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3|回复: 6

“信用卡大盗”落网 信用卡防范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受害人背负“幽灵卡”已增至20张
  “幽灵卡”还在增加“我自己只有招商银行
深发展
银行的信用卡,但曾经接到过建设银行
光大银行
信用卡中心的催款电话。”在听说了朋友阿民、阿芬遭遇莫名信用卡催款消息后,阿娜也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催款电话中,虽然阿娜表示自己从未办理过相关银行的信用卡,但银行方面都可以准确提供阿娜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甚至连她的家庭住址、母亲姓名都无误,“我当时托刘晓丹办深发展信用卡时,她不仅拿了我的身份证复印件,而且还有户口簿复印件,因为她说资料越详细越容易办卡。”
  除了催款银行的信用卡之外,今年5月24日,刘晓丹在与阿芬的通话中又透露阿娜还有一张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在自己手中。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自己至少有3张“幽灵卡”,但打出的对账记录却超出了阿娜的预料,她名下一共有8张信用卡,而其中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光大银行信用卡等在内6张卡片都是从没见过的,“深发展那张卡都还是我催着她才拿到的,而且给我的时候也已经是被激活了的,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催着她,估计这张卡也会被她自己用掉了。”

  在6张卡中,最早的开通于2008年5月,最晚的则开通于2009年1月。从征信记录来看,这6张“幽灵卡”中还有3张卡在使用中,其累计欠款已经超过一万元。其中,最大一笔欠款为中国银行信用卡,6000元的信用额度已经透支使用了4594元,此外还有2519元欠款来自于建设银行的信用卡。与阿娜相比,阿芬的欠款“幽灵卡”也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信用卡上,累计欠款逾1.2万元。
  据记者的统计,在阿民、阿芬及阿娜三个人的征信记录中,已经确认的“幽灵卡”达到20张。如果加上曾经被两家银行莫名催款的第四位受害者阿眉,他们四个人身上背负的“幽灵卡”至少有22张。
  在报道昨日出街之后,有银行主动联系并向记者提供了阿芬名下的涉案信用卡使用信息等资料。在逾百条交易记录中,除了已经发现频繁现身刷卡交易中的4家空壳公司外,网络也成为其刷卡盗刷资金的主要流向。
  在该银行提供的记录中,这张4500元额度的信用卡,目前已经欠费超过4100元。从2008年2月开卡使用后,所有的交易都集中在网上。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在开卡后至2008年底,这张卡的信用额度几乎每个月都被完全使用,而方式是每个月9至10笔500元及以下金额的网上支付,每个月的所有交易都发生在一天之内。“因为网银支付一般都有限额,不超过500元,所以它的金额都在400多元,一般10笔就可以把额度用光。然后在最后还款日将欠款还上,然后第二天再把钱都刷出来。”银行内部人士表示,通过这种方式,盗卡者既可以将信用卡里面的资金用于自己的周转,又可以保证不发生逾期欠款。与直接通过公司的POS机刷卡交易相比,由于网上支付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因此这些款项的流向银行也很难进行追踪,资金流向是否与刘晓丹本人及背后的四家公司有关更难以确定。
  而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阿芬的建设银行信用卡上。由于建设银行网点不能提供信用卡账单的查询,而阿芬本人又不掌握“幽灵卡”的开卡信息,因此至今都没能获得自己名下建设银行的消费记录详情。不过,据建设银行内部员工透露,从该卡过去半年的交易清单来看,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交易是通过网上支付完成的。
  2009年周转出现问题
  虽然刷卡,还款,再消费,再还款,一个看似完美的循环可以让刘晓丹和她的公司一直如此运作下去。不过,正如刘晓丹最新QQ签名中的“每天都战战兢兢地活着,害怕闭上眼睛,因为怕睁开眼,一睁开眼今天总是比昨天还难过”,再圆满的谎言也终有拆穿的时刻。而事实上,她的盗卡链条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记者仔细对比了多份“幽灵卡”消费记录,发现从2009年开始,其中部分信用卡的消费记录开始出现变化。以阿芬名下那张被用于网上支付的信用卡为例,其从2009年初就开始无法每期按时还清欠款后再消费套现。记录显示,从2009年初至今年5月份,该卡的每月欠款都维持在4500元以上。而为了避免出现逾期导致事情败露,这张卡每个月都还会被偿还上几百元,略高于最低还款额,但偿还之后也会被迅速消费掉。例如,该卡今年1月份曾还款890元,但随后马上又消费了984.24元。由于超限费及利息的不断滚动,以及大量网上交易的存在,该卡也在不久前已经引发了银行方面的注意,并被冻结调查。“我们觉得她可能是用这些卡来作为生意周转,但当生意做不起来的时候,套用的资金在偿还时就可能出现问题,结果负债越来越多形成坏账。”有银行内部人士分析认为。
