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5|回复: 0

中国需要更多“刁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日,看十年砍柴:一个无良官府不配有良民,说的是历史!真可谓“一句标题即道破天机”!那我就来谈现实。洽巧的是,刚读完凤凰卫视出版中心编,继2010年8月《社会能见度·生命之痛》畅销之后,再次以曾子墨主持的《社会能见度》为蓝本的《生命之痛Ⅱ·中国需要更多“刁民”》,那就以此为题吧。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究竟是刁民还是公民?

中国有刁民吗?艾滋病医生、告官商民、司法决斗士、举报人、代课教师、讨薪民工、学术清洁工、同志作家……中国确实有一群默默苦行的"刁民",一路恐吓、被恐吓,威胁、被威胁,揭发、被揭发,惊心动魄。
年逾八十的退休教授高耀洁,为了揭露"血祸"带给艾滋病人的灾难,凭着一人之力、老迈之身奔走呼吁了十多年,走访了一百多个村庄,见过上千名艾滋病人,自费印刷了上百万份"防艾"资料。面对官方的层层阻挠和恫吓,她毫无惧色,尽自己的全力帮助那个因为在非法血站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的痛苦群体,并无偿救助了200多名孤儿。最揪心的一幕是她屡次从坟地里接回父母双亡的病人遗孤,有一个两三岁小女孩,父母先后病亡,她还奶声奶气地独自在母亲身边喊着妈妈,那场景真是惨绝人寰。就是这种圣洁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动了世界,高耀洁曾先后在国际上获得"乔纳森·曼恩健康与人权奖"与"拉蒙·麦格赛赛公共服务奖",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这个被地方政府称为"疯婆子"的老人,不愧为中国的"德兰修女"。
北京佑安医院的主治医师张可,也十年如一日的前往艾滋病最严重的农村地区,为上万名病人提供救助。他的工作和艾滋病人一样不被社会理解,也不被政府支持,甚至因为威胁到某些官方群体的利益,还屡屡遭到某些地方政府的阻挠和威胁,但是他心怀大爱,坚守医道,终于迫使政府直面危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艾滋病在中国农村的大面积扩散。目前,他新的救助艾滋病人的"阳光医生"(SunshineDoctors,SSD)计划,也是国内第一家由职业医生组成的志愿医生组织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个计划将有力协助那些医疗资源匮乏地区人群的卫生和健康状况,提高这些地区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告官"刁民"古魁的案例则有着更多的荒诞和无奈,十年中遭遇三次毁灭性的拆迁,使古魁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他最后被迫铤而走险,扬言要炸掉政府大楼,成了名副其实的恐怖分子。最后,政府出资十万,恳请他状告政府,试图重新将矛盾纳入文明社会的模式解决。这听上去活脱脱是后现代资本逻辑的黑色幽默,但却无比真实的毁掉了一个满怀理想和实干精神的血性汉子的一生,古魁的经历匪夷所思,但他所承担的却也教人敬佩。《司法决斗士彭北京》的故事乍一看也像极了时下网上流行的恶搞作秀的段子,"在近十年天真的依法申诉后,我对尔等无良法官为典型代表的司法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愿以原始丛林法则,与尔等决一生死!"字斟句酌的愤怒背后隐藏的是多少个彻夜不眠的仇恨,但这样的话,却更让人相信事主的良善与本分,虽然对方误我一生,可是十年的冤屈凝结成的依然是干净的文字,而不是无理性的血珠和泪滴。这就是我们身为草民的中国人,从所谓的书面"决斗书"当中,却只能读出同胞温柔敦厚的礼让和潜意识中的原谅。在彭北京不屈不挠的举报下,最后郴州牵涉到158人的"官员腐败窝案"浮出海面,震惊了全国。这份有礼有节的《决斗书》最终胜利地击败了中国司法的尊严。
《人大代表冯有为》的是故事则有着更多避害求真的智慧,作为少有的选民自发联名推举的人大代表,冯有为的工作方式并不激烈,但却一样有效。冯有位说:"我觉得悲哀。当一个社会还停留在靠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法律和制度去解决问题时,社会是脆弱的。"这句话其实点出了整本书的软肋。作为一个平民政治家,冯有为一直呼唤的是民主建设、制度建设、充分监督和法律依据,这些词尽管抽象,但却寄托着所有人中国人的理想和希望。在这片我们深深热爱着的土地上,既需要无所畏惧的正义感和抗争精神,更需要大家都能深刻理解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二者之间的区别,便是"道"与"义"的区别--"义"是小圈子里的正邪局部较量,而大"道"则流转人间,泽被苍生。
在《"流浪儿爸爸"石青华》《免费教育者姚莉》《污染记录者卢广》等故事中,我们能够读出更多的爱与宽容;《代课教师杨贤玺》与《大学生村官刑曼丽》的故事一样感人,虽然他们的青春和奉献有着太多痛楚的身不由已;而书中诸多"讨薪专家"、"民工司令"、"的士110"的故事则更是悲喜交加,活像一部新时代的"拍案惊奇"。
这是一群在忍无可忍之下铤而走险的中国人,有的年迈、有的身残、有的孤苦、有的赤贫……但却有着相同的“刁”气、有着相同的“英雄”本色,虽然卑微却不失风骨、不失忠厚善良。他们一再隐忍后的爆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为了为了另外一些陌生人。草根英雄的伤痛与抗争,透视出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真相和民心向善的道德力量。
若有朝一日"丛林法则"能被"文明法治"所替代,中国"刁民"也不枉此"刁"了。
《生命之痛Ⅱ》的封面上有这么一行触目惊心的大字"如果社会持续不公,丛林法则势必泛滥"。
丛林法则下的博弈,意味了失去了任何保障和依托,这种抗争之路是血腥残暴的,往往是"玉碎"而不是理想中的完满,是野蛮的黑暗而不是文明的曙光。
中国人真的喜欢或者打算按照"丛林法则"生存吗?这也就是在问做不了奴才,是中国人的幸还是不幸?
本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沉重的,令人读罢不禁掩卷叹息。
但笔者还是由衷希望最后国家的强盛、政治的清明、法制的完善能够替代所有的"丛林法则",而其中个人的善良与谦谨、自律与自强则是一切美好愿景的最坚实基础。也就是说,中国需要更多"刁民",其目的在于唤醒全民的"公民"意识。
按我早年“奴才”与“暴民”是专制孕育的两个怪胎的观点,专制社会是培养“暴民”的最好的土壤,统治者是人民最好的老师,人民在统治者身上学会的是暴虐,是残酷、是无情。从这层意义上讲,在专制社会中,从政也是一份危险度极高的工作。顺民固然有利于统治,但是,一旦当顺民不再愿意当顺民的时候,就是整个社会灾难的开始,历史上每一次王朝更替,无不伴随着“血雨腥风,浮尸百万、流血千里”,难道不是对专制社会的最好诠释吗?
不要奴才,也不要暴民,一切始自于社会的民主、法治、自由!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有赖于全体公民的成熟、理性、温和,这也是评价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的标准,远见卓识之士提出要打造“公民社会”就是这个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4:52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