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灯”说文明 县城离矿区三十多公里,不远也不近。县城里有亲戚,于是就经常的骑摩托车去县城。有时玩的忘了时间或者因为事情耽搁天晚才回家,而第二天还要上班,不得不骑摩托车往回赶。记得有一天晚上骑摩托车从县上往矿上走,当时驾驶技术还差劲。对面有很多车和我相对而过,会车时对面车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太难受,这时突然的有一辆大车风驰电掣的向我开来,我眼睛一花,不自觉的紧张起来,路面也看不见了。一慌神方向一错打,下了路基,幸亏路基不高没摔倒,但也惊了一身冷汗。回去和老师傅说了这件事情,老师傅告诉我要学会“会灯”(打远光灯、近光灯),我才知道灯是会变化的,晚上出车要会灯。在以后的晚上再骑车上路,为了提醒对面的司机会灯,同时避免对方睁不开眼睛,我就不停地变换灯光。但是很多司机却不变光,害我眼睛发痛。碰上不变光的车,我心里说,这个人素质低,我不愿意成为一个低素质的人。 交通法规定,会车时,远光灯必须变换成近光灯。你不变,就是不遵守交通法律。你不变光别人眼睛睁不开,很难受,举手之劳就可以消除别人的不便与痛苦,这样的事都不干,还不是不讲道德么?不变光最大的隐患是司机看不清路面可能会发生车祸,轻的还好,重则车毁人亡。当然,并不是每次不变光都会发生车祸,否则大家都很自觉地变光了。问题恰恰是不变光发生车祸的概率极小,所以才麻痹大意,满不在乎。这事虽然小,却也牵扯到法律和道德问题。 有的人会说:“你变了光后好些人还是不变,你不是白变了么,有什么意思呀?如果换成我,一定要等别人变我再变,别人不变我就不变,看谁强过谁”。我想如果人人都和你这样,那谁先变呢?如果谁都不变,结果不是谁的素质都低了吗?要想素质比别人高,那就得自己先变。著名演员濮存昕有一段精彩的广告词这样说: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在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分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有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的行为是可以传递的,所以说怎么会白变呢,如果十辆车有一辆在我变光后也接着变,而我一直保持变下去,一个一个增加起来,那成绩就很大,意义不也出来了么。 这天,我又一次跑夜路,多希望有车在和我一样将远光灯变换后,也使用近光灯。前方有车过来,我正要变光,对方却先变了,这个人素质就很高。两车交会时,我轻按一声喇叭,以示庆贺,不想对方也响了一声,这个夜晚突然显得尤为温馨明亮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