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grrb.newssc.org/html/2007-12/12/content_23242.htm
在一起起血淋淋的事故惨剧面前,我除了不寒而粟外,还有羞愧和悔恨。因为我曾经也是一名安全生产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
那是2006年工厂设备大修的一天早上,带着第一次参加大检修的兴奋,我与师兄三人,手执工具来到大修现场,开始拆卸有些锈蚀的法兰。大约半个小时的工夫,法兰被拆了下来,大师兄吩咐我说,现在库房里已经没有新的法兰,你只好将旧的法兰拿回去修好再拿来,我好不容易才把法兰搬回去,经过一番休整,我便开始用钻床钻孔车丝,心想这下我可以自由自在地一人操作了,平时稍有不慎,师傅不是唠叨,就是批评。看着砂轮绽出的弧光,我甚是高兴,但这种兴奋却飞快变成了我的一场噩梦。就在我即将钻完第三个孔时,一分神,我右手带着的手套一下就被高速飞转的砂轮卷了进去,我下意识地将手往回缩,但已经来不及了,我一声惨叫,便失去了知觉……
醒来时,我已经睡在了职工医院的急救室,我被事故这只“猛虎”咬掉了一只手指。那时,躺在病榻上的我除了伤痛外,整天以泪洗面,只要一闭上眼睛,恐怖阴森的恶梦便接踵而至,情绪十分低落,我为什么会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带着手套去开机床嘛?我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看到茶饭不思的我,车间领导和同志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给以我安慰的同时,还给我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并和我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启发我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加强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当成活教材警示别人……有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我才将萎靡不振的情绪调整过来,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吸取这次血的教训。
我时常想起唐代诗人杜苟鹤一首名为《径溪》的诗:径溪有险人竞慎,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大意是说:径溪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过往之人都小心谨慎,一年四季都没有听说有人在此遇险,而在水流平缓的无险之处,却时常听说有人陷落水中。读这首诗,除了发现其中颇有哲理外,一种科学的安全心理学却使我们明确了许多。人处于已知困难与险情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可能发生的险情有所预测和准备。处险而无系险。当人在处于松懈状态下,认为安全无事时,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却准备不足,应付不当而处安不安。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有其深沉的根源,那就是麻痹与松懈充当了万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