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3|回复: 0

生命何以设计?(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过去为《科幻世界》所写的一篇文章,此次发出来,作为纪念达尔文的一个意思。手头虽然有其他在写的达尔文文章,但估计一时还没那么快就能出来,就先和大家分享这个,以后再补上其他。想说的是,其实早就在构想做一系列与“进化年”有关的活动,和十三,永亭他们也都有商量过,关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邀请什么样的合作者或专家,等等。计划迟迟未展开,和庄本人不切实际的观望心态以及BT级别的完美主义有关,因为,有太多机构或媒体在做这个主题,而庄一心想做得与众不同,当所有的可能性似乎都被人蹑足先登了,难免越看周遭越焦虑越没有方向感越失去平衡……不过,今天突然领悟过来了,重要的是快乐和对“意义”二字的坚信,重要的是去做,重要的是进自己所能。这里非常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请告诉松鼠会,告诉庄,你想看到什么样的“进化年”活动,是你觉得最能参与和得到收获的。
庄想和大家一道,好好体会达尔文(他真的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重新找回写这个文章时候的快乐。

自人类开始懂得如何运用审判制度追求所属集团的利益以来,历史上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的审判,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牵扯到了科学与宗教之争,于是在许多西方科学史教材中也被大书特写,比如1925年发生于美国田纳西州一个不起眼的小城代顿的“猴子审判”。和当年梵蒂冈天主教异端裁判所审判布鲁诺时那种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场面不同,“猴子审判”完全是象征性的,结束时,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当然也就没有对谁构成实质性的惩罚。
但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则称得上相当复杂而具有戏剧性,以至后来被搬上百老汇舞台成为名剧《承受清风》(Inheit the Wind,语出《圣经》),继而拍成电影电视,长演不衰。却说那一年3月,田纳西州州长签署了一个《布特勒法》,禁止在公立学校教授任何否定圣经创世说而代之以人类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内容。这个举措原为了响应著名政治家威廉姆·詹尼斯·布赖恩发起的一项运动而已,也正好迎合一下创世论维护者的反进化论立场,让他们在达尔文学说势已燎原的现实中得到有限的安慰——该法律并不实行具体的推行。也就是说,教师们上课还是该讲啥就讲啥,没人会抓你去坐牢或者罚你钞票。
孰知此举尽管虚晃一招,仍然引起了一个叫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民间组织的不满,这个以保护公民思想言论自由为最高目标的团体决意在《布特勒法》侵犯教学权利的问题上单挑司法机构,却苦于根本没有因这部法规而被起诉的被告,因此在报上刊登启事,又经多方辗转,终于找来一名年轻教师愿意当纲,跑到警察那里要求被捕。审判就此启动,名嘴克拉伦斯·戴罗受邀从芝加哥远道赶来,担任勇敢的被告的辩护律师,而布赖恩本人责无旁贷地代表检控方出庭与其对垒。在审理的第一阶段,法官判定《布特勒法》并不违反宪法,接下去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成了:被告到底有没有违反《布特勒法》?本来,辩方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已经召集有一大批科学家在手,随时可以上场为达尔文学说进行慷慨陈辞和激烈辩护,不妙的是法官不让这些人出庭。尽管戴罗使尽浑身解数,一番辩论,官司最终还是得出了被告违法的结论,罚款100美元。但在上诉中,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又宣布原先的判决不符合程序,将其推翻。
此案因为“反现代宗教裁判”的鲜明意义而被媒体广泛报道,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达尔文学说在当时(其实现在也如此)的民众看来,就是一个关于“人是猴子变来的”理论,所以赢得了“猴子审判”的戏称。《布特勒法》废除则延迟到40多年后的1967年。
时间推进到2005年,达尔文主义者和达尔文反对者的对决在漫长的从未彻底平息过的一次次上演中又达到了高潮。这回的公众效应不亚于八十年前,地点转换到了宾夕法尼亚州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最后作出裁决,认为生物源自某种高智能设计师手笔的“智能设计论”系宗教理念,如若在公立学校科学课上讲授该理论,即触犯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条:禁止在美国的公共学校中教授创世论。这使达尔文进化论在与“智能设计论”的交锋中首次以法律的方式取得胜利。案件的由头还要追溯到2004年,自那年1月开始,宾夕法尼亚州多佛地区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在上科学课前会听到这样一段文字:进化论作为解释生命起源的理论并不完善,而“智能设计论”则是另外一种科学理论。年底,有11名学生家长和“美国民权联盟”将学区委员会告上了法庭,原告请来了多位科学界人士帮忙指证其谬误。
那么,我们接下去搞搞清楚,这里的智能设计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钟表匠再出江湖
Intelligent Design,简称ID,在正统的达尔文主义者看来,绝对算一种创世论的新形势下的伪装。但是,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们都断然否认了以上观点,并声称自己是从科学的立场出发、秉持波普尔的证伪原则与精神敢于冒大不韪挑战权威才提出了反“达尔文宗教”的新理论。ID正式问世,以伯克莱加利福利亚大学法律教授菲利浦·约翰逊发表《审判达尔文》(Phillip E.Johnson,Darwin on Trial)一书为标志。一位法律专家涉足此事,足见宗教派与科学派多年来就“人是怎么来”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每每都闹得只能交涉公堂的情形有多么普遍。这位作者和二十世纪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同名同姓,也不知是否因此偏好“设计”一词,或者说从中得到灵感,他从化石、分子生物学和进化的概率角度,分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变异和自然选择进化机理,得出进化论并不像它所宣称的那样能完满解释生命起源及物种产生发展的结论,由此大声呼吁为“智能设计论”正名:
“为什么不能爽快地考虑一项明显的可能性——生命是一位有智慧的造物主所创造的?科学绝对不会因此而走投无路,因为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诸如遗传信息是如何详细地传达,整个生命系统如何运作等等。科学家不会因此失去启发性的研究任务,唯一失去的是以为对自然界能够完全操纵的狂想。他们会面对一项可能性——在自然界背后,有另外的实在是超越科学的。”
有机生命体的复杂性意味着必定有一位超级设计师存在,这个想法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早在1802年已经由英国神学家威廉姆·佩利《自然神学》一书(William Paley,Natural Theology)得到过完整阐述。他用了一个钟表匠的例子,大意是我们如果在路上碰见一块石头,会毫不犹豫地想“它本来就在那儿”,倘若石头换成一只钟表的话,就没人会这么想了,而一定明白背后有一位钟表匠,因为直觉告诉我们:它的发条和齿轮走得那么准确,不是天然就能形成的。为此他感到不平,并且提醒说“每一个巧思的征象,每一个设计的表现,不只存在于钟表里,自然作品中都有;两者的差别,只是自然作品表现出更大的巧思,更复杂的设计,超出人工制品的程度,难以数计”。
换言之,既然承认了“钟表匠”,为啥就不能承认“石头匠”、进而承认所有自然产物的“匠”呢?要知道,佩利在著作中的措辞是非常生动和看似理性的,因此颇有说服力,1868年达尔文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忍不住也说“我不能相信,一个错误的理论能解释这么多的事实”,因此“钟表匠类比”在《物种起源》发表了将近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仍然被创世论的奉行者们视为有力武器。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牛津生物学教授,达尔文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进化论思想家之一,1986年发表了一本书谈论地球生物究竟是如何诞生和演化,所用的标题就是《盲目的钟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道金斯在这本书中指出,自然界根本没有所谓超自然的钟表匠,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角色的话,“自然选择”无疑是唯一的选择,只不过它并无先见来设计齿轮发条,却不过一个“盲目的、无意识的、自动的过程”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8:34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