  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被盗卡起,四位受害者都陆续接到过不同银行的催款电话,而这些欠款都是在逾期之后才会纳入催收之列,也证明了这些“幽灵卡”的确消费还款出现问题。
  受受害者的委托,记者昨日也向广东银监局递交了投诉书,广东银监局方面表示将在下周对此事给予正式的书面回应。
  刘晓丹的关联人浮出水面
  事情发展到现在,信用卡大盗“刘晓丹”有何说法?
  记者在昨日下午5点半左右拨通了刘晓丹的电话,其接电话时长叹了一句“哎……”电话突然挂断。
  记者接着再打,刘晓丹称稍晚再电话。记者在七点半左右第三次拨打刘晓丹电话时,其手机则处于“启动来电提醒功能”。
  刘晓丹是不是一个人在作战?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工商局查询广州剑江贸易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时发现,该公司的两个股东为刘晓丹和唐科研,而唐科研正是四个受害者所提的刘的男朋友阿唐。
  此外,蓝小玲、梁江亮和黄新兴的名字也逐个出场,从掌握的资料可见,他们均拥有建设银行或深发展银行的信用卡,使用的也基本是刘晓丹所惯用的商户平台东圃票务代理和支付宝。
  究竟这些人和刘晓丹是什么关系?本报记者昨日进行了再次调查。
  刘晓丹与唐科研
  “广州剑江贸易”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公司于2007年12月10日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股东是刘晓丹和唐科研,双方各出资50万元,各占50%股权。登记的经营范围是批发贸易、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等。资料显示,公司的营业期限到2010年5月31日。
  昨日的报道已显示,在刘晓丹搭建的四个商户平台中,“广州剑江贸易”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其他三个平台登记的性质均为个体工商户。
  记者昨日下午实地来到“广州剑江贸易”的注册地广州市荔湾区中山八路新虹街40至48号603房,但“广州剑江贸易”已不在此办公,据目前在此办公的公司职员表示,他们是去年12月租用的此地,剑江贸易应该搬走了半年左右。据该人员透露,此前已有过银行的职员来此调查“广州剑江贸易”的事情。
  纵观刘晓丹搭建的平台,唐科研比较好地隐藏了自己,除了在“广州剑江贸易”中能看到他的资料,其他平台都没有。而刘晓丹除此之外,至少工商登记资料上还显示其是“东圃宇通票务”的经营者。
  刘晓丹与蓝小玲
  正如昨日本报的报道中所述,在前天记者拿到的工商资料中,4个商户平台之一的“班得妮服装贸易商行”的经营者为蓝小玲,当时阿眉就说了一句,此人为刘晓丹的员工。而昨日,记者从一封信件所见,蓝小玲的头衔正是“广州剑江贸易”的业务经理,且“班得妮服装贸易商行”的注册地,正在“广州剑江贸易”注册地楼下的商铺。同时,从最新获得的蓝小玲在建设银行开设的信用卡的对账单所见,其今年2月-5月的用卡记录几乎全部是在支付宝;而阿芬被刘晓丹所盗用的信用卡的银行对账单也显示基本在支付宝交易,两者高度相似。
  究竟蓝小玲的建行信用卡是其自己在用,还是也是属于刘晓丹用了蓝小玲的资料开设了信用卡自己再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
  刘晓丹与梁江亮、黄新兴
  此后,记者在获得的更多信用卡对账单中发现,名字为梁江亮、黄新兴的建设银行或深发展的对账单都寄到“广州剑江贸易”的注册地广州市荔湾区中山八路新虹街40至48号603房,而据受害人阿眉回忆,他们应该是唐科研的老乡,有可能是“广州剑江贸易”的员工。其中一份对账单上则显示,黄新兴是在市场部。
  但一个相似之处是,在黄新兴的深发展信用卡的对账单中,也有通过经营者正是刘晓丹的“东圃宇通票务”的记录,到5月已产生了利息和滞纳金;而梁江亮的建设银行信用卡对账单中则也有大量支付宝的交易记录,其2011年5月的账单中到期还款日已显示为“已逾期”。
  通过昨日的调查,我们有理由相信,刘晓丹盗用他人资料办理信用卡的目标,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昨日本报所报道的4个受害人。
  究竟水有多深,请继续关注本报的追踪报道。也请更多的“被”刘晓丹开卡的“持卡人”与本报取得联系。
  当事银行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行广州东山支行拒绝接受采访

