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4|回复: 24

伊拉克战争-美国在别人的国家都干嘛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湾战争中的主战场不在伊拉克本土,海湾战争中美国经过了联合国的授权。而伊拉克战争,联合国一再不通过美国开战的决议,然而美国绕开联合国直接发动战争。也就是说这次战争是不合法的。关于该层面的问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而最后联合国和美国尚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国伊战前已掌握伊拉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14载核查无果美承认伊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   
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并得到了海湾地区大量的空基和海基航空兵的支援。   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四和第七装甲旅组成的第一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当地的库尔德武装力量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Umm Qasr)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城市秩序陷入混乱之中,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各地的大量古遗迹在战争中遭到破坏,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强的数字是把一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变成了最穷的国家之一
发表于 2010-10-8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强的数字是把一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变成了最穷的国家之一
发表于 2010-10-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的政权没了,一个民族的仇恨生存了。
发表于 2010-10-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式需要整理一下,会有更多人跟帖子
发表于 2010-10-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
发表于 2010-10-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哀啊
发表于 2010-10-9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早就知道,巴格达博物馆被洗劫了,那里存放着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电池
发表于 2010-10-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盗就是强盗!
发表于 2010-10-10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权即公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美现在正在强权中国,人民的币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这场战争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产生  2003年3月遭遇空袭的巴格达被烟雾笼罩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和思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许多方面。研究这场战争,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看待当今世界的视角,而且,也会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现实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战争威胁,这对于我们解决纷纭复杂的各种问题和谋求发展不无意义。
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
  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政府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发表于 2010-10-1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当年走过这路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考虑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政府构划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  伊拉克战争(图1)
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政府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西方国家主要通过国际能源组织和节能技术消极地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反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配额生产机制。而此次“倒萨”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主动权。伊拉克石油资源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于世界第二,是世界石油市场举足轻重的供应者。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7月革命后)至70年代初,伊拉克对本国石油资源进行国有化,西方石油公司基本上退出了对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的控制与开发。伊拉克在此后积极参与“制造”了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多次通过对石油的限产、提价和禁运企图实现政治目的。直至2002年还通过停止石油出口一个月声援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的斗争。此次美国“倒萨”战争的胜利无疑使伊拉克的石油资源重新回到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控制之下。掌握伊拉克的石油权必将对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甚至对OPEC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也将产生重要抑制作用。   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4.5%。而这一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占了OPEC成员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特阿拉伯一国就占OPEC日产量的1/2左右。海湾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是美国指控的“邪恶轴心”成员(还包括反美的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美国担心自己与整个世界严重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将是相当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对于摆脱严重依赖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主动权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此人被美国国防部推荐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担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对德国《明镜》杂志发表的谈话充分地反映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伍尔西说:“……但是这(指对伊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还关系到全世界对石油的依赖。从短期看,我们的最根本的薄弱之处在于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减或提高石油的开采量……沙特人对油价的升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注:[美]詹姆斯·伍尔西:《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伊拉克战争对美国从中东人手中抢过“石油武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亲美的新伊拉克政权,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亚将失去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重要能力。美国如果能进一步遏制伊朗(这将是美国在这次“倒萨”战争后要解决的问题),世界石油将重新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时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国具有单独的控制权。这对另外的世界产油大国如委内瑞拉、俄罗斯也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制约,这种制约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可能产生制衡作用。委内瑞拉的查韦斯被认为是拉美的第二个卡斯特罗,有着强烈的反美和平民主义的倾向,美国能控制世界石油市场,至少查韦斯政权的作用将被进一步削弱;而俄罗斯尽管在近年来与美国拉近了关系,但美国如能在石油上有效地制约俄罗斯,这对今后迫使俄在重要国际问题上支持美国将增加了筹码。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油价对世界其他经济体仍具有重要影响,其他经济体不稳定也会波及美国经济。如果美国能控制世界原油的供应,不仅可以减少美国经济受石油影响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在这种控制下从世界政治经济中获得巨大的权力与租金,有助于控制未来的竞争者。   2002年下半年,美国以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作为理由,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称美国掌握了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并随之大量陈兵海湾。2003年3月20日上午,北京时间10:35,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侵略伊拉克,4月9日,美军入侵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战后的伊拉克  伊拉克地理位置
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美军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伊拉克人逐渐由战前支持美军到战后的反美。
发表于 2010-10-1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深入,不玩政治我不懂,谁都在评论,路边老大爷都有自己的看法
发表于 2010-10-1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掉对手,最终还是为了占有对手的财富。伊斯兰世界是石油;俄罗斯也是,还有其他财富;中国则除了直接的财富之外,还有人力资源。美国是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贪婪的欲望促使它占有全世界……
非洲大草原,食肉动物是跟着食草动物群走的;人类世界,战争是跟着财富走,强者是围着弱者转的;弱者就是强者的猎物。
1840年中国财富积累到顶点,欧洲工业力量转化为武装力量,第一次全面洗劫中国;1894年,中国在洋务运动中又积累起一定的财富;日本将崛起的工业力量转化为武装力量,第二次洗劫中国;
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又积累起一定的财富,美国通过借债“拿”去了大部分,这些钱都不会还了。美国又组织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次对中国财富的洗劫又将开始。
20世纪,世界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战略焦点转移经历了三次:前半叶在欧洲;七、八十年代到中东;九十年代至今在亚太。
战争跟着财富走,所以,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中东二十多年中大战爆发了七八次;现在,亚洲的战争就将开始。日本已被经济打压下去,四小龙也经历了金融危机,该轮到中国了。中国怎么可能游离于战争规律之外?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20世纪初英国经济危机,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金融危机,导致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2009年的金融危机,谁说不会导致战争?
世界财富与战争规律之外,中国的没有自动转化国防自卫能力的GDP只是“狗的屁”,而美国和其他国家具有武装转化能力的GDP则是“攻地炮”。战争从来就是各自“GDP”质量的对撞,而不是数字的对抵;

中国军界唯一的戴旭写的文章!真是经典。清朝的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结果呢?!
发表于 2010-10-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下
发表于 2010-10-1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
  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国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政府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政府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狂热。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控制中东的石油
  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政府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宫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政府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   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  伊拉克战争(图2)
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特阿拉伯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基地组织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编辑本段导火线
  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Axis of Evil)。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发表于 2010-10-1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弱肉强食的世界,落后就会被挨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3 22:20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