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0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现场急救培训教材[推荐]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是实施灾害现场救护的五项基本技能,是各种急救方法的基本手段,是急救过程的第一步,在急救中,一班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
一、止血训练
大的创伤出血往往是导致休克或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灾害救护过程中,必须迅速进行止血,才能有效地抢救伤员。
(一)出血情况的判断
1、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出血也可根据不同的血管出血分为: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状。③毛细血管出血,呈片状渗出,血色鲜红。
2、确定出血部位。白天比较容易,夜间则相对困难,应采用一问、二摸、三看的方法。
3、判断出血程度。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以下特征。①皮肤和粘膜呈现苍白色。②脉搏细速,四肢发凉。③皮肤潮湿,全身衰竭。④躁动不安、烦渴。⑤严重者,有时可出现昏迷等。上述变化,多因有效循环血量和血内有形成份减少,而导致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致。
(二)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方法是根据动脉走行的位置,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邻近的骨面上面止血,也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于伤口而止血。
2、止血带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
4、屈肢加压止血法。
二、包扎训练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包扎要点是:
一是快。发现、检查、包扎伤口要快。
二是准。包扎部位要准确。
三是轻。动作要轻,不要碰压伤口,以免增加伤口流血和疼痛。
四是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五是细。处理伤口要仔细。
常用包扎方法:
(一)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应用范围最广,简便迅速,易于掌握,包扎面大,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大面积烧伤与软组织创面的包扎。
1、头面部包扎法
(1)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指宽,放于前额眉上。顶角拉至枕后,左右两底沿两耳上方往后拉,至枕外隆凸下交叉,并压紧顶角,然后再绕至前额打结。顶角拉紧,并向上反折,将角塞进两底角交叉处。此法适用于颅顶部的包扎。
(2)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置于枕外隆凸下方,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后打结固定。或两底角不拉向枕后,就在颌下部打结也可。此法适用于颅顶部、面部、下颌及残肢端的包扎。
(3)面具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住下颌和罩住面部,拉紧两底角交叉绕至前额打结。包好后,根据伤情可在眼、口、鼻部将布提起,小心剪洞,使眼、口、鼻外露,亦可用毛巾包扎,将毛巾横放盖住面部,毛巾两端向后拉紧,在健侧耳前,上下角交叉打结。在眼、口、鼻部位分别剪孔,使眼、口、鼻外露。
(4)单眼或双眼带式包扎法。把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指宽的带形,将三分之二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从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住上端绕头一周打结。如包扎双眼,可将上端反折向下,压住另一伤眼,再经耳下至对侧耳上打结,成“8”字形。
2、胸(背)部包扎法
胸(背)部一般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顶角从伤侧越过肩上折向背部,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底角拉向背部打结,顶角结带和两底角结打在一起。背部包扎则和胸部相反,即两底角于胸部打结固定。
3、腹部包扎法。
腹部兜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上腹部,拉紧两底角于腰部一侧打结,顶角一小带经会阴拉至后面,同两底角的余头打结。
(二)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是外科临床工作和急救外科中常用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固定敷料或夹板,以防止脱落或移位;临时或急救时固定骨折或受伤的关节;支持或悬吊肢体;对创伤性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
三、骨折的临时固定训练
骨折是常见的人体损伤之一。在急救中,骨折的固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线人员能否及时和正确地处理骨折,将影响伤员的愈后和肢伤的功能恢复。若处理不当,除了增加伤员的痛苦外,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伤员的死亡和终身残废。
(一)固定的目的
1、避免加重损伤。
2、减轻疼痛。
3、便于后送。
(二)固定的材料
1、夹板。
2、敷料及衬垫。
(三)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凡是骨与关节损伤,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血管、神经损伤和骨髓损伤,均需在处理休克、预防感染的同时,进行早期固定。如疑有骨折,应先按骨折处理。
2、如有伤口和出血者,应先止血,再包扎伤口,然后固定。
3、固定的目的只是为了制动而不是整复,因此,对变形的肢体只进行大体复位,以便于固定。禁止对骨折断端试行反复的准确复位。对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4、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的突出部位,以防局部受压而引起组织坏死。
5、固定必须牢固可靠,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除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外,必须把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患者应固定在功能位置。
6、固定松紧要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固定四肢时,要暴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麻木、疼痛、肿胀和青紫等情况时,则应松开重新固定。
7、对于大腿、小腿及脊柱等骨折的固定,在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和伤员。为了暴露伤口可以剪开衣服,以免增加伤员痛苦和加重伤情。
8、固定后,给以标记,迅速送往医院,并注意防暑和保暖,以上救治骨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骨折。
四、搬运伤员的方法
(一)搬运的要求
搬运前,要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搬运中,动作要轻而迅速,尽量并避免或减少震动,并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如发现伤员面色苍白、脉搏微弱等休克征象时,应暂停搬运,就地进行急救处理,待情况好转后,再继续运送。
(二)常用的搬运方法
1、侧身匍匐搬运法。
2、匍匐背驮搬运法。
3、单人搬运法。
4、双人搬运法。
5、担架搬运法。
(三)危重伤员的运送体位和注意事项
五、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是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它对呼吸和循环进行有效的人工支持,保证对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供氧,可明显地提高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抢救存活率。
(一)现场心肺复苏的顺序
1、判定
(1)判定反应
(2)判定呼吸
(3)判定循环
2、开放气道
通常使用开放气道的方法有仰头抬颏法和托颌法。
3、救生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4、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术)
5、单人复苏操作
6、双人复苏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