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0|回复: 10

为一套房子我要奋斗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4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为一套房子我要奋斗多久<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昨天买了份房地产报,快速浏览了一下,舌头半天没缩回去。连云港的房价又噌噌的上去了一截。二手房,在墟沟海棠路一带,居然也可以卖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0</FONT>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平方米。那个破地方,我曾经住了十年,在我的印象里,也就是个城乡结合处的海滨渔村,比较脏,每到傍晚,蚊蝇成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时有面目可疑的人晃来晃去。就这么一个地方,假如要拥有一套两房一厅,居然也得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关于金钱,我没什么概念。好在比较喜欢具象思维,赶紧换算一下,想起来比较容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个农民,一个人,有一亩地已经不错了。一年种两次,一次小麦,一次玉米,一年能挣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0</FONT>块,再加上养一群鸭子,卖点鸭蛋,估计最多也就能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块。想要在连云港那郊区买套像样的房子,我得不吃不喝地耕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年。到那时候,共产主义该实现了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个工人,没有下岗,一个月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0</FONT>块钱,不抽烟,不喝酒,不结婚,不吃饭。渴了喝凉水,饿了吃烂菜叶,冷了拣破麻袋穿,总之,一分钱不花,在房价不上涨的前提前,要买那样的房子,得连续工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年。估计,没什么工厂要这么老的工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个公务员,混得很一般,一个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00</FONT>块,也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饭,还不贪污,不受贿,不挪用公款,要想买那样的房子(同样,房价不上涨),我得熬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3</FONT>年。估计刚买了房子,就得退休了,而且极有可能因为营养不良而迅速逝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个撰稿人,而且混得还不错,每两百个字一块钱,我也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饭,也不泡文学女青年,要想买那样的房子(同样,房价不上涨),我得连续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0000</FONT>字,而且还得保证字字有人要。假如连构思、带写、带修改,每小时可以顺利完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字,那么,就得连续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00</FONT>个小时,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WORD</FONT>文档上连续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0</FONT>页。我明白了,为什么写字的人容易夭折?憋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妓女,姿色一般,平均每次收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江苏苏北地区平均水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也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饭,不得性病,不养小白脸,要想买那样的房子(同样,房价不上涨),我得连续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0</FONT>次客人。假如每天接客两人(含法定节假日),那得连续奋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0</FONT>天,费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年左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抢劫犯,手段一般,眼神一般,每次出手抢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元,我也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饭,不找女人,不被抓住,要想买那样的房子(同样,房价不上涨),得连续作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次,假如每星期作案一次,那得连续作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假如我是商人,我连吃带喝,也抽烟,也喝酒,也吃饭,也得性病,夜养小蜜,只要我有本事贷到款,在房子刚出来的时候,噼里啪啦的付上头款,和同伙一起哄抬,不出两年,几套房子就都到手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我说这些,并不想发牢骚。我只想说,土地这东西,都属于国家资源,首要的功用,是为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提供服务。在合法的政策下,再加上自己的手段,利用国家资源为自己挣钱,这并没有太大的罪过。只是,凡是必须有个度。任何一个国家,两极分化得厉害,都不是个太好的兆头。当一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人被挤到城市的边缘时,这便是罪过的一种,和英国的圈地运动并不两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我们再想一想,两极分化是怎么形成的?看看以上购房的时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一个普通的公民,他辛辛苦苦地工作一辈子,赚得那点可怜的钱,被祖国拿去一部分,被房地产商拿去一部分,最后再被炒房者拿去一部分,这两极要想不分化,也很困难。想想那些在城市里奋斗多年的普通人,几乎大部分人都背上沉重的房贷包袱。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命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我并不是非议国家不可以从土地中获取利益。只是,大众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假如你获取了这些收入,却无法保障大多数人住上满意的房子,那么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也取得不理直气壮。或许,我这点想法有点愤青,只是,前两天看新闻,都说宪法有进步了,要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了。我想,这还是有个因果关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前提是,你首先得保障大多数百姓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假如大伙为了一套破房子都累得死去活来,你还有什么好保护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公正的法律,物质控制能力决定了其走向,我不能说普通百姓就不收益了,然而,在这个法令下受益最大的,是大多数还是少数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这历来都是百姓对于一个国家最起码的要求。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一个例子,记得很不清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似乎是在老俄罗斯,一个穷人没饭吃,偷了一块面包。在当时,这可是大罪。其结局是,他并没有被定罪,原因是,当一个国家无法为其人民提供生存条件,为了生存,他偷窃了,真正有罪的不是他,而是这个国家。</P>
