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27|回复: 7

化验员实用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化验员实用手册/夏玉宇主编.-2.-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
ISBN7-5025-6340-7
实验室的安全
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设备财产的完好,防止环境的污染,保证实验室工作有效地进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实验室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保证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安全,电气的安全和防止环境的污染等方面。
一.
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 防火常识
(1)
实验室内应备有灭火消防器材,急救箱和个人防护器材。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这些器材的位置及使用方法。
(2)
禁止用火焰检查可燃气体(如煤气,氢气,乙炔气)泄漏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其管道,阀门是否漏气。禁止把地线接在煤气管道上。
(3)
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加热易燃液体必须在水浴上或密封电热板上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4)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其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着的酒精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
(5)
蒸馏可燃液体时,操作人员不能离开去做别的事,要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运行。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时,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6)
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门容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7)
不能在木制可燃台面上使用较大功率的电器如电炉,电热板等,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煤气灯和酒精灯。
(8)
同时使用多台较大功率的电器(如马弗炉,烘箱,电炉,电热板)时,要注意线路与电闸能承受的功率。最好是将较大功率的电热设备分流安装于不同电路上。
(9)
可燃性气体的高压气瓶,应安放在实验楼外专门建造的气瓶室。
(10)
身上,手上,台面,地上沾有易燃液体时,不得靠近火源,同时应立即清理干净。
(11)
实验室对易燃易爆物品应限量,分类,低温存放,远离火源。加热含有高氯酸或高氯酸盐的溶液,防止蒸干和引进有机物,以免产生爆炸。
(12)
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戴保护面罩或用防护挡板。
(13)
进行易燃易爆实验时,应有两人以上在场,万一出了事故可以相互照应。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2.        防爆常识
有些化学品在外界的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爆炸往往会造成重大的危害,因此在使用易爆炸物品(如苦味酸等)时,要十分小心。有些化学药品单独存放或使用时,比较稳定,但若与其它药品混合时,就会变成易爆品,十分危险。表1-61列举了常见的易爆混合物。
表1-61常见的易爆混合物
主要物质        互相作用的物质        产生结果
浓硝酸,硫酸        松节油,乙醇        燃烧
过氧化氢        乙酸,甲醇,丙醇        燃烧
溴        磷,锌粉,镁粉        燃烧
高氯酸钾        乙醇,有机物        爆炸
氯酸盐        硫,磷,铝,镁        爆炸
高锰酸钾        硫磺,甘油,有机物        爆炸
硝酸铵        锌粉和少量水        爆炸
硝酸盐        酯类,乙酸钠,氯化亚锡        爆炸
过氧化物        镁,锌,铝        爆炸
钾,钠        水        燃烧,爆炸
赤磷        氯酸盐,二氧化铅        爆炸
黄磷        空气,氧化剂,强酸        爆炸
乙炔        银,铜,汞()化合物        爆炸

乙醚,乙丙醚,四氢呋喃及其它醚类吸收空气中氧形成不稳的过氧化物,受热,振动或摩擦时会产生极猛烈的爆炸。
氨-银络合物长期静置或加热时产生氮化银,这种化合物即使在湿润状态也会发生爆炸。
有些气体本身易燃,属易燃品,若再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就会爆炸,变得更加危险,存放与使用时要格外小心。表1-62中列出了常见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极限(可燃性极限)。爆炸极限是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而只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有爆炸的危险。如果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遇到明火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高于爆炸上限,遇明火虽不会爆炸,但能燃烧。
表1-62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极限)/%(体积)

3.        灭火常识
