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警惕:抱着煤气瓶吃火锅 小心隐患就在身边
2012年11月27日07:41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昨晚,天河南二路一家用液化气瓶的火锅店挤满了食客。 广州火锅店安全隐患大盘查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 吃着火锅唱着歌儿突然就爆炸了你怕不怕? 昨日羊城冷雨霏霏,气温骤降,市民迎来入冬后最冷一天。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上火锅店涮火锅暖身,一家大小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岂不快哉。然而,上周五山西省寿阳县一场突如其来的火锅店爆炸燃烧、夺去14条鲜活生命的事故却给火锅爱好者们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记者昨日走访广州街头大小火锅店发现,大部分火锅店以罐装燃气做加热工具,其中不少燃气瓶存在“超期服役”、灶具连接的橡皮管老化严重的情况,加上多数火锅店空间狭窄,空气不流畅,存在安全隐患。爱吃火锅的老广们不可不防! 隐患1 大量使用液化气罐 罐体老旧令人心惊 昨日,记者走访天河区、海珠区、黄埔区,发现大大小小的火锅店的热源主要有酒精炉、电磁炉和液化气罐。一般档次较高的火锅店,多选择电磁炉作为热源,而街头小店和路边大排档则大部分用的是罐装燃气。由于液化气罐在火锅行业被大量使用,相关的安全管理不系统,操作存放不规范,导致各种安全隐患普遍存在。 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火锅店里的液化气罐新旧不一,摆放也比较杂乱。在天河村龙溪里一家小型火锅店内,密密麻麻的餐桌下摆满了液化气罐,距离桌面上的锅灶不超过30厘米。一些液化气罐,罐体上锈迹斑斑,开关阀上布满油污,耷拉在地上的胶管受损老化…… 记者随机询问火锅店的工作人员,液化气罐是否存在超龄服役的情况?对方回答说,只要液化气罐还好用就不必进行更换,每次换气的时候,气站应该会检查一下。 隐患2 有关部门从未检测 老板自己唔识点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海珠区燕子岗路附近一家“捞鸡”火锅店。记者看到,每张餐桌的中间都是简单被挖开一个圆洞,放置了一个炉具,桌子底下则放置着一小罐的液化气。 “一般煤气炉只要能打着火,就不会特意拿去检修。用旧了也会换新的,不会发生问题的。”该店老板告诉记者,“捞鸡”就是用走地鸡放在沙煲里边煮边吃,所以必须要用煤气炉。但是他店里的煤气炉从未有相关部门过来检查过,他自己也不懂得怎么检测,最多就是装好后试下能否点得着火。而液化气罐都是从气站购买的,也不知道气站有没有进行检测。 隐患3 食客贴着液化气罐 脚踩输气管吃火锅 昨日,记者看到在棠下村的一家火锅店,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店,却摆放了10多张餐桌,桌与桌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半米。坐在临墙一侧的桌子上,身边剩下的通道刚刚够一人通行。 这家店老板解释,在他家吃火锅的大多是下班的打工族,用餐时间相对集中,如果桌子少了,对方一看人满了就不进来了。记者走访发现,在天河棠下村、石牌村和天河村龙溪里等地方,像这样的拥挤的街头火锅店不在少数。 人挤人,食客或许不在意,但液化气罐挤液化气罐,就有点儿触目惊心了。黄埔区珠江村一家鱼蛋火锅店,100多平方米的店面里,密密麻麻地排着60多张餐桌,每张餐桌下都放有一个液化气罐,而且该餐厅还储存着20多罐液化气和10多个煤气炉备用。 经营者强调,有安排员工定时检查煤气开关。但仍有食客对记者直言:“不出事还好,要是出事,这里都得被炸平。” 同位于珠江村大沙西路的另一家火锅店,也有同样状况:每张餐桌都挨得很近,基本上每个液化气罐相隔不到两米。地上到处都是输气管,纵横交错,一不小心就会踩到。 隐患4 人挤人空气流通差 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市民王小姐对记者说,在比较拥挤的火锅店就餐,常能感到附近总有一股“煤气味”,不知是否液化气罐泄漏。 加上多数火锅店的空气不是很流通,容易引起头晕、恶心等现象,一旦煤气泄漏的话,不但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还有可能发生爆炸。 同时,液化气罐都是钢材制作的,一旦发生爆炸,无疑形同一枚小“炸弹”。而现在一些火锅店将店内的餐桌摆得满满的,几乎是桌挨桌、人挨人、背靠背,餐桌及客人的密度很大。一旦发生意外,由于过道狭窄,客人逃生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隐患5 无培训就无知无畏 店员操作马虎随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时顾客吃到一半发现没煤气了,店员就会当场换上满的液化气罐,周边餐桌的煤气炉照常开着明火。“如果发生煤气泄漏,这样极易发生爆炸。”有市民质疑这些店员在上岗前有无进行安全培训。 昨日下午,在体育西横街一家火锅店,记者通过一位人事主管了解到,他们招聘新的服务员时,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安全培训。该名工作人员称,现在很多人在家中仍然使用煤气做饭,液化气罐的操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也比较简单,因此他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另一家火锅店店主对记者说,该店人员流通快,很多人干不长就走了,“哪里顾得上给每个人培训”。 讨论 选用电磁炉是否更好? 店主诉苦:成本太高 在中山大道西新大舜商务中心的一家名叫“微涮客”的火锅店,店里的30多个座位上全部安装了电磁炉。该店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电磁炉操作比较简单,也比较安全,他们在一个多月前开张时就选择电磁炉。另外,在黄埔大道西等多家火锅店也都使用了电磁炉。 天河区棠下村的几家规模较小的火锅店则采用了液化气罐和酒精炉。一名店主告诉记者,以前的火锅店大多使用煤气罐,灌气和搬运也比较方便。虽然电磁炉相比安全,但是如果将店中的液化气罐换掉,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另外,改造店内的线路也比较麻烦。该老板说,不同热源的火锅,涮出来的食品,口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声音 网友: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积极组织安全培训 山西火锅店爆炸事故发生后,网友们认为煤气罐操作没这么简单,纷纷总结一些防范液化气罐泄漏爆炸的经验:首先使用者要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正确操作,不能把气罐靠近热源和明火,也不能将气罐放在阳光下曝晒或放在热水盆中加热;要定期检查阀门和软管是否松动老化,并及时更换新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加强对现有液化气罐的清查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液化气罐15年报废和定期送检的规定,坚决杜绝超期服役的气罐;有关部门也要积极组织安全培训,引导教育使用者要对气罐安全引起足够重视,养成正确的管理和操作习惯。(记者 陈海生/统筹 见习记者 谭欢 郑光隆 记者 陈海生 李应华/文 记者 毕志毅/摄 王云涛/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