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某某单位有事了,又处理了一批人”。单位发生事故后,都会紧急细致地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提出严格的“工作要求”,最后按照“连座”制度“责任追究”。一系列反应,充分说明大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然而,这种事后被动的“救火”、“查漏”、“补缺”与事前主动把关哪个更有意义呢?显而易见,事前主动把关,避免事故发生更为重要。
事前主动把关,也就是变事后追究问责为事前提醒问责。既包括自己时时刻刻警醒自己,是否尽到了责任,主动问责;又包括各级专业管理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岗位履职情况,监督问责。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靠会议提要求、发文作强调来增强责任感,也许会有些作用,但效果肯定是有限的。现阶段,责任心主要靠定责、问责来约束提高。明确责任是基础,责任不明,就会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明确责任要把责任细化、量化,解决好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避免出现“齐抓共管都不管,综合治理都不理,人人有责都无责”的现象。明确责任是手段,严格履责是目的。规章制度能不能落实,执行力强不强,主要取决于履责情况。履责不力,就要问责。但事后问责不如事中问责,事中问责不如事前问责。我们的工作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原则,而不是要罚多少钱、处理几个人。所以把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事后问责变成事中、事前问责更能体现“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预防观”。
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预防”的“责任观”。每个人扎实工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自身做起,坚决服从并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章制度,进而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实现结果管理向事前分析、事中控制的过程管理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