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2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 </P>
< ><FONT face=宋体 size=3> 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公民拥有姓名权。在这条大原则的规范下,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当当地给孩子起了名字、上了户口。但也有一些思想或超前,或前卫,或“怪异”的人,在给孩子起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
例一:日前,某省一男子喜得贵子,该君欲给儿子起名王@,未果。他的创意源于两个原因,其一,这个名字有网络时代的特征。其二,肯定不会有重名。然而,警方以“名字中的@是符号,不是汉字”为由,没有同意他为儿子取的名字。
例二:某诗人的千金出生在清晨,该君在为女儿取名时灵机一动,“清晨”两字即是他理想中女儿的名字。然而,派出所的民警认为,该名字中没有姓,不符合中国人起名字的习惯,故该名字未获通过。
例三:某君超生后终得一子,但因此被罚3000元。在给孩子上户口时,他为了“纪念”此事,想给孩子取名“三千一郎”,结果遭到民警拒绝。
例四:李男与李女“奉父母之命成婚”。婚后,李女觉得丈夫并非真心爱自己,只是为要孩子才和自己“迫不得已”走到了一起。果然,孩子出生后,一心想要男孩的丈夫对母女俩不闻不问,使李女伤心不已。按理说,同姓夫妻在给孩子起名时,不会为孩子的姓氏出现分歧,但李女怕日后两人分道扬镳后,孩子身上带有丈夫的“烙印”,非要让孩子姓她姥姥的姓。但是这个主意“瞒”过了丈夫却没能“瞒”过警察,孩子的名字中因没取父母的姓而没有被许可。
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工作人员11月10日说,有一些人的名字中因为使用了二代证制证中心计算机系统无法认读的字,民警只能将“造”的字或者用其他字库的字打印在二代证证面上。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字库有限,计算机系统解读该证时,冷僻字显示成了“?”。
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户籍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接待过一位给新生儿起名叫“H”的男士。派出所的民警新鲜了半天,跟他说“改一个吧,没法儿登记”。最近,还有人给孩子起名“@”,更是有时代意识。不过相对于给孩子起名为“张张一男”“贾一马拉”的,这些都不算奇特。
荆楚网消息:3日,阳新县富池镇名叫辉新的男青年,向富池派出所提交了更名申请及司法公证书等手续。据其介绍,之所以申请更名,是因为现用的名字很“晦气”。
该青年在申请书上写道,因“辉新”二字与“灰心”谐音,读书时便屡遭同学嘲笑。走向社会后,他在一家镇办工厂工作,自进厂时起,每月都因完不成生产任务被扣发工资奖金;没干满一年,厂子因效益不好破产。于是他就凑钱做起小生意,一年下来,本钱都亏光了。今年10月,经人介绍他结识一姑娘,可才见两回面,姑娘就不愿再与他谈下去了。他思来想去,认为这一切不如意都是名字没起好造成的,于是决意申请改名。
</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