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安全人

BABOL https://babol.anquanren.com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港报:报告称中国正经历“最大”生态赤字

热度 1已有 1231 次阅读2012-12-14 12:40 |个人分类:环境保护|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3日报道】一项新研究称,随着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远远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赤字———这是由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昨天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警告说,中国高涨的碳排放不仅导致了环境灾难的激增,还对十几种濒危物种造成了威胁。

    就在这份报告公布前几天,联合国在多哈的气候会谈刚刚以达成令人失望的弱势协议结束,许多人认为这份协议距离控制全球变暖所需还差得很远。

    报告称,(尽管)中国的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还是其人均生物承载力———自然资源再生及吸收碳排放的能力———的2.5倍。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编写的报告称,2009年,只有6个内地省份———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海南和云南———存在生态承载能力盈余。其他25个省份都出现了生态承载能力赤字,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过去30年间推动的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要比农村地区高得多,但农村地区在中国的防治污染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李琳说:“减少这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并不只是城市面临的挑战———它需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平衡发展并在主要人口中心以外的地区推动可持续消费模式。”

    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国十几种“标志性和重要物种”———如白鳍豚和东北虎———由于捕猎、森林砍伐、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现,白鳍豚的数量在1980年到2006年间减少了99.4%,而扬子鳄在1995年至2010年则减少了97%。

    报告证实了此前的研究发现,凸显了中国广受称赞的经济成功的另一面。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吉姆·利普说:“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中国今天在消费、生产、投资贸易以及经营其自然资本方面作出的选择将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

    【埃菲社北京12月12日电】世界自然基金会12日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指出,中国消耗资源的速度是自然资源恢复速度的2.5倍。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中国的机构也参与了报告的编写。报告发现,虽然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人口庞大,中国正以2.5倍的速度消耗着生态环境能力。

    报告指出,由于煤炭依然是中国主要能源,因此碳足迹仍然是中国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的部分,而且情况日益严重,1961年碳足迹占中国生态足迹的10%,到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

    报告指出,交通消耗的自然资源只占中国生态足迹的很小比重。报告还对中国的几种濒临灭绝的物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虽然大熊猫和亚洲象等物种受到保护,但是大多数濒危物种未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

    报告称,只有朱鹮和麋鹿的种群快速增长,而威胁濒危物种生存的因素包括盗猎、城市扩张、全球气候变化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

    报告最后指出,中国应当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开支,并且推行更加坚决的减少生态足迹的战略。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zouajjxf 2012-12-14 16:59
回复 BABOL 2012-12-18 17:26
zouajjxf:
偶尔啊,有点郁闷自己从事的职业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7 12:14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