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企业中,哪家企业的安全或是HSE做得更好些?很多人会说是杜邦。(没有人敢说自己的HSE做得最好,再完善的管理体系也不能确保事故肯定不会发生,只是发生的概率相应较低)。对于HSE人员来说,杜邦的名字确实如雷贯耳,公认业界老大。我们看中的,可能不仅仅是他200多年的奋斗史,更多关注的是他新颖高效,甚至匪夷所思的HSE理念和管理方式。具体不再累述,网上很多。
本人就职于中石化,主要搞工程项目HSE管理。由于工作性质,大部分时间在工地,先后接触了不少外资、国资、民营企业,感触真是五味杂陈。要问两者的最大差别,我想应该是理念。一种理念的灌输直至理解并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就像某人所说的,世界上最难办的事有两件:一是将钞票从别人的口袋放入自己的口袋里,二是将思想从自己的脑袋中传输到别人的脑袋。总体上,我们的企业往往更注重外在表象,标语横幅、文件规定编制得很精美很详细,完全不逊于外资。但文件大多束之高阁,标语多数停留在口头,实际的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本人并不崇洋媚外,客观地讲确实差距不小,相信很多同行能够体会到。)
仔细想来,我们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一直在更新,不断在完善,就拿工程管理来说,如今大多数国内外项目都采取IPMT的管理方式(一体化管理团队)。按理说大家都是各专业的行家(不敢说是专家,贬义,怕拍砖),工程进度、成本、采购、安全等方面,都应协调到位有条不紊,尤其是安全,更应始终放在第一位,一切服从于安全,最终的决策权在于安全(杜邦、BP、Shell等企业的项目就是这样)。可事实是,组建IPMT后,我们的工程管理情况依旧混乱,进度依然是雷打不动的第一位,成本始终压缩到不能再压的范围,采购永远跟不上工程的需求,安全依旧可以弃之不要。这说明,我们大都只学到了表面功夫,人家的精髓和理念还没有完全贯通。否则,我们的项目经理就不会只盯着进度,宁愿购置高档吉普车(虽然很少上工地),装修豪华的办公室(虽然项目结束就得拆除),也不愿花钱为工人搭设规范的脚手架和作业平台,配备合适的劳保用品(通常由工人自购);采购人员就不会整日缠绵于各供应商之中暗自收取好处,谁给好处就买谁,完全不顾安全性;质量控制人员就不会敷衍了事,现有的瑕疵以后再说,完全不计后期的维修、整改费用;设计人员就不会漏洞百出,图纸一改再改,图上错之毫厘,实际差之千里,导致设备安装阶段时还有人在打桩作业;安全人员就不会总在会议最后才轮到发言,而且没有底气,只有在出事故时才被想起,为大家义务背黑锅。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我们的管理不够专业,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责任心严重缺乏。当然,这也是当今社会其它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工程HSE或安全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项目高层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施工经理等,必须具有HSE意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并从实际行动中体现,以身作则。记得本人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在BP,项目经理是英国人,其严谨认真的工作风格给我印象颇深。每天下午不论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到现场转一圈,查找安全隐患亲自督促整改。每次开会第一个议题就是近期的安全状况,各种决策如果HSE经理不拍板,绝对不能通过。细节往往能不经意间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状况或心理,我们工程后期曾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1人轻伤。此人当时在管廊内的电缆桥架上铺设电缆,由于第二天就准备回家,收工心切未系挂安全带,不小心从电缆桥架上掉下来,落差3米左右,幸运的是下面的脚手架满铺(满堂红),按英制标准搭设,掉下后得到一定缓冲才不至于重伤或死亡。但当时此人神志不清,送往医院经过及时治疗,不到一周就活蹦乱跳,在医院修养了数月,白白胖胖地回了家,所有费用BP全包,而且通报全球下属企业。事故第二天,工地停工,项目经理召集所有人员开现场会,满含歉意地说“是我的失误,导致这位工人没能平安的回到家中,回到亲人身旁,我为此自责····”当时我离他比较近,依稀看到他眼中含着泪。虽然事隔几年,每每回想起来,我的心情都很复杂。也许我们工业发展的历史还很短,也许我们的工作境界还没有根本提升,HSE的认知度还不够深刻,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磨练,那么至少我们应了解学习的内容和变革的方向吧。就像年轻时的洛克菲勒,雄心壮志只顾赚钱,其它一概不管不问,并且十分的抠门,简直就是一只“糖公鸡”,40岁时苍老得像70岁老头,某天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公益事业,什么是社会责任。老头一下想通了,悟了,开始与人为善,关注社会,投资公益事业,不仅自己显得年轻了,公司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老头还成为了数家慈善机构和基金会的掌门人,带领公司成为全球的石油巨鳄和金融巨头。某种程度上,我挺感谢BP,在我刚步入HSE这一行时,就向我展示了高标准的HSE管理,使我领会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以人为本。
我的同事曾经讲起一个笑话,国内某企业的负责人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期间问一德国煤矿的工作人员:“你们这么大的煤矿,每年员工死亡指标是多少个?”人家老外傻眼了:“什么是死亡指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指标?我们不能容忍死亡的发生!”很难想象当时这位负责人的心情,是无知、尴尬、羞愧、警醒、麻木,还是不以为然?
|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17:45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