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记者在线

[原创]强烈要求国家安监总局下发通知落实国务院给予公务员职工带薪休假的权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target="_blank"><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a><a href="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target="_blank"><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a><a href="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target="_blank"><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a><a href="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target="_blank"><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a><a href="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target="_blank"><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a><a href="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target="_blank"><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dzwww.com/forum/upload/0B/68/CD.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a>
发表于 2006-7-2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p>2006年5月13日&lt;中国安全生产报&gt;报道了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二处调研员徐文生同志的&lt;一个普通人的防护情缘&gt;,</p><p>我为全国安全生产同仁,特别是从事劳动保护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同志,表示敬礼!</p><p>祝福徐处长身体早日康复!好人应该长寿啊!</p><p>革命很需要您!</p><p>永远祝福您健康长寿快乐开心到永远!</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您的见过面的同行保佑您在医院住院期间开心快乐!祝福您全家幸福!</p><p>2006年7月12日下午5点</p>
发表于 2006-7-2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h3>过劳死袭击转型期中国人 变相加班是"最大凶手"</h3><div class="text">2006-07-25 17:45:43 来源: <a href="http://news.163.com/06/0725/17/2MT5J3050001124J.html#" target="_blank">瞭望东方周刊</a>  <a class="cDRed" href="javascript:reply_allReply()" target="_self">网友评论 <span class="cDRed" id="replycounttop">96</span> 条</a>
                <a href="http://bbs.163.com/">进入论坛</a></div><div id="endText"><p style="TEXT-INDENT: 2em;">《瞭望东方周刊》实习生王宁/北京报道</p><p style="TEXT-INDENT: 2em;">“应该建立合理的劳动定额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企业让工人变相加班的做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1863年,一位叫玛丽·安沃克利的英国服装女工在连续工作26个小时后因病死亡,伦敦的所有日报都报道了这一骇人的事实,标题出奇地一致:《一个人活活累死》。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触目惊心。</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至少有百万人因“过劳死”过世。尽管这一数字还存在一些质疑,但在就业压力巨大,视效率为生命的现代社会,工作压力成为高悬于转型期中国人头上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动力的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它压抑和改变着人的本性,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一个年轻生命的消失</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6年5月28日晚,年仅25岁的华为工程师胡新宇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逝。</p><p style="TEXT-INDENT: 2em;">胡新宇2005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深圳华为公司从事研发工作。据记者了解,工作后,胡新宇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每天晚上加班到9点半以后,乘公司班车回家,第二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上班。</p><p style="TEXT-INDENT: 2em;">从4月初开始,因所在部门封闭研发新项目,胡新宇连续1个多月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9点必须准时到达公司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4月28日,正在上班的胡新宇突感身体不适,随后去了公司的诊所,医生说是感冒。最终,胡新宇在医院里被确诊为脑膜炎,并转至广州中山附属三院,深度昏迷10多天后再也没有醒过来。</p><p style="TEXT-INDENT: 2em;">胡新宇的朋友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胡新宇生活习惯很好,不吸烟、不喝酒。在校期间,是一个体育健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都玩得很棒。</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样一个爱好运动的阳光男孩,猝然离开人世,让人们心痛不已。不少网民认为华为对胡新宇的死亡负有责任,矛头直指公司的绩效考评和不合理的加班制度。</p><p style="TEXT-INDENT: 2em;">胡新宇的女朋友张诗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因公司有分ABCD等级的考评制度,如果不加班,考评成绩会很差”,再加上胡新宇是去年刚毕业的新员工,“有年轻人的上进心,很认真敬业,虽然有时候也会抱怨工作辛苦,但还是坚持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诗雅告诉记者,工作前期,胡新宇也会抽时间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后来随着工作压力加大,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p><p style="TEXT-INDENT: 2em;">另据记者了解,2002年之前进华为公司的员工,基本工资都在9000元以上,还可以有或多或少的股票和分红。2002年之后进公司的起薪很低,所以员工都争取每季度评A,年终奖或许还有个二三万。