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刚考完今年的注安,昨天狠狠的睡了一觉,总算把半个月闭关修炼的消耗稍微补回来了点。
趁现在刚考完,还有印象,上来发表点考后感!哈哈!
今年一次考全科,4门全考,安全法和安全管理没有问题,70分以上是没跑了,安全技术和案例分析虽然内容比较杂,复习得又没那么全面,所以拿不准的题目多了点,但算下来及格问题不大。
虽然考前突击了半个月,但每天也就看书两三个小时,再做一些套题,完全没有以前上大学那会考前突击的状态啊,也难怪后两门拿不准了。
复习方法之类的论坛里面已经有不少了,这里就不啰嗦了,稍微分享一下对于试题的感想以及个人的考试心得。
1、虽然很多人都说注安好考,但也是相对来说,从本人做过的去年和今年的真题来看,出题者还是很用心的,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本人没有在书店买过复习题之类的书,也没有上过辅导班,不知道辅导班的模拟题如何,但比较本人在网校上做过的模拟题来说,模拟题和真题的区别真的很大——真题确实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很多人觉得背起来很麻烦的日期和罚款类题目,真题里虽然也有,但绝对不会给你4个日期让你选正确的,而是让你计算需要到什么日期才能满足题意的要求或者给你四个带日期的说法让你选择正确或者错误的。
而且真题里面几乎三分之二的题目都是有一段文字背景描述的,而不是干巴巴的考查知识点那几句话——这从做题速度也能看出来,本人在网上做模拟题从来不超过25分钟一套,但是做真题,总要将近40分钟,多出来的时间就是用来阅读和理解背景文字的。
所以,模拟题中那种断章取义的问题或者直接摘抄书中一句话让你选择填空的情况是不会出现在真题里的。
这样一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虽然课本内容还是要背,但不用那么死记硬背,可以理解着来背,就算是罚款或者日期类型的题目,由于经常是四句涵盖相关内容的完整句子,就算日期之类的有点模糊,但不少选项从整句的句意来说就是完全不合题意的,所以可以提前排除几个答案,这样蒙对的几率就大了些;但也有坏处,有些需要理解应用的内容就不如死记硬背那么好答,甚至出题者会挖些陷阱给你,让一些你明明知道的知识点由于出题者的恶意而答错,也是很郁闷的。
举个例子来说:关于事故严重程度分类的,告诉你一起事故死亡2人,重伤5人,一周后2名伤者死亡,然后是一大堆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财产、善后之类的,然后问你事故调查有哪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千万别光看伤亡人数,还要把直接经济损失算一算,往往直接经济损失会超过5000万,直接把事故提高一个级别——2014年的案例分析第一题就有这么个选择题,虽然没有重伤又死亡这个弯,但也很坑爹了。
所以,综上所述,复习的时候,最后一定要做一做历年的真题,不然光靠模拟题那种只考察基本知识点的试题类型,遽然看到真题,不适应的人也是不少的。当然了,模拟题中那些抠字眼的“语文题”无视就好了,真题没那么无聊的。
2、考试之前去考场看一看很重要,虽然很可能不让你进门,但至少不会走错——本人今年考试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学校操场翻修,大门不开,要绕好远去侧门,而且进了侧门转了好半天才发现又走错了,考场在高中部,却跑到初中部来了,中间还过不去,还要再绕好远——总之,如果考试当天发生这种事,虽说不会耽误太长时间,但满头大汗影响心情是肯定了。另外,离家远的话最好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住两天,不然来回跑浪费很多临考突击时间不说,中午休息不好也可能影响下午考试——本人就在考场附近找了个宾馆,虽说离考场还有1公里,但走路也就15分钟不到,中午可以看会书然后躺一会,晚上也有很长时间可以复习。还有就是可以提前一天到附近考查一下吃饭的地方,不然考试当天要是吃坏肚子就麻烦了。
3、强烈建议临考前几天到安监局网站上看看这两年的事故调查报告,今年的案例分析就考了去年1122那事——虽然报告里面很多冗余的内容看着很累,但事故经过、原因和对策措施一定要看,尤其是对策措施,虽然里面刚开始有很多官样文章,什么“坚守红线”之类的,但那些对策措施还是很重要的,还是今年的真题,1122那事最后一问就是安全对策措施,要是看过直接照抄就行——本人就是嫌弃那些官样文章无聊,没看,吃亏了,这一题算是今年案例分析里面得分率最低的了。
PS:年初的时候本人给公司招聘面试出题的时候就把1122加上了,结果自己也栽在上面,这就是风水轮流转吗。。。。。。
主要经验就这些了,其他的复习方法什么的有很多了就不说了,希望能对后来者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