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5|回复: 4

从蒙牛OMP牛奶识穿食品添加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链接:质检总局叫停蒙牛特仑苏“OMP”        
       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月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要求该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
  官方首次对“OMP”表态
  质检总局在这份公函中提出监管意见:“鉴于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请你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上述物质,并通知蒙牛公司,如该企业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请该企业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卫生部门做出是否允许使用OMP及IGF-1的决定。”
  此次是官方首次对蒙牛的“OMP”进行表态。据了解,之前就有对蒙牛特仑苏牛奶含有OMP及IGF-1发出的质疑见诸报端。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其发函提出上述监管意见。
  蒙牛:尚需向技术部门核实
  内蒙古质检局监督处陈处长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蒙牛集团已经向卫生部提交了相关材料,等待卫生部的批准。“有害无害现在还不知道,但企业自己做了实验证明‘特仑苏’中添加的OMP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一切都要听卫生部的。”陈处长说。
  此外,陈处长告诉记者,按照总局的要求,蒙牛在2月2日以后产的“特仑苏”已经不含有OMP物质。
  记者昨晚两次电话联系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她均称正在外面开会,尚不清楚此事,需要向技术部门核实。
  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调查时发现,生产日期为2月3日的特仑苏OMP牛奶在列架销售;同时,生产日期在2月2日以前特仑苏也在销售。
  背景资料
  OMP与IGF-1
  据蒙牛产品说明书,OMP是一种来自牛乳的乳蛋白,有助于构成或修复人体组织。IGF-1(Insulin-likeGrowthFactors),中文译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产生生理作用过程中必须的一种活性蛋白多肽物质。
  著名学者方舟子曾在博客写到:根据蒙牛公布的OMP的生化数据,与IGF-1完全吻合。蒙牛在2006年提交的一项专利也表明他们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的牛奶制品中添加IGF-1。
  方舟子写到,一般牛奶也含IGF-1,超高温消毒不能使其完全失活,不过含量很低,浓度约为4ng/ml。但据蒙牛专利,100克特仑苏奶中添加的IGF-1含量高达5.65~16.8mg,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果真如此,就很值得消费者担忧了: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会增加。

[ 本帖最后由 truckee 于 2009-2-11 22: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牛关于OMP牛奶的回应

蒙牛关于OMP牛奶的回应
  1.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
  OMP是以牛乳为原料,经脱脂、膜过滤等工艺制成的牛奶碱性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等。是蒙牛与新西兰乳品研发机构TATUA公司共用引进和研究的,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使用多年的碱性牛奶蛋白,在日本和美国被称之为MBP(英文全称为Milk Basic Protein)。
  经检测,特仑苏OMP牛奶中IGF-1的含量,与普通牛奶一样。IGF-1自然存在于所有牛奶中。
  2.OMP就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MBP获得了包括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医药品局)的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认证、新西兰农业及林业局食品安全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在FDA的“安全物质表”中(截至2007年6月29日)的认证号为GRN No196。FDA规定:MBP可以使用在食品中,并且对其用量不做任何限制。
  蒙牛的OMP原料均从新西兰TATUA公司进口,所有原料均经过了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检查。TATUA公司提交的文件证明:OMP就是牛奶碱性蛋白MBP。TATUA公司从牛奶中提取、并在全世界销售这些基础蛋白质也已有20多年历史,专家认为,这些基础牛奶蛋白质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内蒙古质监局实地考察后的报告明确指出,“能够证明OMP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识穿食品添加剂

我国现有添加剂种类已达2300多种,全国的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万吨,从中获得销售收入529亿元。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宝宝食物中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更是很多家长所关注的焦点。

    美国医学组织曾就儿童食品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他们在调查中发现有11%的10-13岁的美国儿童患有后天性高血压,这些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基本都食用含盐量过高的食物。这类食品在口感上不觉得咸,但含盐量过高,孩子食用后,过量的盐无法自行排泄,大量的钠滞留在体内和血液中,促使血量增加,血管呈高压状态,增加了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可能发生高血压或中风的概率。

