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7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希望能长久地享受美好生活。而面对空气污染,没有人能选择停止呼吸。
呼吸防护是预防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个人防护,是主动预防呼吸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目前我国的职业性呼吸危害很严重,与呼吸系统有关的急性、慢性职业病在我国仍然持续高发,这与个人在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中自我保护意识淡漠、轻视呼吸防护、尤其是观念上存在着某些误区有着很大关系。
误区一:我感觉不到…..
呼吸防护是自我保护行为,行为动机来自于对危险的认知。在没有仪器检测提供客观依据时,我们对周围空气环境的主观认知来自于视觉、嗅觉和味觉。如果没有感觉,往往就认为是安全的。但是感觉器官对外界的感知存在着局限性,过分相信感觉,会使自己身处险境而不知:
1.氧气无色、无嗅、无味,当这种维持生命的气体浓度降低到18%以下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而主观感觉对缺氧窒息不能提供任何预警;
2.许多有害气体也是无色、无嗅、无味,不具有任何警示性,常见的如一氧化碳、甲烷、汞蒸气等;
3.一般人都知道硫化氢是致命的有害气体,也了解它具有臭鸡蛋气味,所以认为凭嗅觉判断它的存在是可靠的,殊不知嗅觉疲劳会使我们无法感觉逐步累计的和高浓度的硫化氢;
4.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天生对某些气味无法感觉,如氰化氢的苦杏仁味;
5.一些有害气体虽有气味,但当人感觉到味道时,已经造成伤害,如甲醇的嗅阈大约为180mg/m3,而甲醇卫生标准为50 mg/m3;再如四氯化碳嗅阈为260 mg/m3,而卫生标准却为25 mg/m3;
6.粉尘是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没有气味,10微米以上肉眼可见的粉尘往往能被呼吸系统的自清功能清除,而真正威胁健康的粉尘是看不见的呼吸性粉尘,吸入呼吸性粉尘不会有任何感觉,而它却是导致尘肺病的元凶。
误区二:万能的口罩
“我们现在用的纱布口罩便宜而且好用,夏天吸汗,冬天保暖,脏了可以洗,用破了拿回家还能洗碗。”而这样“好”的口罩却不具备必要的防尘功能,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纱布口罩作为防尘口罩。
误区三:不能洗的口罩怎么会好用
防尘口罩的滤料是不能水洗的。纱布口罩虽能洗,但它不防呼吸性粉尘,洗不洗都一样。防尘口罩所使用的高效滤料通常为无纺材料,有些还依靠纤维上带有的静电电荷过滤呼吸性粉尘,这样可以做到高效、低阻,佩戴舒适。水洗后滤料的微观结构会受损,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裂缝、孔洞,静电电荷也会大量损失,“再生”后过滤性能严重下降。有些防护用品的经销人员迫于用户要求降低使用成本的压力,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默许或者声称滤料可以水洗,可如何保证水洗后口罩还具有合格的过滤效率呢?过滤材料越洗阻力越低,感觉到的是呼吸更舒适,而感觉不到的是呼吸防护失效。
误区四:我的身体已经有抵抗力了
人在感冒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自动获得免疫力,有人自以为身体也会对有毒物质产生免疫,这是荒谬的。接触有害物后人通常不会很快发病,潜伏期有时很长,如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象尘肺病,发病往往在接尘几年至十几年后,有些人至死都不知病因所在。
误区五:我干几年就不干了
合同工往往工作换得勤,一个地方干一、两年就走,来的时候好好的,走的时候也感觉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工作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慢性中毒或疾病的症状却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候逐步显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