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0|回复: 2

信息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9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_5_king 于 2012-8-9 14:49 编辑

要:本文从化工企业普遍关注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操作实务入手,研究信息化对安全生产所应发挥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安全生产信息化模型,为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及信息系统的导入提供了微观、务实的操作思路。
关键词:安全生产 迭代式改进 闭环管理

引言

近年来,化工作为一项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劲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先进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得到引进和推广,安全生产事故仍然屡屡发生。
  众所周知,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一个逐步累积并最终由某个小概率事件触发的。企业在严格考核和监督下,关注的重点的是防止小概率、严重事故的发生,而不是生产过程中大概率、非严重事件的处理,也就是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必须转移到事故发生的源头,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幅度下降,如图1所示。

1安全生产管理层次

 管理重心的转移,势必带来管理幅度的增加以及细节的增多,从而使管理者感觉管理难度提高。但是,解决了理念的问题,管理手段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那就是导入信息化系统,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支撑。

1信息化对安全生产的支撑领域

  安全生产管理的领域可以从多种角度划分,比如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管理。但这是从结果已经产生的阶段进行介入,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动态的跟踪管理,也就是说对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的信息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因此,按照动态跟踪的过程,信息化可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以下领域的管理支撑:
        1.1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但对于企业生产领域,具体可以包括:

1)规章制度与法规的发布;

2)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3)所有生产相关物的状态信息:危险源、消防设施的分布、状态等信息;

4)员工的工作行为信息:检查与整改报告、持证情况、员工与危害因素的接触信息;

5)安委会会议纪要、奖惩通报等。

所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传播均可由传统的手工模式改由信息化手段快速、准确递交给相关人员。
       1.2执行力
  再完备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而执行环节往往使得制度效力大打折扣,人的因素导致众多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各管理领域,解决执行力的普遍有效手段是信息系统的引入。 

  计算机是精确化管理的有力执行者,将安全管理固化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人成为被动的信息提供者,避免个人对制度个性理解导致执行误差。比如,对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由检查人根据系统定期提供的检查要求(检查项由管理者设置固化),检查完毕输入检查结果,再对检查的问题进行闭环式的流程跟踪,从而达到跟踪督促的效果。图2表示了由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定义的检查整改流程处理模型。

2由软件定义的检查整改流程
  所有相关人员登录系统,都可以由计算机提示给他必须要处理的待办任务,该任务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发起,也可以由管理者发起。

1.3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也要根据采集的信息不断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全评价是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但都是基于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1.4领导决策

  企业的领导者,作为安全生产责任的最大承担者,最希望达到的效果的是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决策链过长,往往使得领导的这一愿望不能实现。
  信息系统可以为领导提供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一线信息,为决策提供各种辅助统计、分析工具,决策工作流可以及时跟踪到所有环节的执行时效,如表1所示。
1检查效果统计表
2信息系统导入及支撑模型

2.1导入必要性
  通过上文的分析,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的管理支撑。而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员工素质等方面,也为信息系统的导入奠定了基础。
信息系统的导入将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提高执行力,降低人为因素;固化管理制度,避免理解歧义;扩大管理幅度,细化管理粒度;量化管理,奖惩有据。
2.3业务改进模型
  从宏观的角度,安全生产信息动态跟踪管理的过程与规划、实施、检查、行动方法(戴明模式)是一致的。从企业管理实践的微观角度,就是沟通、执行、评价、决策的迭代式循环改进过程,如图3所示。

3迭代决策模型   
该模型表明,安全生产管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是一个全员参与、人人相关的对信息不断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尽管没有终点,但通过该模型的不断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在提升,企业的安全状况不断改善,这正是安全生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2.4技术框架模型

  业务模型需要具体实现,从技术角度,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有横向层次,也有纵向层次,如图4所示。
横向层次包括数据和制度支撑层、业务支撑层、业务层和决策层,这几个层次在信息化建设到一定深度之后会逐渐清晰并形成各系统之间资源共享的基础框架模型。

      

4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技术框架

3实践研究

  上海氯碱化工作为一家大型危化品生产企业,对安全生产一贯重视,管理者认同复杂的管理体系标准的科学性,但严格执行确存在很大难度。经过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论证研究,认为导入信息化系统是解决执行难的有效方法。在导入信息化系统之前,首先要做以下工作:

1)管理细化:制度可以用宽泛、模糊化的定义,但信息系统需要的是确定的、精确的定义;

2)管理提升: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将手工模式转换为电脑模式,而是需要将以往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工作做到做好;

3)模型研究:信息之间是存在大量关联性的,对这些信息关联的研究将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大大提升信息系统的价值。

在系统导入过程中,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数据整理、逻辑关系明确的工作。但在业务部门以及信息中心双方密切配合下,安全生产管理支撑系统作为公司QHSE平台的子系统,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全面、精确、及时的信息采集、执行监督、评价与决策的管理支撑。

4结束语

  安全生产信息化宏观的模型研究,为同行企业提供了从思路、理念到行动、手段的参考依据。在具体的管理方法方面、信息关联分析模型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为信息化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另外,在与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概念的结合方面,也存在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本项研究工作在实践环节得到了上海阳关网络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在此对所有参与的成员表示感谢。

如需要详细了解和试用该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请联系我,QQ88029141


参考文献:
1〕张素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2〕曹亚明,杜卫东,陆晨.健康安全环保软件发展前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1)
3〕赵德波.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QHSE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字石油和化工,2008(4)
4JanineKillaars,LivSolvberg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Data Management of Chemicals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30 September-3 October 2001, New Orleans, Louisiana

作者简介:
     王宇颖,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吴明伟,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安环部经理,注册安全工程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8-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氯碱化工今天涨势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今年也不太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4-6-3 14:45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