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7|回复: 4

讨论化学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工业园区共有3000多家,其中可发展为化工园区的有300多家,已发展的化工园区60多家。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集中,易燃、易爆、有毒等重大危险源众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显得极其重要。结合我园区特点和参观学习所得,个人有几点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多元化的投资带来多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多元化的投资由于投资方的不同,带来的安全管理理念也不同。以南京化工园为例,该园成立伊始,扬子石化的安全文化对园区企业影响比较大,随着2004年扬巴建成并投入商业生产以后,扬巴公司遵循的“杜邦安全文化”理念对扬子石化的安全文化又形成了“反影响”,以“任何事故都是可预防的”为主旨的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在南京化工园逐渐被各企业认可,之后入园的塞卡尼斯、BP等一批知名企业将安全理念继续延伸、丰富和强化。由此可见,多元化的投资会带来多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结合我园区实际,在我园区范围内集合了来自新加坡、荷兰、法国、台湾等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企业,这些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与中国本土企业在环保理念,安全法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上也不尽相同,如何建立一套具有本园区特色,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又兼顾外商企业文化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个人认为,借鉴外资企业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结合本土企业实际情况和我园区的特点,进行改造和推广,对提升整个园区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市场化运作带来的安全管理模式当今,我们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由管理型政府过渡为服务型政府,在行政监管的同时也要为园区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提供优惠政策。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也要具备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当然,市场化运作是我们履行服务职能的一个大方向,例如,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形式组织如采购劳动保护用品等既需要安全监管又能为各企业创造价值的招投标和展会推广活动,这样既可以保证我们采购的各种商品是符合安全部门监管规定的,又通过集中采购的形式,为企业节约更多资源用于企业发展,同时又确保安全投入及时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几率。市场化运作的安全管理模式还表现在通过政府监督,使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给予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指导和专业意见,完善企业安全台帐,协助企业制定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安全体系运行,达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三赢局面。安装和检修作为安全风险最大的两个环节,园区应该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安装检修企业,前期加强对其资质审核和准入审核,后期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既有利于园区安全生产,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又改善了园区的企业结构,增强了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南京化工园就是采用此种模式,实现优良安全业绩,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化工园安装类企业在有8家,检修类企业4家,专业的起重运输类企业有3家,有专业持证的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这些企业的加入,使得南京化工园的整体竞争力更强,安全生产更易实现,企业也更欢迎。   
        三、建立联动机制,丰富产业链 2007年长三角某化工园区发生一起产业链关联事故,该园区核心公司关键设备——裂解炉生产发生异常,立即停工检修。由于该园区产业链关联紧密,导致上游企业产品供应过剩,下游企业原料供应不上,对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生产都造成较大影响,引发了一些冲突和矛盾。该起事故对我们的启示,一是要建立联动机制,当上游企业突发紧急事件,导致产品供应不足时,产业链内各企业应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并采取园外采购等形式,保证生产正常运行,避免生产波动;二是要丰富产业链结构,实现整体大链循环,局部小链循环,大链套小链的格局,抵抗由区内企业关联度过强,造成企业不稳定带来的安全风险。当然,这些动作应该由政府主导。四、一体化管理的特征 从全国各主要化工园区总结的经验来看,从规划筹建到建设投产、从电器设备到运行保障、从安全监管到人力资源服务等一体化管理新举措逐渐被政府推向各企业。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化工园区各企业的规划筹建都由政府监管的印记,园内最大投资项目扬子巴斯夫公司从筹建之初到建设投产,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企业建设完成之后,由政府主导,帮助扬子巴斯夫公司从扬子石化调配熟练技术工人,经过短期培训,直接参与企业运行,成为扬子巴斯夫公司投入商业运行的中坚力量,同时,加重了园内各检修安装类企业进驻园区的比重,保证各化工企业建得起,开得好。扬子巴斯夫公司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即“杜邦安全文化”也被政府用于推介到园区各企业的安全工作中去。由政府主导,和沿江工业开发区各技术职业学校签定定单式培养协议,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化发展,政府通过劳动保障中介机构的服务平台既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国有一著名学者在对待中国人口即将达到13亿的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13亿人口不是一种负担,而是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本人认同这种观点。我园区引进新技术,引进高科技,同时也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由政府主导的定单化教学,定单化培养模式,将是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发表于 2009-5-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不错
发表于 2009-5-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
发表于 2009-5-1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伙计,你这文章至少发到4个地方?重复发贴了,建议发在热点版块,让论坛顾问移动一下,让大家讨论,我支持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想让大家都来讨论,但是又不熟悉操作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7 04:11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