  昨日,关于《信用卡“大盗”刘晓丹神通广大》的报道见报后,记者来到为阿民发放信用卡并在近期又销户的中国银行广州东山支行进行采访。

  记者就阿民信用卡事件提出了两个问题:

  1。中行广州东山支行出具的证明资料显示,阿民尾号5838和7160的信用卡已还清欠款并办理销户,但阿民本人表示从未办理过上述手续。想了解一下中行信用卡正常销户的整个流程。

  2。之前与另一受害者阿芬通话的自称为中行员工的苏小姐以及与阿民联系的自称中行东山支行高尔夫大厦网点的男性工作人员是否确实为中行员工?刘晓丹为何有他们的联系方式?

  但中行东山支行办公室的相关人员拒绝接受采访,并表示一切采访都由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办公室负责回应,故支行不接受任何采访。然而,记者在本周二早上已就此事件向中行广东省分行发出采访函,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回应。

  在阿民信用卡事件中,阿民在未知的情况被开卡,又被通知已还款销卡,这些都不是阿民自己所为,究竟是谁在帮他办这些事呢?

  信用卡开卡、还款、销卡不经本人就可以完成吗?

  截至昨晚发稿时,这些问题,中行方面均没有给出任何答复。

  监管部门

  广东银监局已受理该事件下周有书面回复

  昨日,几位当事人委托将此事投诉至广东银监局。下午2点,记者携带几位当事人的基本资料以及本报近日调查的所有相关证据,来到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137号的广东银监局,银监局信访办的相关人士接待了记者,表示昨日已阅读过的专题报道。

  在听取了记者的详细事件介绍后,银监局相关人士受理了该事件,表示将进行必要的调查,并将于下周给出书面答复。

  银监局相关人士同时表示,该事件可能涉及到信用卡诈骗,并建议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先选择报警,并将报警回执的复印件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呈交银监局受理。

  按照正常的程序,当事人需单独提交一份投诉信,在信中详细写明事件的发生经过,并提供相关的书面证据及材料,银监局在接到投诉材料后会跟进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诉人。

  知多D

  莫轻视个人征信对生活的影响

  个人信用报告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记录个人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包括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笔数、金额及还款情况,是市民的“经济身份证”。

  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是全国集中统一的,无论是外地贷款,还是本地贷款,贷款信息都将于次月通过银行业务系统上报到个人信用数据库。无论是报送数据的商业银行,还是征信中心,均无权更改或删除。除非是因为商业银行或征信中心的错误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出现差错,银行和征信中心才会从纠正自身错误的角度消除客户的错误记录。

  银行通过查询您的信用报告,可帮助判断是否可提供贷款,是银行审批贷款重点参考指标。一旦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将会增加个人再次获得银行贷款、办理信用卡或授信业务的难度。

  个人信用报告里有什么内容?

  目前个人征信数据库的信息包含以下内容: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个人在银行办理的信用卡、准贷记卡的信息、给别人贷款担保的信息、房贷和车贷的信息及2年内的还款状况、个人住房公积金等。

  信用“污点”会否跟自己一辈子?

