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3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检查的一些要求
1 关键特性
1.1 各单位对产生风险的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保证结果符合预期的要求。
1.2 将产生风险的过程分别从工艺、调度、机电等方面进行分解,确定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并进一步确定项目的关键特性,关键特性的实现与否应是保证风险控制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指标。
1.3 确定项目应分别从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考虑。应结合运行准则确定项目,尽可能的采用定性、定量的指标确定项目,可以结合传统的检查表确定项目。
1.4 确定项目应考虑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三方面。职业健康方面的监测应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环境的监测内容应考虑能源、污染源、清洁生产指标等内容。
1.5 项目确定应考虑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事故事件等不良表现的发生情况。
2 计划
按照职能分配,确定各项目监测的人员、频次和具体要求,并形成年度计划。
3 方式方法
3.1 常规检查可以采用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群众检查、岗位巡查等常规检查,夜查、抽查等非常规检查。
3.2 可以根据系统的原理、经验数据制定各种检查表进行检查。
3.3 对于可量化的关键特性应采用仪器监测,如作业环境、固液气等废物排放、健康情况等。
采用仪器仪表检查,应对仪器仪表的校准、维护和各种记录进行规定。
4 频次
4.1 根据监测的内容、形式不同,确定不同的频次。
4.2 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检查的频次应逐层次增加,岗位检查的内容,应逐步纳入岗位检查表。
5 监测的实施
5.1 为确保监测过程符合要求,应保证人员的能力,并对其开展适当的培训,并规定合理的监测方法。
5.2 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对各种常规和非常规检查进行规定。
5.3 制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对职业健康进行监测。
5.4 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管理;制定《污染物防治管理制度》对污染物排放等进行监测。
5.5 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
5.6 制定《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制度》对领导层深入现场的活动进行管理。
5.7 各部门依据业务范围制定相关制度对设备设施进行管理。
5.8 制定《监测设备管理制度》对监测设备进行管理。
5.9 对目标的实现、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视,见《目标指标管理程序》、《管理方案管理程序》;对合规性进行要求,确保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见《法律法规管理程序》;对事故、事件等进行管理,避免再次发生,见《事故管理制度》。
6 考核
将监测的结果与日常的考核结合,见《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办法》。
7 不符合
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进行记录、分析并进行处理,执行《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程序》。
原文地址http://dingtiemin.blog.163.com/b ... 214201252964046980/
相关文章http://dingtiemin.blog.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