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7|回复: 10

注册安全工程师作为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理应成为安全发展管理中重要的资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5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代表谈隐患排查治理:解危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出场嘉宾
  徐丙垠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王润刚 内蒙古乌海市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工会组织宣传部部长
  段玉贤 河南省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荣兰祥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常德传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缪协兴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张作理 宁夏石嘴山市市长
  无危则安,无危则全。只有经常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才能解危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一组数据令人欣慰。2011年,全国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566.4万家,共排查出隐患881.3项,整改率96%。
  然而,这傲人的数字背后,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值得警觉,如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隐患是未来的事故。如何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不少代表建言献策,一些想法背后是睿智思考。
  增强责任心
  去年,在交通运输、矿山、工业、建筑四大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声势浩大、轰轰烈烈,成效明显。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是什么?不少代表给出的答案几乎惊人的一致,那就是责任心。
  “蓝色经济”是青岛的重头戏,青岛港更是实现“蓝色跨越”目标的尖兵,做好港口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隐患排查治理归根到底是领导责任心的问题,是岗位责任的问题。”作为青岛港掌舵人的常德传坦言,如果领导没有责任心,职工不落实岗位责任,一切都是空谈。
  “隐患排查治理说白了就是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安全生产肯定会打开一个新局面。”王润刚,曾在煤矿井下工作过20年,对一些工人责任心缺失的问题感受深刻,“有工人在井下搬东西,看到上面有煤块要掉下来他也不管,只要不砸着自己就行。”
  思想隐患是最大的隐患。不少代表认为,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原因还在一些地方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经济、提高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隐患排查工作还停留在临时阶段,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现场。
  想法提素质
  责任心重要,“人”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约2.4亿,多数在生产一线。事故中屡次出现农民工身影,让荣兰祥痛心疾首。他说,我国是机械加工大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农民工。而单薄的安全意识,让农民工本身成为了企业的最大隐患。让他们去查隐患,犹如天方夜谭。“上海大火充分说明,不但要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还要对他们进行安全培训。”
  全国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分别从2005年的41564个、43750名,增加到2010年的69307个、73971名。总体而言,这支队伍业务素质比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新情况的不断发生,一些人综合监管能力差的问题逐渐显现。“一些监管人员不懂相关知识,怎么去查?”缪协兴不无担忧地说。
  除此之外,不少地方政府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技术装备和手段落后,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督促企业按期合格完成隐患整改。
  注册安全工程师作为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理应成为安全发展管理中重要的资源。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些代表认为,应推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规范来保证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准入条件、享有的权利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
  手段要创新
  人防不如技防,向科技要保障力。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代表的认同。
  河南省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钼矿生产企业,年产钼精矿3万5千吨。2003年,矿山开采方式从坑采转变为露天开采。坑采带来的不少采空区,成为安全的头号大敌。为防范事故,公司投入资金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一套仪器,监测石头松动。
  2005年的一天,这套仪器监测到了石头松动,公司果断停止作业。3天后,塌陷发生了。“有些隐患,人看不出来,必须依靠科技。”段玉贤感叹地说。
  在青岛港,危化品监控实现了自动化,人员检查实行电子打卡,防止检查走过场……“破解难题,不能靠老办法,要依靠人才强安、科技强安、创新强安。” 常德传说。
  最近两年,信息化助力,让北京市顺义区等地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这让张作理感触深刻。他表示:“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更多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不少代表认为,物联网、信息化等的推广应用,将给安全生产带来难得机遇,应好好把握。
  企业是根本
  运动式、行政式,这是不少代表给隐患排查治理贴上的“标签”。
  在徐丙垠眼中,隐患排查治理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属于行政手段的范围,方向是由上而下,主体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企业一线员工的参与率很低。
  二战后,日本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模式和我国基本相似。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事故高发期。特别是1963年三池煤矿煤尘爆炸事故,导致453名矿工死亡。这些事故对政府的安全管理理念影响很大,促使政府意识到,单纯通过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并不能有效控制煤矿事故,还需要通过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日本自此以后便深入推行企业自主安全体制。
  “现在隐患排查治理简单的依靠行政命令,动不动就搞运动式的拉网排查。”徐丙垠说,隐患排查要注重方式,少一些强硬,多一些服务。他表示,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要多用经济政策,设法调动企业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比如,国家可对企业安全设施投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一些代表表示,隐患排查治理要靠法制来保障,企业不投入就要受到处罚。
发表于 2012-3-15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会连安全两个字都没出现在媒体口中
发表于 2012-3-1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册安全工程师作为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理应成为安全发展管理中重要的资源。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应推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规范来保证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准入条件、享有的权利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
发表于 2012-3-1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只是个相当于安全员资格的证书,送审稿要求高危行业100人左右就配,那样注安考试可能进一步放水,还有什么意义?注安前景并不乐观。
frankl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3-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3-1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1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事才能想起安全,现状啊!
发表于 2012-3-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册安全工程师作为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赶羊似的整了十几万,怎么称得上专业人才?
发表于 2012-3-16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安人员的出路在哪里尼
发表于 2012-3-1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才是精华,多了就是大众化
发表于 2012-3-1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这么说,但漫漫长夜,何时是个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7 10:30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