  2009年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规定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也就是说,个人征信记录最长保留7年。信用卡出现坏账记录怎么办?

  如果信用卡出现逾期还款的坏账记录,还款后不要马上销户,避免信用记录中的逾期还款记录没有修复的机会,长久影响自己的信用状况。正确的做法是正常使用这张信用卡,用两年时间,修复好信用记录之后再进行销户处理。信用出错怎么办?

  个人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信用报告应包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来源和信用信息查询记录。

  而如果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受理异议申请,并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

  个人提出异议申请,征信机构未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的,该信息主体有权以书面方式要求该征信机构一次性删除其全部信息。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者和信用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信用卡大盗刘晓丹神通广大:冒多人身份开卡无人识破

  牵涉数家银行冒用多人身份开卡并使用

  因正常贷款被拒,牵扯出信用污点,而隐藏在个人征信记录背后是数张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信用卡正在被使用。

  上述情节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却是广州市民苏因民(化名,以下简称阿民)过去一周的真实经历:想要贷款买房的阿民因自己信用记录不良被银行拒贷。

  一头雾水的阿民来到广州人行打印了一份个人征信记录,密密麻麻的记录让他傻了眼,现实中只有4张信用卡的阿民却拥有12张信用卡的申请和使用记录。更离奇的是,这些如幽灵般的信用卡在过去三年内被申请、核发、消费、还款,甚至销卡,涉及包括中国银行[3.30 0.61% ]、深发展在内的数家银行。作为卡片主人的阿民不仅一无所知,还正因其中一张卡片的逾期欠款而背上了信用污点。

  在看到近期的“信用卡黑洞”系列报道后,投诉无门的阿民选择向本报求助。多日奔走后,掌握了大量信用卡信息的记者又有了更惊人的发现,生活在“幽灵卡”阴影中的受害者远不止阿民一人,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指向一位广东籍神秘女性和她身后的数家公司。

  信用污点牵出“幽灵卡”

  4月初,看中了西关一套洋房的阿民与卖家签下购房合同,并委托中介向邮储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此前,阿民已在广州拥有两间店铺,但贷款申请却没能通过审批,原因是他存在信用不良记录。虽然手头有四张信用卡在用,但自问从未逾期欠款的阿民百思不得其解,5月19日他拿到了从广州人行查询到的个人征信记录。

  “拿到征信记录我都傻了。”在阿民摊开的4页记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12张信用卡的申请和使用记录。经仔细辨认,除其中4张本人在用及1张已在2009年由本人挂失外,其余7张开办于2008年初的信用卡阿民从未见过,而这些信用卡却如幽灵般被核发、使用、其中4张更已被注销。

  征信记录显示,这7张“幽灵卡”分属多家银行,其中中国银行、深发展银行各两张,阿民的信用污点正是来自于其中一张中行信用卡中的263元逾期欠款。在征信记录上,这个信用卡账户已被备注为“呆账”。

  “我真的不知怎么办。银行那边因为信用污点不肯批我的贷款,而我已交了10万定金给卖家,如果违约不只这10万元要不回,按合同我还要按总价的比例赔偿卖家和中介,算下来要损失几十万!”阿民不知所措。

  身边朋友纷纷中招

  “我一不知这些信用卡的卡号,二不知初始密码、查询密码,申请表的信息只有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是我自己的,电话、地址、单位都不是我的。我打电话到中行信用卡中心,想停掉这些卡都不行。”在接到阿民求助后,记者与其一起来到了中行位于沿江路的一家网点,在那里打印出他名下三张中行信用卡的详细记录:除一张尾号为6519的信用卡为自己申请使用外,还有两张尾号为5838、7160的信用卡均很陌生,而影响其信用记录的正是尾号为5838的信用卡。

  阿民愤然与身边朋友说起此事,结果却引出更惊人的事情:身边几个朋友都回忆起自己曾接到过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的催款电话,电话中所提到的卡片以及欠款都从未听说过。