    很少有孩子能抵抗各种零食的诱惑;也很少有家长会狠心拒绝孩子想吃零食的要求。但是,各种各样的零食中,都使用了添加剂。比如凉果蜜饯类中常添加糖精、甜蜜素、色素和防腐剂;膨化食品中常使用色素、味精和香精;肉干、鱼干中多用防腐剂、味精和硝酸盐等。

    食品添加剂在一定量的范围内相对安全,但如果使用超量,将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特别孩子的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泄功能都还比较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人总以自己的口味来判断咸淡,容易忘记宝宝的口味其实不如成年人敏感,很多清淡的东西对宝宝来说,已经是很有“味道”了。如果家长出于疼爱之心,总把好吃的、有味的食物给孩子吃,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

    常见食品添加剂过量的危害性

    防腐剂过量的危害

    食品防腐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时的防腐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如果在添加这些物质时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执行,这些为改善食品品质而添加的物质,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但如果情况相反,它就会成为宝宝健康的隐形杀手。

    妈妈选购对策:尽量不选择方便面类、罐头类等的食品给宝宝。

    糖精过量的危害

    除了口感因素外,儿童营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高糖饮食会引起儿童肥胖。吃糖量多的孩子不仅容易生龋齿,患多动症和忧郁症的比例也比较高。

    妈妈选购对策:妈妈选购宝宝食品时,不要选购高糖饮食。

    硝酸盐过量的危害

    高盐饮食对孩子也不好,它会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并对孩子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如果孩子体内含钠过多,毒素就较难排除。钠摄入过多,还可能会增加他成年后患高血压的几率。肾脏不好的孩子食用高盐的零食,还会引起明显的浮肿。在我国,亚硝酸钠的使用有严格要求,在肉制品中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在香肠中允许加0.03克。对于宝宝来讲还是要控制这类肉制品的摄入量。

    妈妈选购对策:给宝宝选择肉制品尽量在家里自己加工,要选购肉、肠类食品尽量在大型超市购买。

    色素过量的危害

    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为此,欧洲食品标准局要求食品制造商主动停用人造色素。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一直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人造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通过人工化学方式合成的,用于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化学物质,过量使用后可能含有一定毒性。

    在许多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罐头等食品中大量应用。国家对此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明令禁止一部分食品使用人工色素,另一部分则严格限制人工色素使用剂量。但是,一些食品生产单位为了追求小食品的“相貌”好看,往往过量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宝宝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

    妈妈选购对策:在选购饮品、罐头时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如有无“日落黄”等配料。

    香精过量的危害

    不少小食品生产厂家喜欢大量使用香精来增加味道,这样宝宝就容易对浓烈的味感形成依赖,而对牛奶、蔬菜等清淡、有营养的食品不感兴趣。

    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宝宝膳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孩子对营养的均衡摄入。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宝宝而言,这种偏食、挑食的习惯,还会影响到骨骼和大脑发育。在大量吃这类膨化食品的宝宝中,常常可见两种不正常的发育形态:一种是因胃口不好而引起的过分消瘦,另一种则是摄入了膨化食品过高的脂肪而导致肥胖。

    妈妈选购对策:选购宝宝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如,有的饮料中写着维生素C和柠檬酸这就是就是酸味剂。尽量给宝宝养成清淡的口味,以天然新鲜的食物为主。

    常见食品添加剂名称

    高果糖玉米糖浆

    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喝的时候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

