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说明 简述企业和评价对象沿革;已执行安全生产规章情况(特别是“安全三同时”);报告编制的目的(现多为取安全生产许可证);报告编制的依据:法规、规章、行政指导性文件; 执行、采用或参考的标准、规范;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文件、资料。委托编制报告的单位、日期、内容和要求;评价原则: 2被评价单位概况 3安全评价的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被评价单位的实际需要,由被评价单位和评价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安全评价的范围。
释义:首先要满足发证规定和要求。一般以属危化品(2002版名录可查到)的产品或中间产品为主线,考虑生产或加工工艺流程的装置,兼顾区域的完整性,商定评价范围。 同一证中的各生产产品不宜分多家机构评价。 4安全评价程序 (一)确定现状安全评价范围(二)收集、整理安全评价所需资料(三)确定安全评价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四)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 (五)与被评价单位交换意见(六)整理、归纳安全评价结(七)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5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详见附件五《方法确定和简介》 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以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参见导则附件2)为主,其他方法为辅⒉其他方面的安全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国际、国内通行的安全评价方法释义:安全检查表主要解决“安全生产条件的分析 ”(管理层和生产层),其它评价方法主要解决“固有危险程度”(总体或整个企业) 6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得出见附件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⒈分析危险、有害因素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
(二)分析生产装置、设施的生产单位外部周边情况和所在地自然条件
⒈分析生产装置、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生产单位周边社区的影响⒉分析生产单位周边社区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影响⒊分析自然条件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影响 7评价内容的结果 结果得出见附件二《定性、定量分析过程》 一、安全生产条件的分析
⒈ 管理层分析结果(从检查表得出)2.生产层分析结果(从检查表得出)
二、生产装置、设施的固有危险程度(风险)
通过评价方法(指数法)得出固有危险程度(风险)等级
三、重大危险源判断结果
按《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判断出重大危险源(高危场所)的名称和位置 8事故的后果预测 预测过程见:附件三《事故后果预测过程》 定性后果预测: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照资料和安全知识判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也可以根据已发生过事故或事件,推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事件树分析找出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
定量后果预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范围。估算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程度。 9对策措施与建议 (一)对不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条件 ,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定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可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安全生产条件的建议
(二)按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风险程度(按高、中、低分类)以及紧迫程度,提出相应整改措施的建议(前馈控制)
(三)提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意见及其建议(后馈控制) 事故预防:
通过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应急处理:
万一发生事故(或故障)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消除故障或将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蔓延。
救援抢险:
采用预定现场抢险和抢救的方式,控制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0安全评价结论
(一)根据安全评价结果,作出可接受程度的结论
总体通过评价综合指数等方法得出结论
(二)针对安全评价结果,作出采取何种措施后的可接受程度结论
从人、机、物(料)法、环角度检查,通过检查表对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状况,提出安全对策(对策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有些重大问题可要求企业找专家认证。
(三)对照许可证审查表整理列出判断结果,供安监部门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