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 1981年8月1日上午,辽宁省某化工厂氯化钡车间加酸岗位停车检修,有3名工人清理硫氢化钙储罐。因罐底阀门不能开启,便打开罐的下人孔盖由1人进罐作业,后因天气太热而中断作业。当日下午2时30分该工人再次进罐作业。一小时后,来换班的工人发现其已昏倒在罐内。另2名工人先后进罐抢救,其中1人也昏倒在里面。车间副主任赶到后,立即下罐抢救,也中毒昏倒。之后,车间支部书记、车间主任不听劝阻,再次进入罐内,合力将中毒的工人救出,但车间支部书记却昏倒在里面。厂领导赶到出事现场,决定组织人员在下人孔处用工具抢救。但副厂长又擅自入罐,将支部书记救出后,自己也中毒昏倒。这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 一、.硫化氢的理化性质 硫化氢(H2S)主要来自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气。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分子式为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一种弱酸)。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燃点292℃。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及爆炸。硫化氢对铁等金属有强腐蚀性,也易吸附于各种织物。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硫化氢用于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元素硫等。 二.可能产生硫化氢危害的原因 在工业生产中,主要见于硫化反应(如有机磷农药生产)或合成硫化物怕口硫化染料、磺胺药物等);石油和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硫,加热分解过程中可有硫化氢产生。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在开采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即可大量喷出;人造丝生产中,以及矿石:台炼、硫化法提取某些金属时,可有大量硫化氢产生精制盐酸或硫酸时需通入硫化氢气体以沉淀重金属;制革工业用硫化钠脱毛,遇酸即可产生硫化氢。 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机会,如处理变质的鱼、肉、蛋制品,咸菜淹渍,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