(1)        扑灭火源   一旦发生火情,实验室人员应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及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的扩展。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阀门,移走可燃物,用湿布或石棉布覆盖火源灭火。若火势较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若衣服着火时,不可慌张乱跑,应立即用湿布或石棉布灭火;如果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
(2)        火源(火灾)的分类及可使用的灭火器见表1-63。
表1-63 火灾的分类及可使用的灭火器
分类        燃烧物质        可使用的灭火器        注意事项
A类        木材,纸张,棉花        水,酸碱式和泡沫式灭火器       
B类        可燃性液体如石油化工产品,食品油脂        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       
C类        可燃性气体如煤气,石油液化气        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        用水,酸碱式和泡沫式灭火器均无作用
D类        可燃性金属如钾,钠,钙,镁等        干砂土
7150灭火器        禁止用水及酸碱式和泡沫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均无效。
注:
1.四氯化碳,“1211”均属卤代烷灭火器,遇高温时可形成剧毒的光气,使用时要注意防毒。但它们有绝缘性能好,灭火后在燃烧物上不留痕迹,不损坏仪器设备等特点,适用于扑灭精密仪器,贵重图书资料和电线等火情。
2.7150灭火剂主要成分三甲氧基硼氧六环受热分解,吸收大量热,并在可燃物表面形成氧化硼保护膜,隔绝空气使火窒息。
化验室内的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和更换药液。灭火器的喷嘴应畅通,如遇堵塞应用铁丝疏通,以免使用时造成爆炸事故。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
1.化学毒物的分级
某些浸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称为中毒。根据毒物的半致死计量(或半致死浓度),急性与慢性中毒的情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指标全面权衡,将我国常见的56种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表1-64列出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表1-65列出具体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表1-65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级别        毒物名称
I级(极度危害)        汞级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非致癌的除外),氯乙烯,络酸盐与重络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稀,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
II级(高度危害)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稀腈,四氯化碳,氰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III级(中级危害)        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三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稀,丙酚,氮氧化物
IV级(轻度危害)        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化验人员了解毒物性质,侵入途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可以减少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能争分夺秒地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力求在毒物被身体吸收之前实现抢救,使毒物对人体的损伤减至最小。表1-66中列出了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表1-66 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毒物名称及入体途径        中毒症状        救治方法
氰化物或氢氰酸:呼吸道,皮肤        轻者刺激粘膜,喉头痉挛,瞳孔放大,重者呼吸不呼吸不规则,逐渐昏迷,血压下降,口腔出血        立即移出毒区,脱去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可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立即送医院
氢氟酸或氟化物:呼吸道,皮肤        接触氢氟酸气可出现皮肤发痒,疼痛,湿疹和各种皮炎。主要作用于骨骼。深入皮下组织及血管时可引起化脓溃疡。吸入氢氟酸气后,气管粘膜受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症        皮肤被灼伤时,先用水冲洗,再用5%小苏打液洗,最后用甘油-氧化镁(2:1)糊剂涂敷,或用冰冷的硫酸镁洗液洗,也可涂可的松油膏
硝酸,盐酸,硫酸及氮的氧化物:呼吸道,皮肤        三酸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牙齿酸蚀病,一定数量的酸落到皮肤上即产生烧伤,且有强烈的疼痛。当吸入氧化氮时,强烈发作后可以有2-12h的暂时好转,继而更加恶化,虚弱者咳嗽更加严重        吸入新鲜空气。皮肤烧伤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稀苏打水冲洗。如有水疱出现,可涂红汞或紫药水。眼,鼻,咽喉受蒸气刺激时,也可用温水或2%苏打水冲洗和含漱
砷及砷化物: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        急性中毒有胃肠型和神经型两种症状。大计量中毒时,30-60min即觉口内有金属味,口,咽和食道内有灼伤感,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呕吐物初呈米汤样,后带血。全身衰弱,剧烈头痛,口渴与腹泻。大便初起为米汤样,后带血。皮肤苍白,面绀,血压降低,买弱而快,体温下降,最后死于心力衰竭。
