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3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11月13日17时左右
事故发生地点:第二轧钢厂北车间煤气混合平台切、送煤气操作室
一、事故发生经过:2008年11月13日16时,二轧北车间生产主任***召集甲班烧火工***、***,加热炉组长***,仪表工***,电工***,安全员***召开了送煤气前的专题会,确定了作业指挥人、责任人、监护人、及防范措施,然后进行送煤气前的准备工作,16时30分,在操作现场、煤气平台区域外侧布置警戒线,苏生器、空气呼吸器备齐,随后***下达指令,进行煤气管道氮气扫线,关闭炉顶放散,***、***进行操作送转炉煤气点火成功。由安全员***监护,烧火工***上煤气平台检测转炉煤气管道盲板正常,无气体泄漏,16时50分,***下达引送高炉煤气指令,***、***在仪表室进行操作。当打开盲板到位后不能正常加紧,仪表工***、***进入仪表室修复,由于上部蝶阀密封不严,导致煤气泄漏约7-8分钟。指挥人***见盲板不能加紧,于是下达切高炉煤气指令。***、***进入仪表室操作。17时左右,加热炉组长***发现***从仪表室内跑出摔倒,判断室内人员发生煤气中毒,随后召集人员戴好空气呼吸器将***从仪表室内就出,将两人抬到通风处,对其二人进行现场紧急抢救,随后将二人送往**人民医院救治,目前二人已脱离危险。
二、事故原因
1、车间主任***在送煤气前虽召开了安全专题会,但布置的内容不全面,未能全面辨识分析切送煤气作业所存在的各类事故风险,煤气泄漏后没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指挥不当,对后果估计不足,是发生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安全员***现场监护不到位,在现场作业人员未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属严重失职,是发生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二。
3、***、***在煤气区域作业未携带煤气检测报警仪,在明知道煤气泄漏的情况下未佩戴空气呼吸器即进入煤气区作业,属严重违章作业,是发生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三。
4、电动蝶阀关闭后未手动摇紧,违反了公司“电动蝶阀关闭后,必须手动摇紧”的规定,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四。
5、仪表操作室设计在煤气平台旁并且密闭,无报警、通风装置,是发生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责任
1、轧钢车间主任***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2、安全员***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3、仪表工***、仪表工***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4、生产厂长***、安全科长***负此次事故的管理责任。
5、厂长***负此次事故的领导责任。
四、事故处理(根据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制之规定)
1、给予第二轧钢厂厂长***罚款2000元的处罚。
2、给予第二轧钢厂生产厂长***警告并罚款3000元的处罚。
3、给予第二轧钢厂安全科长***罚款1000元的处罚。
3、给予第二轧钢厂北车间车间主任***警告并罚款2000元的处罚。
4、给予第二轧钢厂安全科安全员***罚款1000元,并免去11月份工资总额10%的安全风险津贴。
5、给予第二轧钢厂北车间仪表工***罚款1000元。
6、给予第二轧钢厂北车间日班电工***罚款1000元。
请以上人员于20日前将罚款上缴安全监察部,由安全监察部统一上缴财务部。
五、整改措施
1、车间召开安全会必须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指定人员要明确分工,严格按切引煤气操作程序进行作业。
2、安全科加大对煤气设施及现场的检查力度,杜绝一切违章作业。
3、生产车间加强全员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操作规程,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4、生产车间进行切送煤气盲板操作前必须关闭盲板两侧蝶阀,并手动摇紧后方可开关盲板阀。
5、将仪表操作室迁至离煤气平台较远处,室内设置通风装置、报警装置。
各单位以此事故为戒,加强煤气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煤气安全操作规程,杜绝煤气事故的再发生。要求各单位利用一周的时间组织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监察部将进行持续跟踪检查,对组织贯彻学习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直接领导给予严肃处理。
安全监察部
2008年11月17日
[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2009-8-24 17:3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