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事故其实早已注定 ——从辽宁省朝阳市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看教训(上) 不久前,国家安监总局审核通过了辽宁省安委会上报的关于朝阳市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调查报告。这一事故曾导致7人死亡、2人受伤,并引发次生环境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 凭借一张草图、一串假数据、一个冒牌施工队,肇事企业造出了“遍体鳞伤”的储罐。立项、设计、施工、验收、检验原本环环相扣,最后却环环失控,突如其来的事故其实早已注定。 ■本报记者
闫
静 蔡永华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像往常一样在农田里放羊,却被快速流淌而来的硫酸灼伤了双脚。现在每每想这件事,他依然后怕,因为当日距他不远处,有7人因硫酸灼烫而遇难。 3月1日15时许,几名焊工在对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燊公司)的硫酸储罐进行焊接加固时,2号储罐突然爆裂,碎片将1号储罐连接管法兰砸断,2.6万吨硫酸从2个罐中倾泻而出,瞬间吞噬了现场的一切……蔡永华已记不清自己的脚是怎么被灼伤的了,硫酸瞬间扑向他,他拼命奔跑,才躲过一劫。 这起事故除导致7人死亡外,还造成2人受伤、引发次生环境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的严重后果,由国家安监总局跟踪查处督办其调查处理情况。6月14日,国家安监总局审核通过了辽宁省安委会上报的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直接原因是储罐内的浓硫酸被局部稀释后产生氢气,氢气结合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氢氧混合气体,当氢氧混合气体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的小缺口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发爆炸。 一个正规合法的化工项目要遵循一整套严格细致的立项、设计、施工、验收、检验程序,以确保其投入使用后万无一失。然而,事故调查发现,鸿燊公司偏偏不走寻常路,置安全规程、法律法规于不顾,减投入、赶进度,造出的储罐“遍体鳞伤”,仅投入使用了1个多月,便“抱病而亡”。 立项依据—— 一份并非可行的可行性报告 2012年10月初,建平县焱通商贸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焱通公司)投资人兼实际控制人勾伟东,在赚足了第一桶金后,意欲在建平现代生态科技园再投资建设一个新的硫酸储存项目,以扩大经营规模。 为给这个项目披上“合理、可行”的外衣,勾伟东一面协调项目落户园区的相关事宜,一面委托辽宁省北票市兴发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勾伟东找的虽是一家具有国家丙级资质的工程咨询公司,但其资质范围是农业、轻工、建材等工程,并不包括化工专业工程。尽管如此,该公司依然超资质范围,为勾伟东出具了相关报告。 随后,勾伟东差人到建平县工商局办理了其投资的新公司——鸿燊公司的预先核准手续。鸿燊公司投资人兼实际控制人依然是勾伟东,法定代表人是其堂弟勾伟杰。 凭借着“并非可行”的可行性报告,凭借着勾伟东疏通好的各种关系,鸿燊公司顺利得到了由建平县发改局发出的《关于同意鸿燊公司5万吨硫酸储运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这份公函并未发送给相关部门,被擅自交给了勾伟东),也获得了建平县国土局1.4公顷建设用地的预审,可谓“八字有了一撇”。但是,在各项手续仍不齐全的情况下,勾伟东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储罐的建造工作。 施工依据—— 一张被篡改数据的设计草图 按照5万吨的储量,勾伟东准备在生态科技园区建造4个储罐。2012年11月初,储罐主体工程拉开帷幕。 此前,鸿燊公司聘请河北英科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为其设计新建的硫酸储罐。后者得知这一项目并未获得合法审批手续后,仅提供了未加盖公章的设计施工草图。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勾伟东竟真的拿着这张草图大干快干起来,更可怕的是,他还擅自更改了设计要求。 草图对储罐材质、高度、容积、所用钢板厚度均列出具体数据,但在实际施工中,这些数据被一心要节约成本的勾伟东篡改了——所用钢板的厚度变薄了、屈服强度变小了,甚至储罐的高度、容积还进一步变高、变大了。如此建造出的储罐,身板变弱了不说,还要因个头变大而挑起比原来更重的担子。 勾伟东本就是个胆大妄为、藐视法律的人,又偏偏找来一个冒用他人资质的包工头来负责建造储罐,施工质量如何,不难想象。这个包工头名叫张言孝,根本不具有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带领的施工队也不具备石油化工设备管道的安全施工资质。2012年11月16日,凭借一张草图、一串假数据,一个冒牌施工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开始施工了。 临近年关,硫酸价格走低,勾伟东急于大量购入以囤货,便不断催促张言孝加快施工进度。无奈张言孝手下没有充足人力,勾伟东病急乱投医,随意找来2名电焊工,对2号储罐(发生爆裂储罐)实施焊接。这2名焊工根本不具备硫酸储罐焊接作业能力,哪里懂什么工艺参数、焊接方法,他们凭直觉焊接好的罐壁实则没有完全焊透。 随意设计、草草施工,当4个先后建造好的储罐矗立在人们面前时,没有人知道其到底安全不安全——为快速投入使用以囤货,本该有的焊缝无损检测和储罐强度、刚度、气密性试验均被省略,罐区应设置的监测报警装置、存液池和防护围堰也均被“节约”掉了。 违规动火—— 累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天不足、一身病痛的储罐就这样开始履行它根本无法承担的使命。2012年12月11日至2013年1月30日,鸿燊公司借用焱通公司合法资质,非法购买了6.18万吨浓度为93%的浓硫酸,相继注入新建的4个储罐中。其中,发生爆裂的2号储罐、发生泄漏的1号储罐非法储存了1.3万吨浓硫酸。 2012年12月中旬,刚刚注满硫酸的3号储罐便发生变形、出现渗漏。勾伟东见状,首先想到的不是将罐内的硫酸导出,而是决定在装满硫酸的罐体外焊接加强圈以加固。 受勾伟东雇用的施工人员全都是外行,根本不知道在装满硫酸的储罐外实施焊接作业会引发怎样的后果。2013年春节前,焊工们就这样冒冒失失地对3号、1号储罐进行了焊接加固。春节后的3月1日,正当焊工对2号储罐进行焊接加固时,不幸发生了。 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小缺口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遇焊接明火发生爆炸,脆弱的罐壁在气体爆炸力和硫酸液体静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瞬间爆裂。现场的5名焊工和鸿燊公司的1名会计、1名司机均倒在了奔泻而出的浓硫酸中,在一旁监工的勾伟东也在逃跑中被灼伤。由于没有围堰阻拦,2.6万吨硫酸肆意流淌,污染了农田、河床,侵蚀了林地、公路…… 事故调查发现,这一硫酸储存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估、未经安全条件审批、未办理项目备案、未获得施工许可、未办理营业执照,是个地地道道的“五无产品”。但就是这样一个来路不明、手续不全的非法项目,不仅在生态科技园区中一天天地建造起来,还变本加厉地违规设计、非法施工、违规动火,一步步地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 立项、设计、施工、验收、检验原本环环相扣,最后却环环失控,突如其来的事故其实早已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