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7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提前退休或间歇就业是大势所趋 回复:11 人气:1556 发表于2013-09-25 10:03:21 2
一些专家说“延迟退休大势所趋”,坊间人们不懂,他们说的大势是世界的大势还是中国的大势,坊间人们了解中国的大势,中国的大势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积累起了大量财富,足以支持中国人民的社会福利增加而不是减少,具体到退休问题上,足以让中国人民提前退休而不必延迟,各个阶层人们劳碌之后,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
有人担心,社会福利过分了会不堪负担,是的,具体到退休问题上,一个人早退休就少拿养老金,晚退休就多拿养老金,结果可以扯平,但一个人却因此获得了选择自由;伴随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伴随智能机器普及使用,人的工作时长必然缩短,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劳动者不必奴隶般劳动,间歇就业将成为常态,而提前退休是间歇就业的另一种表达,可以认为这会养懒汉,但懒汉活得低碳环保,社会资源总量有限,懒汉角色不可或缺,个别懒汉闲极无聊,一不小心还可能擦出发明的火花。
现代劳动者一生有三大阶段:第一,工作准备阶段,大家都要接受教育训练;第二,工作挑你阶段,就像现在长辈劝导年轻人,是你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要适应你;第三,你挑工作阶段,不是所有人都能踏进这个阶段,这种情形下,就需要提前退休或间歇就业起到缓冲作用,但确有许多人能够企及这个阶段,他们的工作态度逐渐出现变化,他们上班,不再是单纯的为了生计而更多的为了兴趣,干自己所喜欢干的,一个人才会主动把活儿干好干精,一个组织才会形成精细的管理与精湛的工艺。
当下,“中国制造”想要进化到“中国创造”,就必须有许多劳动者进入到第三阶段,而提前退休或间歇就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提前退休有托底作用,通常,成熟性人才不会主动提前退休,但有了这个托底,他们就不怕归零,他们就敢于流动,寻找干自己所喜欢干的,寻找更合适自己的职业定位,无数个体的趋利行为,终将促成各个系统的优化组合;间歇就业可以提供多次的再教育的机会,现代产业的劳动者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而血汗工厂的奴隶不需要。
判定大势,眼光要放远。从十几个小时上班到八小时工作制,从一个礼拜天到双休日,人的工作时长不断缩短,这才是大势,而西方一些处于颓势国家的政治家近年搞起延迟退休,这是逆大势而动,非但不能解决本国财政赤字的问题,反而陷入更难缠的就业困境;相比之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家干得漂亮,当年,大量知青回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当年没有“顶层设计”,高层作出一个果断决定,出台“顶替”的阶段性政策,允许没到退休年龄的老子提前退休回家,让儿子进入单位顶替上班,当年大量的成熟性人才流入社会以后,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巨大的“正能量”突然地释放了出来。
当年很多人退而不休,很多人燃起了创业的星星之火,促成了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乡镇企业纷纷崛起,促成了大中城市的各类服务业发端;当年,很快化解了知青回城的就业矛盾;稍后,还吸纳了广大农村因“人地比率失衡”矛盾而形成的第一波“民工潮”,再稍后,还承接了大量“百万大裁军”与“机关干部下海”的体制内人员,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巨大的人际流动、碰撞与交融,让中国社会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意中,为后来的“中国制造”崛起做好了干部与组织的准备。
劳动者提前退休或间歇就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中国的退休问题与众不同,言必称接轨没有意义,建议做两件事情:第一,退休的标准,在依据“年龄”的基础上再增加“工龄”,让人们可以选择,让体制外一部分愿意提前退休的人可以进入缓冲,并形成托底机制,用于激励许多劳动者进入第三阶段,为成全“中国创造”而奠定基础;第二,对权力进行阶段性切割,规定体制内的不愿意提前退休的人到了相应工龄必须退职,他们可以选择拿基本养老金,也可以选择不拿,但只能到体制外去找工作,并开始缴纳社保费,缴到规定年限就可以拿到全额养老金,以此彻底解决“退休双轨制”的历史问题,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形成中国社会的公平福利体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