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湘潭大学三道门学社举办的一个论坛上,我介绍了自己对微博的一个定位,说它是一个虚拟的真实社会。所谓虚拟,大家都懂,那就是它依托于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说它真实,有些人可能不同意。因为上面可能反映的仅仅是部分人的意见,甚至不乏谣言到处飞,这能是“真实”的吗? 应该承认,微博上的许多内容可能是不真实的,但恰恰正是这种真实与虚假的共存,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在一个真实的现实社会中,难道不是充满了许多假话与谣言吗?如一面收取学生礼物的老师却告诉学生要真正做人,背地里贪污受贿的官员们在台上大讲如何廉政。至于说到微博上活跃着的仅仅是部分人的意见,这是实话,但也是真实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一个单位一起开会,活跃发言的总是少数,关心公共事务的也总是少数。我们怎能期望一个现实中就是意见不平衡的社会,到了微博上就会变得一下子平衡起来? 相对而言,其实我们周边的社会倒更像一个真实的虚拟社会。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他了解的许多信息和知识必须由间接的途径得到。但由于现实中体制的管制以及对传统媒体更严格的管控,我们很可能了解不到哪怕发生在自己五十米之外的事情(只要自己没亲眼见到)。比如说,旁边宿舍楼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凶杀案,但不但发生时无人知晓,发生后警方调查也悄悄地进行,当地的电视报纸都不报道。社区领导甚至召集大家开会,告诉我们这里是如何的安全,某某消息又是别人散布的谣言等。唯一的见证人甚至被警方控制起来,结果变得有点行为失常,于是大家又一致指责他说的是疯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能说你周边这个现实的社会是真实的呢? 所以,当我们身处在一个真实的虚拟社会之中时,一个作为虚拟的真实社会而存在的微博便显出其重要意义。当我们无法在身边找到真相时,在微博上可能会发现真相。当我们无法看到社会的真实面时,微博可能会让我们看到其中真实的一面。当然,微博上也有谣言,就像现实中有虚掩的水井、突起的大火等危险一样,我们所要做的是识别它、避免它、制止它,但微博这个真实的社会,却是我们无法避免也不应避开的。相反,作为一个公民,一个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该在这个社会表达自己、发现自己,同时通过这个社会网络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但也必须看到,作为虚拟的真实社会的微博与作为真实的虚拟社会的现实之间出现反差与矛盾终究是不正常的,正是这种反差造成了一个分裂的中国,分裂的人格。有人看了微博上的评论说,中国的新闻是自由的。但如果来到现实社会,就会发现结论截然相反。有人在互联网上义愤填膺,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什么也不干,而其原因可能是他什么也干不了。有的事件如果被搬上了互联网并幸而得到大家关注且没有被封杀,当事人就可能得到较好的处理。但如果它只存在于现实社会中,那么作恶者继续作恶,受压者继续受压,就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中国。而这种不正常,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微博作为一种社交与舆论工具,终究只是工具而已。如果没有那些不必要的控制,现实社会中自然就不会有“虚拟”,至少不会有那些带政治色彩的“虚拟”,人们也不必再到互联网上去寻找一个真实的社会。所以,其实微博热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对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热衷,也就成了一件颇有中国特色的现象。 我本人就是一个“微博控”,但我期待会有这样一天:已经好久没上微博,因为不必要再到上面去寻找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