吸入大量砷化物蒸气时,产生头痛,痉挛,意识丧失,昏迷,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等神经症状。        吸入砷化物蒸气的中毒者必须立即离开现场,使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或新鲜空气。鼻咽部损害用1%可卡因涂局部,含碘片或用1%-2%苏打水含漱或灌洗。皮肤受损害时图氧化锌或硼酸软膏,有潜表溃疡者应定期换药,防止化脓。专用解毒药(100份相对密度为.43的硫酸铁溶液,加入300份冷水,再用20份烧过的氧化镁和300份冷水制成的溶液稀释)用汤匙每5min灌一次,直至停止呕吐。
汞及汞盐: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急性:严重口腔炎,口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血水样,患者常有虚脱,惊厥。尿中有蛋白和血细胞,严重时尿少或无尿,最后因尿毒症死亡。
慢性:损害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口有金属味,齿龈及口唇处有硫化汞的黑淋巴腺及唾腺肿大等症状。神经症状有嗜睡,头疼,记忆力减退,手指和舌头出现轻微振颤等。        急性中毒早期时用饱和碳酸氢钠液洗胃,或立即给饮浓茶,牛奶,吃生蛋白和蓖麻油。立即送医院救治。
铅及铅化物:呼吸道,消化道        急性:口内有甜金属味,口腔炎,食道和腹腔疼痛,呕吐,流粘泪,便秘等
慢性:贫血,肢体麻痹瘫痪及各种精神状态        急性中毒时用硫酸钠或硫酸镁灌肠。送医院治疗。
三氯甲烷(氯仿):呼吸道        长期接触可发生消化障碍,精神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重症中毒患者使呼吸新鲜空气,向颜面喷冷水,按摩四肢,进行人工呼吸。包裹身体饱暖并送医院救治
苯及其同系物:呼吸道,皮肤        急性:沉醉状,惊悸,面色苍白,继而赤红,头晕,头痛,呕吐
慢性:以造血器官与神经系统的损害为最显著        给急性中毒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输氧。送医院救治
四氯化碳:呼吸道,皮肤        皮肤接触: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2%碳酸氢钠或1%硼酸溶液冲洗皮肤
        吸入:粘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        脱离中毒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吸氧
        慢性:神经衰弱症候群,损害肝,肾       
络酸,重络酸钾等络(IV)化合物:消化道,皮肤        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可能致癌        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皮肤
石油烃类(饱和和不饱和烃):呼吸道,皮肤        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使皮肤干燥,鬼裂,个别人起红斑,水疱        温水清洗
        吸入高浓度汽油蒸气,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神志不清等        移至新鲜空气处,重症可给予吸氧
        石油烃能引起呼吸,造血,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症状        医生治疗
        某些润滑油和石油残渣长期刺激皮肤可能引发皮癌       
甲醇:呼吸道,消化道        吸入急性中毒:神经衰弱症,视力模糊,酸中毒症状
慢性:神经衰弱症状,视力减弱,眼球疼痛
吞服:15ml,可导致失明,70-100ml致死        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立即用2%碳酸氢钠冲洗
误服,立即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后,由医生处置
芳香胺,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呼吸道,皮肤        急性中毒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及肝脏损伤        用温肥皂水(忌用热水)洗,苯胺可用5%乙酸或70%乙醇洗
氮氧化物:呼吸道        急性中毒:口腔咽喉粘膜,眼结膜充血,头晕,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慢性中毒:呼吸道病变        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吸氧,用2%碳酸氢钠洗眼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呼吸道        对上呼吸道及眼结膜有刺激作用,结膜炎,支气管炎,胸痛,胸闷        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吸氧,用2%碳酸氢钠洗眼
硫化氢:呼吸道        眼结膜,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中毒时头晕,头痛甚至抽搐昏迷        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吸氧,用生理盐水洗眼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贴表格呢?
发表于 2009-8-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用附件上传!!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上传是不是看得人要收钱?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上传附件!这是我几年前手打的。前几天整理文件突然发现!那上来给大家看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10-1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7 18:44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