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五、如何预防为主
刑法分则第131条至139条规定的消防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九种危害公共安全罪以造成严重后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未规定重大安全隐患、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不利于促使企业或个人防患未然地处理涉及公共安全的事务。由于企业或雇主违法冒险经营带来的利润是现实的,所以企业或雇主常以职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去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对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群众组织——工会来说,应主动预防风险,真正为职工做实事、做好事。
如何预防为主呢?
1、危险评价到位
2、责任到位
3、措施到位
4、规章制度到位
5、教育到位
6、监督到位
7、奖惩到位
劳动卫生危险评价的基本原理是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其根据项目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管理的依据或监察参考,具有超前性、预测性的特点。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用70人.年的工作量、约一座1000兆瓦核电站投资费用的1%,提出了《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00。
1996年10月劳动部发布《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正式提出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国际劳工组织1993年的《预防重大事故公约》对安全评价报告提出了要求。
现实中,完全避免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是难以做到的。但人们可以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减少其危害程度,防止劳动者发生严重职业伤亡和损害。预防或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1、消除法
如:雷管线短路以消除爆炸可能;
2、减弱法
如:以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以非铅蓄电池代替铅蓄电池;
3、吸收法
如: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吸声材料加以吸声;
4、屏蔽法
如:高速路旁的隔声墙;
5、加强法
如:安全帽;
6、薄弱环节法
如:前车玻璃采用夹胶法或刚化法制作,汽车保险杠;
7、互锁法
如:电动果汁器上的起动与危险互锁;
8、接零接地法
主要是防止触电及防静电;
9、预警法
如:雷管箱上的爆炸危险标志、配电箱上的触电危险标志;
10、预防性试验法
如:新型钻机在野外工地模拟条件下进行安全性试验、36V安全电压。
11、时间调节法
为减少有害因素在人体内的积累量,采取减少工时,增加工间休息次数或时间等。
12、空间调节法
生产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随着距离加大而减弱。
13、防护用品法
当某些危害因素一时无法排除或排队时经济代价太大,这时就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焊接用防护面罩、防沙尘口罩、安全带等。
预防事故工作是否成功,可以通过下列检查表进行测试:
1、是否制订了明确的安全卫生程序和职责,并且每个人是否知道自己的和他人的职责?
2、你知道你必须遵守职业安全卫生立法吗?你会任命向你提出建议的主管吗?
3、你确定了安全卫生方面的主要风险吗?你会采取改进措施以消除或降低这些风险吗?
4、你对作业设备的维护是否做了充分的安排?
5、你会为用其它手段不能消除作业风险的工人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吗?并且你会培训他们使用这些个人防护用具吗?
6、你会告知工人有关风险信息并培训其如何安全作业及如何使用应急程序吗?
7、你会与工人就安全卫生问题进行协商吗?其中包括方针、作业程序和设备的变化。
8、工人知道如何报告不安全工作情况和事故吗?
9、你会立即采取行动去调查事故、未遂事故和所报告的问题吗?
10、你会定期检查作业场所吗?并且你会检查工人是否遵守安全作业程序吗?
11、你会建立评审企业安全卫生方针和工作程序的体系吗?
六、工会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中的作用
1、责任与权利
责任
a)督促并协且用人单位开展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
b)对用人单位的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c)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权利
a)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
b)在产生严重安全卫生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
c)在发生劳动卫生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d)在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2、具体权利、义务规定
a)企业提取、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和制定的重大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b)对于行政领导忽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问题,工会要提出批评和建议,并督促有关方面及时改进。
c)在生产中,如遇有领导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机器设备、生产设施存在重大隐患,或尘毒等危害特别严重,有条件改善而不改善;企业发生急性中毒和重大事故以后,险情尚未消除,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或者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没有实行“三同时”,存在着严重危害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情况,工会可以作出决定,支持工人拒绝操作,并督促行政限期解决。
d)工会要健全劳动保护组织,加强培训工作,组织职工广泛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检查,发动群众搞好安全生产。
引自《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八日
七、其他应知道的事
1、如何理解用人单位必须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答: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一些国家标准,如:《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等,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这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和生产设备。工作场所的光线应当充足,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筑施工、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报警装置、通讯装置、安全标志等。对危险性大的生产设备设施,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企业内机动车辆、客运架空索道等,必须经过安全评价认可,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使用许可证方可投入运行,企业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是经政府有关部门安全认证合格的防护用品。(劳动部劳部发[1994]289号)
2、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内容有哪些?
答:a)作业场所危害告知: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 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b)设备、材料危害告知: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供货商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供应商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使用单位或者进口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送该化学材料的毒性鉴定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等资料。进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c)合同危害告知:指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应将工作中的工艺、技术、材料以及其他作业环境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条件,如实告知劳动者。
3、在何种情况下,职工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属工伤?
答:根据1996年8月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职工由于下列情况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a)犯罪或违法;
b)自杀或自残;
c)酗酒;
d)蓄意违章;
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除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外,法律还赋予劳动者什么权利?
答:根据《劳动法》第56条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5、关注心理健康
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梁有信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职业人群不仅受到传统的职业危害,还有因工作的不稳定性、激烈的竞争、角色和人际关系冲突而产生的职业性紧张等心理疾病,这也同样危害人们的健康和影响职业生命质量。
实例一:石油企业作业场所卫生检测周期的确定
粉尘及有毒作业场所的检测周期,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86)及《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的分级原则进行:
0级作业场所每2年检测1次;
Ⅰ级作业场所每1年检测1次;
Ⅱ级以上(含Ⅱ级)作业场所每半年检测1次。
局部振动每年至少检测1次。
高温作业场所每年在当地气温最高月份检测1次。
噪声、局部振动、高频、微波作业场所合格的每两年检测1次,超标的每年检测1次。
检测资料要由主管部门或委托有关部门妥善管理。原始记录至少保存三年,检测结果报告书保存十五年以上,凡国家规定的统计报表等重要资料须永久保存。
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质字[2000]第259号《作业场所卫生检测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9月30日实施。
实例二:健康评定及以后处理
健康检查结束时应组织个体健康评定。每4年应组织一次群体健康评定。
1.个体健康评定的内容包括明确的健康改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要评定两者的关系)、诊断结论及处理意见。
2.群体健康评定是在个体健康评定的基础上,通过疾病的罹患率、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构成比等统计分析,提出综合评价和防治措施的书面报告。
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应及时反馈到员工本人。体检中发现可疑职业病例,需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对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疾病的员工或者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以及职业禁忌症人员要采取治疗、疗养、调换工作等措施并做动态观察。
职业性健康检查中发现群体反应,疑似与职业危害相关时,要组织进行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评价,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9月20日
实例三: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
检查项目:保证项目
扣分标准:
1、进入施工现场不佩戴工作卡的扣3分;
2、门头未设置企业标准的扣3分;
3、工地未设置吸烟处、随意吸烟的扣2分;
4、温暖季节无绿化布置的扣4分。
见建设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1999年5月1日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