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6|回复: 0

危机感催促我们一往无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危机感催促我们一往无前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GDP等数字总是最先抓住我们的眼球,没办法,对速度追求了六十多年,即使嘴上已经开始说调结构了,但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飘过去。何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和劳动力大国,经济增速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增速断档引发的失业压力是不可承受的。

  以前,我们是一门心思地追求GDP的增速,现在我们开始三心二意了,开始关心收入如何分配,开始关心奶粉问题,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史无前例地开始关心空气、水和土壤。在今年的报告里,温家宝总理说,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在日常生活里,对于劝别人重视健康,我们通常会说,身体健康是1,房子车子票子等等的是零,1没有了,再多的零也是零。推己及国,道理也能够说得通,GDP也是一堆一堆的零,国家的空气、水、土壤等生存生活生产环境就是那个1。1和零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支持的。没有零,1再健康,也没人瞧得上你;而没有1,零再多,外人不敢小瞧了,但生于斯长于斯的老百姓却有点瞧不上自己了,有钱的移民,没钱的骂娘,话有些绝对,却足够让我们反思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最大的矛盾是零太少了,用标准的表述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最大的矛盾不再是零的问题,而是1的问题,而最终引爆公众的就是雾霾,因为它平等地伤害所有人的健康,不论贫穷还是富有。

  所有的发展都是两难,都是在多重目标下的取舍和平衡,没有一项政策都能讨好所有的目标。任何一个国家如果铆足劲发展,环境都不会好到哪去。如果想要改善环境质量,那种靠大规模投资驱动、以牺牲和透支环境为副作用的发展模式势必要重新检讨,调结构和经济转型就势在必行,通过消费,通过创新,通过服务,维持一个尚可的增速的同时,逆转我们不断变差的生态环境。

  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期以来,我们虽然也会感到焦急,但一直难以下定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有时候,面对这令人不快的报告和数据,我们选择当鸵鸟,讳疾忌医。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强烈的危机感。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危机感在背后的推手。若不是“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危机感,若不是新中国成立近三十年依然贫困到担心被开除球籍的危机感,我们不会在没有任何的计划和方案的情况下就大胆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危机感让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果,但这第二大经济体的成果,也确实消磨了我们的危机感。如果雾霾有任何值得庆幸的地方就在于,它重新给了我们危机感,重新让我们认识到1的宝贵性。我们希望这危机感,能再次推动我们义无反顾地改革开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4-6-20 19:35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