  第一个发现有同样问题的是阿民老友苏芬欣(化名,下称阿芬),在阿民拿到征信记录前几日,阿芬刚接到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催款电话,一上来就说她有4000多元的透支已逾期,并登门问其相关情况。两件事联系在一起,阿芬越想越后怕,也立即去打了一份征信记录,记录也同样惊人手中只有两张深发展信用卡的她却拥有8张信用卡申请及使用记录。

  “幽灵卡”受害者的队伍不断膨胀,阿民的朋友杜依娜(化名,下称阿娜)、李眉(化名,下称阿眉)也发现自己陷入了同样的麻烦,而仅涉及上述四人的“幽灵卡”至少有17张。

  神秘人物刘晓丹浮出水面

  记者统计了阿民与阿芬的个人征信记录中的信用卡信息,发现中国银行与深发展银行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家银行之一,调查也由此开始。

  在获得个人书面授权后,记者从深发展银行方面调阅了阿民一张尾号为5689的信用卡消费记录。这张在去年9月已被注销的卡片,最早使用于2008年3月底,这些消费动辄七八千元,且基本集中在几家商户,虽然阿民对“自己”名下这张卡的消费商户非常懵懂,但却引起另3位受害者的注意。

  “这个宇通票务是阿丹的公司啊,她当年还想转让给我呢?”阿眉看着清单上的刷卡交易商户名称叫了起来。“是啊是啊,这个班得妮也是阿丹的,我们还去过她公司看过呢,专门做情趣内衣的。”阿娜也很快回忆起来。而当看到阿民这些“幽灵卡”原始申请记录上所留的工作单位及地址时,几个老友的怀疑立刻有了一个答案,“广州市剑江贸易有限公司,这是阿丹的公司,真的是她盗用了我们的资料开的卡!”

  几位受害人口中的“阿丹”究竟是何方神圣?而她及这些名目各异的公司与4位受害者身上所背负的“幽灵卡”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经过记者连日来的抽丝剥茧,一个围绕阿丹和超过4家公司在内的盗刷卡现象逐步浮出了水面。

  四受害者各有不幸,拒贷、破产、被追款、进黑名单

  前日,阿眉、阿娜、阿芬、阿民四个人因为阿民的事情以及自己的遭遇聚在了一起,大家互相印证之后非常后悔,当初不该轻信刘晓丹的话委托他人办理信用卡。但大家也都对银行办理信用卡的程序产生了怀疑:不需本人知晓,不需本人签名,自己名下的多张信用卡都被别人使用自己却不知道。这样的话,谁还敢再办信用卡?

  刘晓丹:27岁左右,从2008年开始利用了至少四位朋友的身份盗办了不少于16张银行信用卡,并通过四个商户平台,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阿娜:被催还欠款9000多元,才知自己有张光大银行[3.55 -0.56% ](3.58,0.01,0.28%)信用卡

  阿眉:不良征信记录导致公司破产

  阿芬:在未知情况下被办了9张信用卡并都在用

  阿民:发现存在6张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信用卡,莫名背负信用污点,或为此损失50万

  操作手法:四个商户平台轮番使用

  从深发展银行打出的阿民被刘晓丹所盗用的信用卡交易记录所见,信用卡被刘集中在四个商户平台刷卡,分别是广州市剑江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宇通票务代理服务部、广州市荔湾区班得妮服装贸易商行和广州市海珠区中江贸易商行。

  在记者调阅了上述4家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发现,其中广州市剑江贸易有限公司是刘晓丹用别人的身份开立信用卡登记时常用的地址,而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宇通票务代理服务部正是以刘晓丹本人的名义注册成立的。

  从获得的交易记录看,这四个商户实际上就是刘晓丹交易的平台,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东圃宇通票务代理”,大致有15次;接着是“荔湾区班得妮服装”,使用4次;而“剑江贸易”则使用3次,“中江贸易商行”使用2次。
发表于 2011-5-30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还不够发达啊……
发表于 2011-5-30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发表于 2011-5-3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降低短信通知的 下限 如果刷一分钱也有短信通知的话 那就没问题了
发表于 2011-5-3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发表于 2011-6-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真是害死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0:19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