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紫外辐射及其危害 紫外线是波长为100nm~400nm电磁辐射,又分为长波紫外线、中颇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太阳辐射是紫外线的最大天然源。短波紫外线波长280nm~100nm,具有杀菌和微弱致皮肤红斑作用,为灭菌波段,阳光中的短波紫外线被大气层吸收故不能到达地面。一般工作中用的短波紫外线均来自人工紫外线光源,他们以单一的254nm波长工作,能有效地杀死物体表面及空气中的细菌和病菌;中波紫外线波长315nm~280nm,具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效应,为红斑区;长波紫外线波长400nm~315nm,可产生光毒性和光敏性效应,为黑板区。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线可被空气完全吸收,而长于此波段则可透过真皮、眼角膜,以致晶状体。 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到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工业弧焊设备是最重要的紫外线辐射源。冶炼炉炉温为1200 nm℃~2000℃时,产生的紫外线波长在320nm左右。电焊、气焊、电炉炼钢,温度达3000℃时,可产生短于290nm的紫外线。乙炔气焊的温度达3200℃时,紫外线波长可短于230nm。探照灯、水银石英灯发射的紫外线波长为220nm~240nm。沙运消毒的紫外线灯波长为250nm~265nm,此波长的紫外线最易被DNA物质吸收,因而可用于消毒灭菌。此外,从事碳弧灯和水银灯制版或摄影,亦会受到过度紫外线照射。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哟顾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皮肤对紫外线的感受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除机体本身因素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使敏感性赠加。例如,皮肤接触沥青后经紫外线照射,能产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杜萎缩、色素沉着,长期受波长340nm~280nm紫外线作用可发生皮肤癌。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电光性眼炎。 太阳辐射中存在紫外线,少数紫外线辐射有益于健康,并且在产生维生素D3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度暴露于太阳辐射中又会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最显著的是皮肤癌和眼睛白内障。以释出紫外线为主的特制灯具,用于激发荧光粉的发光,常用于银行验钞、商业防伪、广告和迪斯科舞厅等,这类灯具无明显危害(但对光过敏皮肤例外)。 d.激光及其危害 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先受激发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它具有亮度高、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好等一系列特性。近年来,激光已从实验室进入了工业、医疗、办公设备、建筑工地乃至私人家庭的各类装置中。在光碟机、光导纤维通信系统等设备中,激光辐射能量是封闭在系统内部的,对使用者无危险。但在某些医用或工业用激光装置中,激光发射能量是向外的,因而对眼睛和皮肤有潜在的危害。由于在激光装置工作时能产生非常准直的光辐射束(如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辐射能量),故其危害的作用距离相当远,这与在一般工作场所遇到的各类危害因素是大不相同的。 激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利用激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焊接、打孔、切割和热处理等;在农业中激光可应用于育种、杀虫;军事上用于高容量通信技术、测距、瞄准、追踪、导弹制导等;科学研究方面则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等离子研究、热核工程以及激光全息技术、大气污染测定、地质测量等;医学上用于眼科的视网膜剥离修复、虹膜切除、玻璃体乳化以及皮肤科和外科诸多领域。 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眼睛,其次是皮肤。被机体吸收的激光能量转变成热能,在极短时间内(几毫秒)使机体组织局部温度升得很高(200℃~1000℃)。机体组织内的水分受热时骤然气化,局部压力剧增,使细胞和组织受冲击波作用,发生机械性损伤。 激光能烧伤生物组织,尤其对视网膜的灼伤最多见。因为激光束能通过眼自身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个非常小的光斑,是光能高度集中而导致灼伤。处在红外区或微波区的激光辐射可被虹膜或晶体吸收造成热损伤,导致虹膜炎和白内障。 眼睛受激光照射后,出现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力丧失。激光辐射的对视网膜的损害是无痛的,易被人们忽视。长期接触小剂量的漫反射继光的照射,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发现自己视力的损伤,有时有一般神经衰弱,工作后视力疲劳、眼痛等,无特异症状。激光对眼睛的意外伤害,除个别人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多数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激光对皮肤的伤害过程表现为轻度红斑、、灼烧直至组织炭化坏死,此外亦可损伤色素细胞,引起毛细栓塞,有时可见血管破渍和溢血。皮肤损伤通常是可逆和可恢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