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2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本帖最后由 中国安全008 于 2012-6-19 23:22 编辑
工作近2年,人在上海,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远方:女朋友一个人在山东,天天抱怨没给她买过像样的首饰;母亲近期又患上肩周炎,胳膊疼的一天不如一天。实在放心不下了,于是跟经理调休了5天假,回家一趟。
5月31晚的火车,次日中午到济南,跟女朋友会合。下午陪她逛街买了2件T恤,然后回母校看了看,晚饭选择了学校门前的小吃,5元一份的水饺,2元一个的汉堡,还有3元一个的鸡蛋灌饼。怀念那个小吃的时代,也怀念那个下课后抢位置的餐厅,热心的摊主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问长问短,我一一回答他们。
6月2号陪女友在济南银行职业资格考试,下午回莱芜的路上,一直跟我唠叨,谁谁谁的男朋友给她买的啥,谁谁谁给谁谁谁买的啥诸类。自己想想也惭愧,工作近2年了,也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不过我还算心细,每逢重要时节,我都是亲手做礼物,倒也蛮讨她喜欢。记得上次过生日,我把她一年来发我的短信都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工工整整的交给她,她高兴的跳上来就抱住我,亲着连连叫老公。
看来这次是要真的埋怨了,我计划着给她买条像样的项链。
6月3日一大早乘长途车回潍坊老家,老规矩,在镇上超市下车,采购油、盐、酱、醋、饼干、奶粉诸类,满满的5大方面袋子,叫个出租车一气拉回家。母亲依旧埋怨“买这么多干嘛,吃不了。”父亲依旧圆场“孩子愿意买就买,你管那么多干嘛。”
进屋,父亲早就泡好了茶水,还没等坐下,母亲就忙问渴不渴,要父亲赶紧倒茶,然后自己去忙着下饺子。我问父亲:“上次我寄回家来的茶叶怎么样?”,父亲的回答依然如我所料,还没有拆开。父亲喝惯了农村里的茉莉花茶,喝不来那些所谓的“上好的茶叶”,于是每次我跟姐姐拿回家的茶叶,父亲总是存起来,很少喝。
吃过午饭饭,母亲又张罗着把西瓜抱出来切了吃,说是“你叔家送的,知道你要来,所以一直留着”;那边的茄子是这个叔送的,那些青椒是那个叔送的,那些香瓜、杏……“还有你上次寄回来的粉条、木耳、大枣、桂圆……”母亲在数落,父亲把西瓜从里屋抱出来,刚要去洗,母亲又说“刚喝了茶水,吃西瓜会不会肚子疼?”父亲愣了一下“要不明天吃吧,反正孩子明天也在家。”
于是一家人围着我,又闲聊了很多。我把在上海买的“经络治疗仪”拿出来,给母亲放在肩井穴上试用,母亲说挺舒服的,父亲也想试试,结果刚按上,就喊“哎吆吆,疼疼疼”,我无语。告诉他们仪器怎么用,放在哪个穴位上,叮嘱每天按摩10分钟,并且要拉升活动胳膊。然后讲了三大救命穴位: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没事了多揉揉。这几个穴位,他们都还记得清楚,再后来跟他们讲黄金救援8分钟、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他们就开始傻傻的笑,说太多了,不好记,晚上再讲。
母亲患有胆囊炎,又加上近期的肩周炎,干不动重活,午饭后,母亲又商量父亲去借“耩子”,“孩子来家了,赶紧把玉米耩上”,父亲不乐意了“孩子来一趟家不容易,让他在家好好休息;再说了又不下雨……”我听到了赶紧圆场:“爸,我不累,去借吧,天气预报说了最近有雨”。
下午2点到6点,整整4个小时,我都是在拉耩子。以前自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很好,马拉松都能跑下来,拉个耩子算啥,结果我错了,不到1个小时我就已经口干舌燥,迈不动步子了。脚下的土是软的,一踩一个深脚印。硬撑慢撑的总算都耩完了,我才松了口气,其实比跑马拉松更累的是劳动,是种地。虽然很累,但终究算是去了一块心病,如果不是我回家,这些玉米,他们老俩不知道得种到啥时候。
6月4日,一大早,起床,跟父母到“场院”用租用的拖拉机“打麦子”,结束后自然是满身“麦糠”,头上、身上、鼻孔里,胳膊上也被麦秸划得伤痕累累,血渍斑斑,我找旁边山泉的水洗掉,不让他们看到。这些都不算啥,但看着打完的麦子,我却高兴不起来。满打满算,晒干后也就500斤小麦,今天光机器费用就100多,要是再除了浇水、化肥、农药的钱,农民能收获什么呢?父亲也说“要是十年前,收这么多小麦,全家都得高兴死,现在不行了。”是啊,到头来,收成换算成钱还不够中间折腾的,粮食不好种啊!
下午陪母亲去理发店理发,与其说是陪,不如说是求去的。母亲每次理发都是在家自己照镜子剪,怕出去理发花钱。回一趟家不容易,说什么也要陪母亲去理个发,母亲拗不过我,才去。回来后还是抱怨“以前都是3块,现在怎么变7块了”。
6月5号临走,身上也没多少钱了,就给家里留了500,然后再三叮嘱,活少干点,慢慢干,不是年轻的时候了。父亲母亲答应,把我送出村口。
回家时难,离别更难,眼泪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灼伤我的心。哎,此回上海,前途渺渺啊,何时能孝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