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2|回复: 0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令狐 于 2012-3-8 14:39 编辑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二
    4.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4.1采集样品的选择
  中毒患者的呕吐物、血液是首先采集的样品。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 应采集的食品样品种类。
  4.2样品的采集方法
  a)     呕吐物  固定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广口瓶或塑料袋盛放,采样量在50--100克;类食盐类物品用 塑料袋封装原容器及内容物。
  b)     血液样品  使用具塞的抗凝管盛放,进行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4.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和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 实验室检测。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3个月,以准备实验室复核。
  4.4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化学比色法是亚硝酸盐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详见附件5)
  4.5实验室检测方法
  化学比色法,主要是定量分析法。(具体方法详见附件6)
  5.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
  5.1现场检伤分类
  a)     具有下列指标者为轻症患者—绿标
  口唇、指端轻度发绀,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
  b)     具有下列指标者为重症患者—黄标
  皮肤青紫,口唇、手指最为明显;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 症状明显;气急、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 发热。
  c)     具有下列指标为危重症患者—红标
  颜面、手足及全身皮肤黑紫;昏迷,癫痫持续状态;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 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 于2秒。
  d)     同时具备下列指标者为濒死或死亡患者—黑标
  全身皮肤黑紫,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5.2现场医疗救援
  a)轻症患者—绿标  立即进行催吐、导泻;吸氧。
  b)重症患者—黄标  立即进行洗胃、吸氧;静脉注射美蓝,计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2g计算;
  c)危重症患者—红标  如有可能立即进行洗胃;要立即吸氧;静脉注射美蓝,计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2 克计算;如注射1—2小时症状不见缓解,则可重复注射一次。有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好可给予卡拉明和强 心剂。
  5.3患者的转运:
  a)黄标、红标患者立即在现场抢救处理后,症状得到初步控制立即转运到有条件进行血液净化的化学中毒 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医院进行抢救。
  b)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处理后,先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黄标和红标患者转运完毕 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有救治条件的综合医院治疗。
  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
  6.1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
  中毒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接收,负责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运的医生进行中毒患者交接。交接完 毕后,负责医生应当立即向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并对中毒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尽快确诊,并进 行病情的诊断分级。(诊断与分级标准见附件7)
  6.2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患者核实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科 室进行进一步救治。轻度中毒患者可在观察病房留观,重度和危重中毒患者立即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具体治疗方案见附件8)
  7.卫生学评价
  中毒事件现场在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物品后,应当再次对现场中相关物品进行采样,并送相关实验室 检测,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开放启用现场。
  临床评价亚硝酸盐中毒,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注射足量的解毒剂,一般都能治愈,预后良好。
  8.应急反应的终止
  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 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7 22:26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