    妈妈选购对策:尽量避免给宝宝选择碳酸饮料,以天然的果汁代替。

    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建议宝宝少喝这类饮料。

    妈妈选购对策:查看饮料配料表。标注含有的尽量不给宝宝选择。

    反式脂肪酸

    你的宝宝是不是很喜欢饼干、面包、西式糕点、巧克力派、沙拉酱、炸薯条、炸鸡块、洋葱圈、咖啡伴侣、热巧克力等的食物呢?其中的植物油,更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的成分,它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动物油。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名字有很多,一般配料表里标明“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或“植脂末”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妈妈选购对策:选购这类食品时,仔细查看配料表有无文中提到的名称。尽量给宝宝少选用,比如一周或者一个月食用一次。当然,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

    面粉添加剂

    4-6个月后的宝宝可以添加辅食了,妈妈的首选当然是米、面类食品了。面粉添加剂主要化学物质是过氧化苯甲酰,也就是俗称的“面粉增白剂”。该种物质具有强氧化作用,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雪白,同时面粉原有的麦香味会消失,散发出“漂白剂的味儿”。

    妈妈选购对策:面粉的本来“面目”不会是雪白的,尽量不要选择过白的面类食品。叶黄素、胡萝卜素对宝宝的身体有益,在选择这类食品是妈妈要注意了。

    酱油

    妈妈在给宝宝做饭的时候会用到的调味品有时会有酱油。传统酿造酱油的原料是大豆、小麦、盐和曲子。曲子产生的酶把大豆、小麦的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把淀粉转变为糖分。

    这就是酱油鲜美味道的根本。另外,酱油的颜色是氨基酸和糖的一部分相结合产生的。这种天然酿造的纯正酱油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发酵才能做好。如果不经过长时间发酵,用盐酸分解大豆蛋白质的方法也可以轻松获取氨基酸。使用被榨过油的脱脂加工大豆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制造商根据由蛋白质制成氨基酸这一原理,从鸟的羽毛里提取氨基酸。这样得到的氨基酸是制造特价酱油的基础,但根本就丧失了酱油原本的味道、香味、颜色。将其做得和真的酱油一样,全是添加剂的功劳。商家把以前的酱油称作纯大豆酱油,而把仿酱油调味料称作新式酿造酱油。纯大豆酱油和新式酿造酱油的区别,只要看了配料表马上就会明白。纯大豆酱油的原料只有大豆、小麦、盐和曲子,没有添加剂,而新式酿造酱油列出了一串添加剂的名字。

    妈妈选购对策:查看配料表以纯大豆酱油为好。

    谨慎购买宝宝食品

    1.儿童食品应该以新鲜、自然、多样化为主,其中脂肪和糖类的摄入不要太多。

    2.由于从外表上不能区别小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因此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小食品时,到大超市、大商场购买,不要到小批发市场买,同时可选购大品牌的诚信产品。

    3.千万不要挑选外观色泽过分鲜艳或味道过分香浓的小食品,以避免过量摄入合成色素、香精和防腐剂。另外,要看清楚厂家地址、商标和出厂日期。

    4.有一些小食品本身就是纯天然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像瓜果干、花生、瓜籽和核桃仁等,营养丰富,有益孩子的生长发育,可以让孩子适当食用。

    5.追求感官享受和方便快捷,就难免会和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所以不必把它看成毒药或洪水猛兽。与其为了某些食品添加剂惶恐不安,不如多吃新鲜天然的、保质期较短的、口味色泽朴素的食物,这样自然会远离过多的添加剂,也能得到更多的健康。

    妈妈选购小提示

    ★仔细看好配料表

    妈妈们买东西的时候,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然后,依据食物里没有的东西有可能就是食品添加剂这一公式,尽量成分比较熟悉的食物。以袋装蔬菜为例。有的在配料表里只写有蔬菜的名字,还有的写有漂白剂、pH调整剂、抗氧化剂等,这些显然不是自然界的食物,所以可以断定是食品添加剂,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买食物配料表中添加剂少的食物。

