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4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教育培训程序文件之(191)
2.在一个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中,某一个化工厂针对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制定的应急预案属于_。
A.综合预案 B.专项预案 C.现场预案 D.单项预案
3.在应急救援预案的一级要素中,可分成对应二级要素的有_。
A.方针和原则B.应急策划C.应急准备D.应急响应E.现场恢复F.预案演练与评审改进
4.下述_二级要素不属于一级要素“应急策划”的内容。
A.危险分析B.资源分析C.法律法规要求D.机构与职责
5.一级要素“应急准备” 不包括_。
A.应急资源B.教育、训练与演练 C.必要的互助协议 D.医疗与卫生
6. 泄漏物控制属于_一级要素。
A.应急响应 B.现场恢复 C.应急策划 D.应急准备
7.应急救援中疏散的组织和疏散路线的确定应考虑_。A.疏散人群的数量B.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 C.风向、地形等条件 D.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问题
8.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监测组织主要负责迅速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范围及危害性质,监测空气、水、食物、_的污染情况,以及气象监测等。
A. 设备(施) B.药品 C.服装 D.土地
9.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危险分析包括_。
A.危险识别 B.脆弱性分析
C.风险分析 D.演练效果分析
10.现场恢复是事故被控制后进行的短期恢复,主要内容包括_。
A.宣布应急结束 B.抢救受害人员 C.恢复生产
D.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E.恢复正常状态
11.应急预案编写完成的评审与发布工作包括_。
A.内部评审 B.外部评审
C.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D.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E.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表现在:
1) 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
2) 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3)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
考试要求:
一、演练的类型
(一)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的演练活动。
目的: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预案和程序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
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即口头“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
形式:通常在会议室举行,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
注意问题: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应急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桌面演练方法成本较低,主要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二) 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
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 (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
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
1)单项演习: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共信息传播等。
2)组合演习: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功能或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习,以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配合;警报、紧急公告、公众疏散与医疗、药品发放;扑灭火灾、堵漏、工艺处理的相互配合等。
特点:比桌面演练规模大,需动员更多的应急人员和机构,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着更多组织的参与而加大。
说明:功能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三) 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是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特点: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说明: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循环往复应急演练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确定采取哪种类型的演练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了解):
1、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
2、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
3、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
4、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5、有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
6、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
7、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
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
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一) 参演人员: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
承担的具体任务包括(细看):
1、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2、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二) 控制人员: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即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
具体任务:
1、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2、确保演练活动的任务量和挑战性。
3、确保演练的进度。
4、解答参演人员的疑问,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确保演练过程的安全。
(三) 模拟人员: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主要任务:
1、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而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
2、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泄漏等。
3、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四) 评价人员: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主要任务:
1、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2、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