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3|回复: 1

“黑名单”治不住“黄牛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日,铁道部公安局透露,为防范不法分子套购车票高价倒卖坑害旅客,铁道部公安局作出部署,自即日起在全国铁路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倒票“蓝盾”专项行动,对票贩子集中围剿,并要求各级铁路机关建立票贩子信息数据库,形成全路信息共享的打击平台。(据9月22日《京华时报》)
倒卖火车票,是一个顽疾。多年来,铁道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不知采取过多少次打击行动。几年前,有几名帮助同学代买火车票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大学生都被当作“票贩子”处理,可见打击的力度并不算小,但“黄牛党”依然横行。今年6月1日开始,动车票又开始实名制,这一旨在打击“黄牛党”的措施曾被寄予了厚望,但实施的效果仍然不彰。现在又要实行“黑名单”制度了,这一“围剿”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呢?
“黑名单”对打击“黄牛党”肯定是有作用的,因为它有助于各地铁路公安部门快速认定票贩子,对那些流窜各地倒卖火车票的票贩子也是一种震慑。比如某站发现了疑似票贩子但证据不足,如果“黑名单”中有这个人以及以前倒卖火车票的信息,那么认定起来就容易得多。
不过,“黑名单”的作用有多大也不容乐观。一方面,“黄牛党”的运作越来越隐蔽,公安机关要抓现行并不容易,同时,在一线倒票的票贩子也可能经常更换。另一方面,倒卖火车票的违法犯罪成本比较低,即使被抓住了,后果也不太严重。在利益的驱动下,票贩子仍可能铤而走险。更重要的是,“黄牛党”并不局限于社会上的票贩子,其中可能还包括铁路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太多的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内应,票贩子不可能总能搞到那么多的紧俏车次的火车票。如果潜伏在铁路系统内部的“黄牛党”未被根除,那么外面的票贩子就会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然而,类似“蓝盾”的行动搞了无数次,却没有一个铁路工作人员受到处分。
或许铁路部门要说,没有内部人员受到处分,那是因为系统内部没有“黄牛党”。对此,套用铁道部原发言人王勇平的话说,“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要知道,打击票贩子的公安机关也是铁路系统内部的,即使发现了系统内部人内参与了倒票,他们也可能为了铁路系统的“形象”而内部消化。
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票务信息公开。每一车次有多少张票,每一张票是什么时候在哪个窗口卖出去的,卖给了谁(就实名制的动车车票而言),都在售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以及网上同步显示,就像股市交易一样。这样一来,每当出现非正常的出票情况(比如一次出票太多或太密集),公众就会提出质疑,警方就应进行调查,公众或媒体也可以验证。这不仅可以有力地打击票贩子,而且有助于证明铁路自身的清白。
很显然,这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关键就看铁道部愿不愿意这样做。
发表于 2011-9-2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同学代买火车票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大学生都被当作“票贩子”处理。而真正的“黄牛”却逍遥法外。真正的幕后老板——铁路系统内部的更是高枕无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8:04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