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一个在数学领域有着极高天赋和“痴迷钻研精神”的人,一个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不斐成绩的人,他的数学梦想却“注定只能在割草放牛、插秧打谷这些农事的夹缝中萌芽、生长”,“1995年春节过后,邓寿才外出打工。除了擅长数学,邓寿才不会其他手艺。无奈之下,邓寿才只得进煤矿拉煤,到建筑工地当小工,上矿山挖矿。吃苦邓寿才不怕,流浪邓寿才也不怕,邓寿才最怕的,就是四处辗转,无法进行数学研究。直到找到了一家砖厂,邓寿才的打工生活才算安定下来。白天邓寿才在砖厂打工,晚上回到自己租住的平房后,便开始钻研数学。”
自1987年,邓寿才的处女作《一个数学问题的新证》在《厦门数学通讯》发表,20多年来,邓寿才已在各类数学刊物上面发表论文20余篇,上百万字。特别是在哈工大出版社每年出版两辑的《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文化》丛书当中,邓寿才更是连续发表了80余万字著作。他的专著《新编平面解析几何解题方法全书》,也在今年1月由哈工大出版社正式推出,目前在网上和各大书店均有出售。两本最新专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不等式散论》、《初等数学不等式研究欣赏与收藏》则已被哈工大出版社纳入2010年图书出版计划。
这次若不是《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文化》丛书主编刘培杰发现并重视了他,恐怕他还不会为多少人所知呢?尽管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在初、中等数学领域上面,“很难实现原创性突破”,但他“却有不少独到的见解”。身为一个农民,面临沉重的生活压力,能做到这些已是难能可贵了,如果他有相对较好的研究环境,肯定,他的研究方向比这要宽,他的研究成果比这要大。
邓寿才被埋没在乡间,荒废在“割草放牛、插秧打谷” 和“进矿拉煤、上山挖矿”的琐事中,真是太可惜了。他发表了那么多的数学论文,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为何没有引起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的注意呢?假如能早些年将他发掘出来,重点进行培养和使用,那么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最次可以让他当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么,他也可以借此机会多研究一些数学,他的贡献肯定比现在还要大得多。
我们国家老是感叹缺乏人才,有些地方还到处选拔人才,其实有些人才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却整天视而不见。有时设置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还非常的“荒谬”,要这学历那学历,首先看重的不是才能;甚至有些人的眼睛重点盯着人的出身,是农民的就低看一眼,即使有能力、有成就也不用你。邓寿才现象的出现是中国选拔人才机制的一种悲哀,也是对特定人才的一种浪费和扼制,应引起国家和有关领导的思考。
但愿邓寿才能被有关部门重视和使用,期盼有关部门能为他提供好一些的研究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