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5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包头空难致55人丧生 本报曾报道,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东航从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侧滑。一分钟后,调度室搜索不到飞机。据包头机场调度室记录,飞机尾部摇晃,冒浓烟,随后坠到包头南海公园湖中爆炸起火,湖中五六个游艇和岸上房屋被殃及。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及地面2人在事故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2005年12月22日,安监总局和监察部通报,包头空难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东航董事长等12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安监总局、监察部有关负责人解释事故原因时称,飞机起飞过程中,机翼污染使机翼失速临界迎角减小。飞机刚离地后,在没有出现警告的情况下失速,飞行员未能从失速状态中改出,直至飞机坠毁。调查组认为,飞机在包头机场过夜时存在结霜的天气条件,机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飞机起飞前没有进行除霜(冰)。 “包头空难” 八年诉讼之路 2005年 因为负责设计、生产、组装、测试和检验事故飞机的部分零部件的通用电气是美国一家公司,该公司参与了对事故飞机的推广、介绍、销售和其他商业活动,空难部分遇难者家属遂委托律师在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提起诉讼,同时,飞机制造商之一的庞巴迪公司和东航因均在美国有营业活动,也被列为被告。 2006年底 该案在美国加州高级法院达成调解协议,4被告赔偿32名遇难者家属1175万美元。通用电气和庞巴迪公司愿意履行调解协议,但东航方面以不方便诉讼为由,要求将此案移送中国法院受理。美国法院暂停审理,被告方共同承担赔偿金未兑现。 据包头空难索赔案原告律师郝俊波称,此间,东航方面曾提出愿赔偿每位遇难者家属100万元人民币,调解此案。但家属方认为,这与在美国达成调解协议的赔偿款具有很大差距,遂拒绝。 2007年11月22日 32位遇难者家属向北京市二中院递交诉状,索赔1175万美元并支付相关利息,未获立案。 数月后,遇难者家属再次向北京市二中院递交诉状,依然未获立案。 2008年6、7月份 遇难者家属选择东航方面所在地上海市作为起诉地,并向上海市一中院递送材料,后被寄回。 其间,美国法院认为,中国法院作为可替代性法院,更方便审理此案,因此出具诉讼中止令,并表示如果中国法院拒绝审理,美国法院将恢复审理此案。 2009年3月 32名遇难者的家属再次向北京二中院提交诉讼材料。 2009年8月 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2011年8月25日 北京二中院开始庭前调查。 同年10月25日,原、被告双方在北京二中院进行证据交换。
本版稿件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 张玉学
关注一、调查报告只能当作证据?算书证?还是什么?
关注二、报告可不可以推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