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31|回复: 37

朱镕基“备棺反贪”的铁骨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6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海瑞是一个著名的清官,在古人众多好官中是最值得佩服的一个,他敢于抨击时政,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就连当朝皇帝他也敢直言批评,他备棺死谏,碧血丹心,两袖清风,忠义可嘉。海瑞死后“小民罢市”,“白衣冠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据《明史、海瑞》有云“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因为朝中“无敢言时政者”,海瑞终于在世宗四十五年二月上书,其书曰“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海瑞并批评了当朝皇帝“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驰矣”。又说到“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此”。



世宗看了海瑞的上书大怒就要处死海瑞,身边太监黄锦连忙说出了真相,原来海瑞自知上书必死,竟备好了棺材,与妻子告别,家仆也散尽,独自一个人于朝中等死。《明史》有云“市一棺,决妻子,待罪于朝,童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世宗虽将海瑞比做比干,可最终还将他下狱,世宗告诉徐阶对海瑞下狱的理由是“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

说到海瑞备棺死谏,他执政,有能力荡涤一些乌烟瘴气,一振政纲,从谏如流。笔者有必要提到一个重镑政治人物,他就是共和国前任总理朱镕基,他一腔热血的斗志,横眉怒目,大刀阔斧、有家国情怀、有民本思想的政治家。他敢于拍案向贪官征讨,喊出一百口棺材反腐反贪,棺材是为贪官准备的,只留一口给他自己。

对于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让更多人感兴趣的是他敢“讲真话、讲实话、做实事”的“朱氏作风”,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第一手核心资料;还有他那种历经坎坷(当过21年右派)却仍然“头角峥嵘、敢说敢干、清正廉洁、刚毅率直、嫉恶如仇、情烈如火”的个性。而老百姓所能了解的,更多的是他的强硬、幽默和正直。


他是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


他命运多舛,在湘西求学时,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



他是靠奖学金完成的学业,1947年,他以湖南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大学。在清华,他是学生会主席。


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尚未毕业便已参加工作,他是有名的青年才俊。


他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后即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人民工业部计划室副主任。 1952年,他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被当做最有潜力的年轻干部。


1958
年,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从30岁到50岁,20年的金色年华恰似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会再回来!


1983
年,中国第一位“前右派”的副部级任命获得通过,他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副主任,电机制造专业的他,成为了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政坛最出色的经济学专家。此后,他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年的院长,他是博士生导师。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八世孙,1998年,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他叫朱镕基,一个并未被淡忘却又风起云涌的名字。

他曾这样说:“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故息手软;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老百姓说,只有他镇得住贪官,因为他不怕死。只有他敢改革,因为他不怕得罪人。他力行反腐决心“一口棺材留给我自己”。人们不禁要问:朱镕基为何敢对贪官污吏穷追猛打,毫不留情?朱镕基的备官反贪“胆”从何来?

《朱镕基讲话实录》记述: “‘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才能明白,廉洁才能有威信,我在上海工作时一直就信服这个道理。我一直要求自己是公正的,尽管我并没有完全做到;我也要求自己是廉洁的,哪怕是一点小事,我都要考虑是否符合党的规定,不能有任何大意。我对自己的身边工作人员、家属都是这样要求。而且,我的秘书也经常这样提醒我,我们互相监督。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是可以改变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的。”

朱镕基兄弟订下了啥“约法三章”?朱经冶族名朱镕墨,是朱镕基三伯父朱宽浚的儿子。他20岁出头离开湖南,到上海复旦大学读新闻,上世纪40年代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深造,回国后曾任职上海长宁区工商界政治学校教务长。虽有当总理的堂弟,朱经冶与夫人龙期仍住上海虹口区的老式石库门楼房,在那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

当年,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当着堂兄夫妇的面,对时任上海纺织局党委副书记的朱经冶的小儿子朱匡宇说:“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要想升官。”朱镕基说到做到,在上海4年,朱匡宇没有动过职位。

朱经冶曾说,朱镕基正直无私,以“清正廉明”为座右铭,但绝不是六亲不认。“他风趣、幽默、看重亲情,会抽空与亲友见面,而且轻松愉快,只是他要顾及中华民族的大家,有时就照顾不全自己的小家了。”

