事故发生率就会减少,从而来买安全商品的人就会减少;则安全公司的利润就会下降。因此,安全公司在销售安全商品时心里总是充满了矛盾,担心自己的生意不能长久。为了能持续不断获得利润,安全公司必然会将一些有质量缺陷的安全商品卖出去;这样做,安全公司虽然会有赔偿责任,会有一些损失,但是,若使得来买安全商品的人增加,则安全公司还是会获利的;因此,笔者有了这样的假设(第二假设):事故是安全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安全——而故意制造出来的,依据第一、第二假设,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其中的关系。

  三、数学模型推导

  首先,我们做如下的一些定义、说明。

  事故度(x)——将单位地区、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故的总和,然后经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变成正整数,用来表现这一地区,这一人群在这段时间内的事故严重程度。

  安全商品的费用(I)——指人们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用来购买安全商品的资金,即现实生活中的安全投入。

  损失(S)——人们因买到有质量缺陷的安全商品而受到损失。即现实生活发生事故的所以损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之和。

  第一类损失(S1)——指发生事故时,不可避免的,或人们认为不可避免的一类损失,多指实体的损失(多与事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一致)。

  第二类损失(S2)——指除去第一类损失以外的,因事故而波及到的,人们认为可以影响到自己的损失(多与事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一致)。

  关注度(λ)——每发生一次事故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关注程度的大小,称为人们对事故的关注度。

  说明:第一类损失(S1)和第二类损失(S2)没有明确的界线,并且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发生了车祸,而就在发生车祸前的瞬间,车上的人及物品都离开了车子,结果就汽车损坏了,则这些损失称为第一类损失(S1);然而人们是不可能离开汽车的,车祸必然会造成人员及物品的损失,和因此而引起的一些不可预测的损失,称为第二类损失(S2)。又如工厂的储气罐爆炸,则这个储气罐及其周围的实物,甚至装这个储气罐的仓库都可称为第一类损失(S1),而因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工厂停产、火灾、环境污染等,甚至因救援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等,都可称为第二类损失(S2)。人们之所以关注事故,是因为害怕事故会影响到自己,即害怕第二类损失(S2)波及到自己的身上。例如人们对车祸的关注,不是关注这起车祸的本身,而是关注自己以后乘坐的汽车会不会发生车祸。若一件事故不会给某人带来或以后类似事故有可能带来任何损失,则这个人不会去关注这件事故,若他关注,仅仅是兴趣上关注,非本质上关注,不是我们这里所讲的关注。由于人们对事故的关注,使得安全公司为其卖出的有质量缺陷的安全商品负有更多的责任,即损失(S)增大了。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损失公式:S = S1 + λ﹡S2 (1)

  建立数学模型:安全公司为了获得利润而制造了事故(x),则只有在这一情况下安全公司才有利可图,即I(x) > S(x);

              I(x) > S1(x)+λ(x)﹡S2(x);

              I(x) - S1(x)-λ(x)﹡S2(x)>0 ;

             令E(x) = I(x)-S1(x)-λ(x)﹡S2(x)   (2)

  E(x)就是在事故度(x)下,安全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即安全公司利润公式。现在我们对I(x)、S1(x)、S2(x)、λ(x)、S(x)分别讨论,找出它们与事故度(x)的函数关系。

  I(x):由社会生产经验可知,I(x)与x有如下图所示的函数关系。

  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损失不大,即x的值较小;则企业生产所获得的利润就大,其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就高,即I(x)的导数I′(x)的值较大;若x较大,由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主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即I′(x)的值是递减的。若I(x)大于了企业能获得的最大利润,则企业主没有任何利润可图,就会退出生产。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的I(x)与x的函数关系:

  I′(x)与x成反比,即I′(x)∝1/x

  所以令I(x)=I﹡㏑(x+1)    (I为常数)

  S1(x)、S2(x)、λ(x):由事故度(x)定义可知,当x较小时,S1(x)、S2(x)、λ(x)的值也较小。随着x增大,S1(x)、S2(x)、λ(x)的值也会增大。S1(x)、S2(x)、λ(x)与x都是一次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函数关系:

  S1(x)= S1﹡x    (S1为常量);

  S2(x)= S2﹡x    (S2为常量);

  λ(x) =λ﹡x    (λ为常量);

  因此有:S(x)= S1﹡x +λS2﹡x2

  E(x)= I﹡㏑(x+1) -S1﹡x -λS2﹡x2

 

 


  上图就是安全商品利润E与事故度x的函数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事故度x较小时,即发生的事故少时,安全商品的利润E有最大值(b);但是,随着事故度x的增加,安全商品的利润E会下降,并降至0;然后,随着事故度x的增大而继续下降,呈现负利润。利润曲线上有两个特殊的点a(xa)、b(xb)。先来分析其的具体意义。

  a点是没有利润的,同时a点又是正利润与负利润(损失)的分界点,这说明在事故度xa处,安全公司是没有任何利润可图,没有利润就没有安全公司生存的空间,也就不存在安全公司。这也就是说,a点表示当前社会的事故情况,即每个企业都是自主管理生产安全,xa就表示当前社会的事故度。

  b点是利润最大值点,这说明在此条件下安全公司能得到最大利润,则社会上有大量的安全公司存在,同时,安全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必须努力使事故度(x)维持在xb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4:22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