    ★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妈妈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新鲜蔬菜是没有添加剂的,但是切好了的蔬菜和袋装沙拉当中,会用到次亚氯酸钠来杀菌。袋装盖浇饭加工度更高,它里面含有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类、着色剂、酸味剂等更多的添加剂。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
文章来自:中国食品添加剂应用网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添加剂知识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一类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可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分别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 (2)4-己 基间苯二酚 (3)硫磺 (4)硫酸铝钾 (5)硫酸铝铵 (6)赤藓红 (7)赤藓红铝色锭 (8)新红 (9)新红铝色锭 (10)二氧化钛 (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 (12)硫酸钠(钾) (13)亚硝酸钠(钾) (14)司盘80 (15)司盘40 (16)司盘20 (17)吐温80 (18)吐温20 (19)吐温40 (20)过氧化苯甲酰 (2)溴酸钾 (22)苯甲酸 (23)苯甲酸钠 (24)乙氧基喹 (25)仲丁胺 (26)桂醛 (27)噻苯咪唑 (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 (29)乙萘酚 (30)联苯醚 (31)2—苯基苯酚钠盐 (32)4—苯基苯酚 (33)戊二醛 (34)新洁而灭 (35)2、4—二氯苯氧乙酸 (36)糖精钠 (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以及为保存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绿色食品的加工产品,在生产中应该以更高的水平,合理使用添加剂,开发出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根据目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由于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的误区,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的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合成的毒性小。

  在卫生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以下天然的原料禁用:八角莲、土青木春、山莨菪、川鸟、广防已、马桑叶、长春花、石蒜、朱砂、红豆杉、红茴香、洋地黄、蟾酥等59种。因此绿色加工食品的生产中,生产厂在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时一定要掌握合理的用量。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在许多方面不如人工化学合成添加剂,使用技术也需求很高的水平,所以在使用中要仔细研究、掌握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工艺条件,不得为达到某种效果而超标加入。虽然绿色食品的附加值较高,但仍然需要控制产品成本,因为天然添加剂的价格一般较高,这就要求绿色食品的生产厂家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科学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复配技术可以减少添加剂使用量和更新产品,食品添加剂的复 配可使各种添加剂之间产生增效的作用,在食品行业中称为“协同效应”,“协同”的结果已不是相加,大多数情况中可以产生“相乘”结果,可以显著减少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最近我国对于复配型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可能有重大调整,各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不妨相应地进行生产工艺技术的革新,使绿色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高功效。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研发最活跃,发展、提高最快的内容之一,许多食品添加剂在纯度,使用功效方面提高很快,例如酶制剂,许多产品的活力、使用功效等年年甚至每季度都有新的进展。所以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应时刻注意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提高产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水平。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

  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

  “吊白块”是甲醛次(亚)硫酸氢钠,也叫吊白粉吊白块,化学式为NaHSO2˙CH2O˙2H2O。由锌粉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低亚硫酸等,再与甲醛作用后,在真空蒸发器浓缩,凝结成块而制得。“吊白块”呈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状,溶于水。常温时较稳定,在高温时可分解亚硫酸,有强还原性,因而具有漂白作用。在80℃以上就开始分解为有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aHSO2˙CH2O˙2H2O + 3H2O = 4NaHSO3 + 2HCOONa + HCOOH + 2H2O + 3CH3OH

  110℃时分解为甲醛,反应方程式为:

  NaHSO2˙CH2O = NaHSO2 + CH2O

  NaHSO2 + H2O =NaHSO3 + 2「H」

  它可使人发热头疼,乏力,食欲减退等。一次性食用剂量达到10g就会有生命危险。“吊白块”主要用在印染工业中作为拢染剂和还原剂,她的漂白,防腐效果更明显。

[ 本帖最后由 truckee 于 2009-2-11 22:0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添加剂之警示

近年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事故频发,如何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应该是个难题,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尽量少食用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实在是有些后怕了,尤其是08年的牛奶事件,更是对像我们这种有小小孩的家庭有所触动,奉劝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少给你的孩子食用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6 09:23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