朱镕基当国家经委副主任时,朱经冶去北京看他,两人在谈话中订下了君子协定:只要朱经冶知道有人要找朱镕基办事,或是托朱经冶转达,一律帮助挡驾。后来朱到上海,两人见面又重新约法三章。朱经冶笑言:“我不去看你,惊吵你,也不找你麻烦,别人包括我自己的儿女,也不让他们去找你。”朱经冶兄姐问朱镕基是否将他母亲的坟墓一并修整。朱镕基很快复信婉拒:“接到来信,关于为我母亲修坟之事绝不可为,传扬出去影响更坏。顾念之情,心领不尽。”

朱镕基在百忙中曾为朱经冶亲撰了两副字联:“诚信传家经风雨,廉洁从公冶新人”和“儿孙满堂万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欢”。朱镕基为官清正廉明,官风务实严谨,襟怀坦荡,令人敬仰。朱镕基曾说:“如果不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

历史将刻骨铭心记下他,人民的记忆永远有一个这样的总理,让人感动和信服的是他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尽管他是共和国史上短暂的骄傲。风浪再大他的意志就更能顽强,处在风口浪尖反而更能证明他的两袖清风,一生清白。从海瑞“备棺死谏”到朱镕基“备棺反贪”,笔者铭记《朱镕基讲话实录》里这样的记述:“‘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下面的官并不是怕我的严厉,怕的是我廉洁,屁股上没有屎。我行得正,坐得稳,我就敢于揭发你的歪风邪气。”

发表于 2011-11-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应遵循公平原则,公务员队伍应率先实践,砸三铁把工人的铁饭变成了泥饭碗,而公务员的饭碗变成了金饭碗,这样的改革让人无语。
发表于 2011-11-1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sczhsh

我等本山野粗人,行走于市井,出没于工场,政治不为我等评议,P民唯求温饱。笔墨描绘不出历史,民众心中自有分明!
发表于 2011-11-1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谈国事,因为俺不懂
发表于 2011-11-1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谈政治不谈民生,小屁民一个,只求平凡度过一生
发表于 2011-11-17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了解国企的改革的具体详情就不要随便下结论否定一个人。
发表于 2011-11-17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公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听,做得.....,不说也罢
发表于 2011-11-1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备棺反腐,真是可耻的作秀。
发表于 2011-11-1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朱先生的领导下多少国企破产,多少国企退出国有行列,数不清的工人下岗,这是改革的阵痛吗?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多少国有资产流失了,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吗?血淋淋的原始积累!用几代工人阶级的血汗,国家的财富培殖的新兴资产阶级,同时还给予工人阶级一个新名词“弱势群体”。
发表于 2011-11-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为了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政坛最出色的经济学专家"别搞笑了好不好?他在位时主持的国企、医疗、教育市场化改革半途而废,使得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到个人手里、医疗费用大幅增加但医疗服务水平却增长缓慢、将大学办成卖文凭的了;他搞的粮食体制改革又走了回头路,变成统购统销,是一大败笔。
至于棺材反腐,那只是立牌坊用的。如果真想治理腐败,那就进行政治改革建立监督体制,使官员不敢贪、不能贪,而不是等他贪污了之后再杀了他。
发表于 2011-11-1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农业协定
发表于 2011-11-16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敢说敢干!!!
发表于 2011-11-1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改、教改、房改是朱先生的三大政绩,亮点。国企改革成了个大笑话,全中国的腐败份子都笑了。
发表于 2011-11-1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搭档失误,搭档失误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1-1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经历真的是很丰富,只是从来没有意识到他是那么大的年纪!!!
这个社会造就一个人,真的是很不容易,只是,现在早就没了那种积极催人向上的环境,处处都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虽然很想尽力扭转这个局面,但真的很有限!
朱总理,虽然有赴死治理腐败的决心,但是,他却没能扭转这个腐败的局面,哎!
发表于 2011-11-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付出代价的是普通老百姓,如国企改革一样,最终失业找工作的是绝大数工人,呵呵。
发表于 2011-11-1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企改革并不是什么国家密秘,也不是什么关门会议,在这场改革中全社会都知道,处于其中的广大国企员工更是深有感受,因为大家为改革在买单,在付出代价,注意,是广大基层员工在付出代价,而且是惨痛的代价,所以请不要说大家都不了解国企改革。如果说国企改革还只是牵涉到这个社会的一个层面,那么朱先生所领导的教改、医改、房改可能这个社会的底层人人都在其中啦,个中滋味自有感受吧。国家机关改革呢,公务员是越来越吃香,为什么呢?大家心中自明。
发表于 2011-11-1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鹰NHB


    不懂政治的人啊,痴人说梦
发表于 2011-11-1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年轻的人挺的多,年长的人贬的多,个中意味,唉,不说不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代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7:54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