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4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我是一个喜欢源头控制的管理者。在整理变更管理相关文件时突然想把脑海中的一些想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谈到变更管理大家可能首先想到那是化工企业的“御用”管控工具。它具有一定的行业针对性,或许与其诞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吧。它从一个变更项目的施工阶段到完工所有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全部囊括。这就是这个工具的绝妙之处,也是我从这个工具中借鉴的地方。
我们日常EHS管理工具繁多,如JHA、风险识别和评估、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人机工程识别与评估、职业健康(工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等等,针对不同的事运用不同的工具,但是非EHS人,也就是其他员工根本不会管你用什么工具,他们在做项目时可不会主动地去找到你说要做下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识别评估等(尤其是在人员变动较快的企业,可能刚知道整个流程了离职了,你又得对新员工培训要求),所以利用MOC的规则可以把这些工具整合在一起,再对MOC针对的范围稍作调整,把“变更”范围扩大,不光是狭义上的设备设施变更,把公司遇到的所有新改扩项目,包括产线精益生产的变动、仓库布局的变动、新产品导入都纳入了变更管理的控制范畴。对部门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做到变更管理的及时“触发”(这是关键之一,没有触发谈何控制,为此在制度中明确了违规的定性)。这样员工在做项目时就知道我需要找EHS做变更管理,没有变更管理出了事我会负全部责任。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而不是像很多同行抱怨的那样,老是出事了来找EHS。
员工不会记得住哪种项目需要做环境因素识别或职业病危害识别,但是你能让他们记住做任何项目前需要做变更管理,这是因为当把繁琐多样的工具化整后被一个名词所代替时,这单一的要求就被凸显和强化了,其实就是你和员工达成了一种约定,而这个约定人人都能记住,就这么简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