而每季度评A的原则是你必须干得比人多,干得比人多的原则是你必须加班时间比别人长。</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本该大放异彩的年纪,胡新宇告别了世界,身后是年迈的父母、等待幸福的女友,还有人们散落一地的心碎,心痛、质疑、抱怨,同时也拉响了警钟:我们周围到底有多少“胡新宇”存在?</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工作压力猝死”笼罩下的人群</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爱康公司调查资料显示,30至50岁的知识型中青年目前是过劳死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城市高知识、高技能人群。</p><p style="TEXT-INDENT: 2em;">他们大多工作时间过长,对自身的期许很高,往往是单位里的骨干,正处在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许多人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认为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包括疾病和劳累。</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是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精神紧张,会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从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p><p style="TEXT-INDENT: 2em;">“工作压力猝死”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精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恶化,救治不及时而丧命。</p><p style="TEXT-INDENT: 2em;">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现在中青年人群的生活特点,使得他们猝发心脏病的高危因素越来越多:喝酒、抽烟、熬夜、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工作忙碌、身体锻炼越来越少等,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p><p style="TEXT-INDENT: 2em;">北京安贞医院的统计显示,每周至少会有2~3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因心梗或脑中风急性发作入住重症监护室,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年仅33岁。</p><p style="TEXT-INDENT: 2em;">临床调查显示,虽然中青年人已经成为心脏病猝死的高危人群,但他们对这一病症的预防、重视程度仍然有限。由于这些年轻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隐患,所以平时比较大意,身上往往都没有急救药物,以至于延误了营救的最佳时机。</p><p style="TEXT-INDENT: 2em;">另外,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中青年人过劳死的主要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三方面:规律的作息、规律的饮食和学会放松。过劳死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几乎都是在持续熬夜后突然发病的。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而且有些毒素会随着血液流入大脑,能迅速引起中枢系统的“中毒”症状。同时,这个群体不仅休息不好,还经常性的饮食不规律,从而使消化系统产生病变,并且还会使血脂升高。另外,“累”是没有特效药医治的,惟一的方法就是学会放松,劳逸结合。但是,资料显示,此类压力人群每天就连抽出30分钟去锻炼也很难。</p><p style="TEXT-INDENT: 2em;">致命的是,过劳死所引发的疾病在年轻人中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而年轻人对疾病的早期信号非常漠视。以心肌梗塞为例,很多年轻患者平时并没有明显的征兆。</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责任归属</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4年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的,可视同工伤。</p><p style="TEXT-INDENT: 2em;">那么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猝死,没有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呢?超过48小时,抢救无效死亡的呢?这些情况算不算工伤呢?怎么界定因为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呢?</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位医学博士告诉记者,“工作压力猝死”有内在的病因,过度疲劳只是诱因,它与其他疾病致死的不同在于它的隐藏性。因此,“工作压力猝死”的责任中可以说既有个人身体的原因,也有单位超时和超强度劳动的原因。所以,一般来说认定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以外的“工作压力猝死”属于工伤有难度。</p><p style="TEXT-INDENT: 2em;">既然不属于工伤,那么单位就毫无责任了吗?劳动法专家郑爱青认为,“不能这样做出推论。毕竟‘猝死’的发生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是和用人单位长期要求劳动者进行超时劳动有关,是导致死亡的‘加速剂’,用人单位为此应当承担责任。”</p><p style="TEXT-INDENT: 2em;">“休息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正如同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确认了侵犯公民宪法上的受教育权一样,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休息权除了应当承担劳动监察部门的罚款外,还应当给予被侵犯的劳动者以经济赔偿。”</p><p style="TEXT-INDENT: 2em;">“只有追究用人单位在此种情况下的责任,才能强化单位的守法意识,有效地督促单位遵守劳动者的休息权、履行其应尽的法定义务。因此,建议在司法实践中确认和追究用人单位违反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责任。”</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关怀称,他准备写一份立法建议书,建议修改劳动法。他认为“如果企业剥夺员工正当合理的休息权,造成劳动者超负荷工作并导致其死亡,企业主应受刑事制裁”。</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是现在“自愿加班”是职场上的一个怪现象,企业不提倡加班,而由于分配的工作量在8小时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员工不得不“自愿加班”。一名外企职员告诉记者,“工作量大,完不成就只能选择加班,反正要么自愿加班,要么面临辞退。”</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劳动法执法大检查中发现,劳动定额标准缺乏规范问题突出。企业随意修改劳动定额的现象非常普遍,工人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定额任务,只能选择“自愿加班”。