发表于 2006-2-14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em14][em14][em14][em14]
发表于 2006-2-14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fontblack align=middle height=25>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333333 size=4><STRONG>诗经·硕鼠</STRONG></FONT></DIV><BR></TD></TR>
<TR>
<TD class=fontcontent>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BR>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BR>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P></TD></TR></TABLE>
发表于 2006-2-1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BR><BR>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女”同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BR><BR>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BR><BR>  全诗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借硕鼠来喻剥削者,很生动形象。另外,运用重叠的修辞法,来增强感情和语调,如“硕鼠硕鼠”、“乐土乐土”,重叠一下,憎和爱的感情显然深化了,有助于突出主题思想的表现。
发表于 2006-2-1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

<TR align=middle>
<TD height=50><FONT size=3><B>伐 檀</B></FONT> </TD></TR>
<TR align=left>
<TD vAlign=top>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BR><BR>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BR><BR>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BR><BR>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BR><BR>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BR><BR>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BR><BR>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BR><BR>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BR><BR>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BR><BR>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BR><BR>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BR><BR>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BR></TD></TR></TABLE>
发表于 2006-2-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2>《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 <BR>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 <BR>之一。 </FONT>
< align=left><FONT size=2>  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 <BR>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 <BR>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FONT></P>
< align=left><FONT size=2>  “坎坎”是伐木声,檀树的木质很坚硬,古人用以造车,因而伐木的劳动强 <BR>度就很大,很艰辛。奴隶们把树砍倒了,然后把它们堆放到河岸边,为的是利用 <BR>水力把这些树木运走。“干”是岸。“寘”就是堆放的意思。“清”和“涟”都 <BR>是形容河水的,“涟”指风吹水面,纹如连锁。这时,在河岸边,奴隶们想到自 <BR>己每天都从事着沉重的劳动,但却过着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隶主们,从不 <BR>知稼穑之艰,狩猎之苦,却坐在家里吃着美餐佳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于是, <BR>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向奴隶主提出了尖锐的责问:你自己不种地,为什么拿 <BR>的粮食特别多?你自己不打猎,为什么你的院子里挂满了野兽皮?“廛”同缠, <BR>作“束”解。三百缠即三百束,极言数量之多,不一定是确数。“县”同悬。 <BR>“貆”,兽名,代指野兽类。“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句就是直接的指责了 <BR>:这些“君子”们,你们不是白白地吃饭吗?“素餐”犹言白吃饭,不劳而食。 <BR>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变动,一方面为的是反复咏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深 <BR>了所要表现的主题。“辐”是车轮中的直木,伐檀就是为了做车辐,车轮。“特 <BR>”是指三岁的野兽,“漘“是指水边。 </FONT></P>
< align=left><FONT size=2>  《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 <BR>截了当的一篇。因为在这些歌唱的劳动者看来,劳动果实应该由劳动者所享有, <BR>不劳者不获食,而眼前的社会现象却完全相反,不劳者“取禾三百廛”、“三百 <BR>亿”“三百囷”,不猎者“庭有悬貆”、“有悬特”、“有悬鹑”因而感到极大 <BR>的不平和愤慨。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 <BR>,但他们凭对现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 <BR>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这就是《伐 <BR>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FONT></P>
< align=left><FONT size=2>  这首诗艺术性也是很强的。它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 <BR>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这不 <BR>是明显的不合理吗?结句则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 <BR>“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章法结构采用的是反复重沓的形式, <BR>为的是强化主题,突出重点。句式安排则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 <BR>生动灵活,富于感染力。</FONT></P>
发表于 2006-2-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君听<FONT size=2>《伐檀》</FONT>《<a href="http://www.blogboy.net/user1/3439/archives/2005/30550.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blogboy.net/user1/3439/archives/2005/30550.html</A>
发表于 2006-2-1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2-1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见过了!
发表于 2006-2-1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意好</P>
<>就是经济帐算错了,呵呵</P>
发表于 2006-4-1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15:43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