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正常的情况下,钱应该流向实体经济,即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进行生产经营,再发工资给个人;个人则通过消费将钱流回企业,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模式.[size=13.84615421295166px]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很多钱没有如预期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留在金融系统里空转套利—尽管央行印了很多人民币,但钱沉淀在一些诸如地方政府债务、虚拟票据、房地产等领域。[size=13.84615421295166px]政府对金融业的直接垄断和控制,保证了大央企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它们用廉价获得的贷款去投资房地产、股票及高利贷等投机市场。而受到全球经济下滑以及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出口型企业,由于几乎已经没有利润了,它们通过出口销售额向银行申请做授信贷款,然后把这笔钱投到投机市场中。而出口数据本身也存在着假出口的情况,香港与内地海关的贸易顺差中很多都是因为热钱通过香港进来套利,从企业走账。[size=13.84615421295166px]最需要钱的中小企业依然融资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活力不足。汇丰银行公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PMI已经回落至48.3,创下9个月新低。 更引人担忧的是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过去几年,通过政府支出渠道发放的地方债和城投债已经高达12万亿。这些项目多数是地方政府和银行互为担保投向了规模庞大却不能产生收益的基础建设项目,或者可能投到了收益低、坏账率高的上市公司。[size=13.84615421295166px]这是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而不断加码政府投资行为的一种负面产物。一些外媒认为这些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 参与信贷泡沫的另一个角色则是影子银行,它们在2010年之后开始迅速膨胀。这不仅包括银行的一些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也包括一些信托、小贷款公司及民间金融机构。据中国社科院研究,2012年年底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20万亿,占到了银行总资产的16%。[size=13.84615421295166px]由于脱离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投资的项目因为追求高收益而存在更高的风险,这些项目往往通过“庞氏骗局”不断发新债来偿还旧债,事实上违约的情况也曾发生过。[size=13.84615421295166px]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以很低的成本从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将资金投入其它类似影子银行的高收益市场。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银行就可以实现套利。银行的同业业务规模现在已占据银行资金的10%左右。[size=13.84615421295166px]6月18日和20日,央行分别发行了3个月期2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对于缺钱的银行再次造成心理打击。[size=13.84615421295166px]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票,是央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发行央票意味着进一步回收流动性。[size=13.84615421295166px]这一动作却让中国的银行们措手不及。[size=13.84615421295166px]这场人为制造的慌乱的影响仍在继续发酵。[size=13.84615421295166px]6月24日沪市收盘,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5.3%,至1963点,创下了自2009年8月31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银行业股价领跌,受到货币流动紧缩直接影响的飞机制造、有色金属及煤炭等领域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滑。一夜之间,中国股市又跌回了2012年12月3日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