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64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林彪、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张学良和雷锋的寿命问题
先说个笑话,在网上看到的,很经典。
不抽烟不喝酒,63岁--林彪
不抽烟只喝酒,73岁--周恩来
只抽烟不喝酒,83岁--毛泽东
既抽烟又喝酒,93岁--邓小平
吃喝嫖赌样样有,103岁--张学良
没有任何坏习惯,一生做好事--23岁,雷锋
此中年岁,可能会有误差,但大致不错。
虽是笑话,但是认真玩味,还是很有内容的。
抽烟喝酒伤身体,这不用说了。但是为什么有人抽烟喝酒反而身体不错,有人生活中百般注意养生,自己的身体却是弱不禁风呢?其实,比烟酒更重要的是人的心胸。烟酒虽然有害,但是若个人有极大心胸,无论遇何种艰苦与折磨,都能泰然处之,则苦不为苦、难不成难,反而滋养了人生气象。这样心胸之人,可以忍人所不能忍,那么一点点烟酒的伤害又能奈何?
林彪的确不抽烟不喝酒,但是此人心胸极小,且处处过于谨慎。他不但在战争年代有过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事例,而且对于知道他根底的人后来百般迫害。军队中流传一句话,“凡是林彪都说能打的仗,就一定赢;凡是彭德怀都说不能打的仗,就一定输。”如此也可以看出林彪过度谨慎至何种境地。后来,林彪准备搞阴谋的那几年,他内心时常受恐惧煎熬,几乎表现出“狂犬症”的特点,即怕光(室内无论何时必须拉上窗帘)、怕声(别人必须小声说话)、怕风(终日捂得严严实实)、怕水(乃至于后来几乎不敢洗手洗澡)。这样的一个人,即使不抽烟不喝酒,天天刻刻注意养生保健,就算没摔死,最终也一定活不长。
周恩来是个凡事极认真细致的人。他不抽烟,是对自己的自律。喝酒则是出于工作需要。大凡宴会等社交场合,周恩来从延安时代起就是中央重要的代表人物,直到后来建国以来不胜枚举的外事活动,都是必须喝酒的。周恩来的酒量很大,这和他胸怀大有关系。心胸小的人酒量也小。当年许世友喝茅台可以一斤不醉,而且喜欢拉人陪饮,饮必强灌,招的怨声载道。周恩来知道后,专门请许世友喝茅台,直到喝得许世友眼冒金星舌头发直两腿打晃,周恩来仍旧谈笑风生。至此,许世友再不敢强拉别人喝酒,也从此更加敬重周恩来。周恩来酒量大,胸怀更大。尤其是文革之中,种种对他的非难和攻击,他都能委曲求全以大局为重。能像周恩来一样忍辱负重者世所罕见。所以,要不是文革,周恩来的寿命过百是没问题的。
毛泽东不喝酒,是为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因为长年以来,作为中共最高领导者的他,要面对国内外党内外纷繁复杂的事务和斗争,必须每时每刻在高度清醒的状态下深思熟虑。他抽烟,也是不得已的习惯。人经常处于独处思考的状态下,抽烟几乎是一种最自然的排解方式,可以让人高度紧张的神经得以安慰。建国后,国家很多具体事务的处理是周恩来负责的,毛泽东更多是躺在书斋里读书看文件听汇报,然后单独抽着烟思考问题。应该说,毛泽东的心胸也很大,也是经得起风风雨雨的人。所以,他的寿命也不能算短。
邓小平既抽烟又喝酒,看上去受到的伤害更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既做过副总理后来有当过国家主席有关,也就是既需要应酬又需要思考。邓小平的心胸也很大。别的不说,像他这样立过大功的人,三上三下又没自杀还能做好工作的,放眼整个中共,能有几人?自古以来上去容易下来难。不但下来还要整天被批斗,这样的日子岂是一般人能过的?文革末期,邓小平去全聚德吃烤鸭。众人都想见见这位传奇人物,纷纷和他握手。吃完饭出来,邓小平握着大家的手亲切地说,“你们要继续批邓啊,好好批,不要客气。”此等胸怀谁能有?
张学良为什么活得长?有人以为是由于他后半生过得清闲。人有清福可享,当然健康长寿了。其实不然。张学良是一个军人,而且是高级将领。以他军人的职业和高级将领的身份,被囚禁几十年,换做普通人,早不知死过十几二十次了。他和赵一荻在囚笼中恩恩爱爱相濡以沫,逆来者可以顺受之,是何等豁达。所谓吃喝嫖赌之说,不过是他年轻时短暂行为。且张学良年轻时可以自己超人之勇气与意志力,自行戒除鸦片之毒,这股毅力几人能为?若无此等决心与定力,如何能在拘谨中泰然处之?
雷锋是怎么死的呢?其实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他在指挥他的战友开车在一个小路上拐弯,由于周围情况比较复杂。卡车的后车轮不小心刮倒了一根木杆,正是这根木杆打中了雷锋的头部。应该说,这和这个人一生有关坏习惯无关,也和他一生为他人服务与否无关。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说善有善报吗?那为什么雷锋还会遭此意外呢?其实,善报和个人的失误或偶遇是不能勾兑的。善报就是善报,失误就是失误,偶发事件就是偶发事件,几方面相互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如果说,心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那么林彪、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和张学良,他们有没有可能遇到雷锋那样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命呢?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是林彪,他绝不会站在车前指挥战友打轮,因为那样太危险,林彪绝对不干。
如果是周恩来,他一定会仔细检查周围所有的情况,排出了一切危险之后再指挥。
如果是毛泽东,他肯定是躺着竹椅上思考找谁来指挥打轮。估计最后还是找的雷锋。因为雷锋说要听毛主席的话。
如果是邓小平,他肯定没时间指挥,估计在忙着和聂卫平打桥牌。
张学良倒是很想找点儿事干,但是鉴于他没有人身自由,所以只好作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