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64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摘要: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危险性高的行业,而目前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推行安全评价机制,实行差异化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从安全评价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安全评价的发展历程、目的和意义,根据实际建立了推行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设立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评价 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推行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激励措施
0 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多年来,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提高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使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监督与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监管体系,使监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盲点和漏洞。尤其是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开工面积逐年增多,在很多地区安全监督人员人均监督面积都在20万平米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5-8万平米的正常监督面积。因此推行安全评价机制,实行差异化管理是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有效途径。
1.安全评价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是为了科学地评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情况,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由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工作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价。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该技术的是保险业。20世纪50年代末,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风险评价技术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初期,系统安全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得到了大量的应用。1989年,我国制定并推行了部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88),初步规范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操作。1999年,在原有的检查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强制性行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003年,建设部又推出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使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定性阶段进入了定量评价阶段,实现检查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