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第一章 安全基本知识
一、几个基本概念安全:是指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地条件。危险:是指易于受到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系统危险性由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决定,危险因素与危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也是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R=f(F,C)
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安全=1-危险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中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地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事故: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也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监控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种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目前共10类,115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一般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露;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劳动保护:等同于“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概念的习惯用语。
二、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 就是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的其他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是以保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安全的管理。从根本上说,保证生产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目标是一致的。因为就各方面对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目标期望而言,投资者是希望取得盈利,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从业人员是希望获得劳动报酬,增加个人收入;政府则是希望因此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并增加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要使生产经营活动自身所承载的这些目标能够实现,一项基本前提,就是必须保证生产安全。
显然,如果不能保证生产安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投资者、从业人员和政府的目标都难以实现或者要大打折扣,甚至会给各方面造成巨大损失,产生严重的负效应。而从另一方面说,生产经营活动中保证安全的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又会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矛盾。在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这就是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所要回答的问题,答案就是“安全第一”。当然,对于“安全第一”的方针,也要有正确的理解。不是说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越多越好,安全系数越高越好,更不能理解为为了保证安全而将一些高危作业统统关掉。而是要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在处理生产与安全的问题上常说的“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这与“安全第一”的提法是一致的。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说,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进行事故调查,找原因、追责任、堵漏洞,这些当然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对事故预防也有亡羊补牢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所谓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爱情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地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把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地主体性任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治理隐患上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掌握安全生产地主动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