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写的新员工消防安全必备知识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点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所对应的就有不燃物和难燃物。可燃物按照其状态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如木材、煤、纸张、棉花等;可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油漆、甲苯、二甲苯等;可燃气体如天然气(甲烷)、乙炔、液化石油气、氢气、一氧化碳等。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常见的有空气、氧气及氯气和氯酸钾等氧化剂。
凡能导致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统称为点火源。点火源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直接火源主要有:明火:吸烟火、机动车辆排气筒火星、撞击打火、焊接火等;电火花:a电气设备、线路、开关漏电打火,b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C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火花,在汽油等危险性极大的物质的场所,这个也不容小视;雷击。间接火源主要有:高温:高温加热、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自燃起火:是指在即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和维持,即燃烧三要素,俗称火三角。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的任何一个必要条件就可以扑灭火灾。
燃烧三要素是发生燃烧的必要条件。然而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却不一定能发生。这是因为燃烧的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如果在空气中可燃气体或蒸气的数量不足,虽有助燃物和点火源,燃烧也不一定发生。如汽油在-50℃(即闪点以下),虽有充足的氧气和明火,仍不能发生燃烧。(2)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低于这一浓度,虽然燃烧的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如:汽油的最低含氧量为14.4%,煤油的最低含氧量为15%。(3)一定的点火能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达到这一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铝粉的最小点火能量为200MJ。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必要条件,并且还要满足充分条件,同时还必须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
1.4燃烧过程
可燃物的燃烧都有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随着可燃物的状态不同而不同。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1.5燃烧的类型
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三种类型,它们具有燃烧的共同特点但表现形式不同。
1.5.1闪燃和闪点
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当蒸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燃是一种瞬间燃烧现象,闪燃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集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以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闪点是表示可燃性液体性质的重要指标,当可燃性液体加热到闪点以上时,遇有引火源,就不可避免的引起着火。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如汽油的闪点为-50℃,酒精的闪点为9-11℃,煤油的闪点为43-72℃。
[ 本帖最后由 潜水艇 于 2009-6-6 12:5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