</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政法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教授、劳动法专家金英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企业逃避责任的做法,应该建立合理的劳动定额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企业让工人变相加班的做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郭军建议,应该建立起合理的劳动定额机制,通过政府、社会中介、科研机构及劳资双方等来确定法律底线,制定行业指导标准,确定合理定额范围内合理的工作时间和报酬。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桃花与剑"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发表于 2006-7-2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h3>过劳死袭击转型期中国人 变相加班是"最大凶手"</h3><div class="text">2006-07-25 17:45:43 来源: <a href="http://news.163.com/06/0725/17/2MT5J3050001124J_2.html#" target="_blank">瞭望东方周刊</a>  <a class="cDRed" href="javascript:reply_allReply()" target="_self">网友评论 <span class="cDRed" id="replycounttop">101</span> 条</a>
                <a href="http://bbs.163.com/">进入论坛</a></div><div id="endText">&nbsp;&nbsp; 《瞭望东方周刊》实习生王宁/北京报道 <p></p><p style="TEXT-INDENT: 2em;">“过劳死”凸显法律缺失</p><p style="TEXT-INDENT: 2em;">“工作压力猝死”的发生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要求劳动者超时、超强度加班有直接的关系</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4年日本劳动省正式把工作过度列为“职业灾害”,把“过劳”正式列为职业病的一种,“过劳死”被写进了日本法律,并不断得到完善。2001年底,日本对“过劳死”的相关法规作出修改。比如,判断雇员是否因工作过度而死亡时,过去只考察雇员死前一周的工作情况,新规定则将考察时段延长到死前的6个月,考察在最后的2到6个月里,每月加班是否超过80小时,以此作为判断“过劳死”的依据。一旦被认定为过劳死,其死亡职工遗属会获得高额赔偿。</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没有“过劳死”的概念,只有“工伤”的概念,如《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只有突发疾病死亡可以认定为工伤,其死亡是否属于过度劳累而致死并不是判断工伤的依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失范”</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范’,导致包括‘工作压力猝死’现象在内的各种不利、负面情况的加剧。”</p><p style="TEXT-INDENT: 2em;">“社会失范”是一个社会学的术语,是指在社会变迁加剧的情况下,旧的社会规范快速失去作用、新的社会规范又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或尚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出现的规范真空或规范混乱的社会情形。</p><p style="TEXT-INDENT: 2em;">李迎生教授说,“就‘工作压力猝死’的现象而言,与社会失范的联系十分明显:劳动者权利保护与社会保障法制与机制建设的不健全、社会流动的不通畅、社会信用的缺失等等,都是社会失范的具体体现或因社会失范而造成,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容易引发‘工作压力猝死’。”</p><p style="TEXT-INDENT: 2em;">李迎生教授认为,“‘工作压力猝死’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企业经营者和普通员工的压力都加大了:经营者面临着提高效益,开拓市场的压力;普通员工面临着失业的压力。企业文化过于关注经营效益,而不太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际环境,使员工的压力难以得到及时的舒解。”</p><p style="TEXT-INDENT: 2em;">另外,员工都不是生活在真空,年富力强的员工都肩负沉重的养家糊口的压力,房价暴涨、老人赡养、子女就学、疾病医疗等等,在当今社会对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就员工本人而言,他们除了养家,还要自我实现,普通员工惟有不懈地艰苦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升迁。在当今社会流动机制还不通畅的情况下,即便雇主欺压员工,员工为保住得来不易的饭碗,只好忍辱负重。”</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健全社会保障制度</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李迎生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也是“工作压力猝死现象”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当事人方面来看,针对当事人的医疗保障制度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重治疗,轻预防,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有些单位名义上有定期(比如一年或两年)体检,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疾病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或宣传不到位,真正参加体检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年富力强者由于工作缠身,定期参加体检的就更少。而恰恰是这样一些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再就是,例行的体检重视查显在的疾病,而对潜在的疾病检查力度明显不足。</p><p style="TEXT-INDENT: 2em;">与之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针对当事人的家庭、亲属方面。针对家庭成员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保障存在不足,都会加大当事人的压力,特别是当当事人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时。不少当事人有亲属在农村,他们没有社会保障,这对当事人的压力就更大。</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位公司管理者告诉记者,“工作当然辛苦,但怎么能不工作,一家老小都等着我养活呀。”</p><p style="TEXT-INDENT: 2em;">针对这些情况,李迎生教授认为,避免“工作压力猝死”的发生,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社会保障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一,改变社会保障制度重事后补救、轻事前预防的导向,医疗保障应做到补救性治疗与积极的保健预防相结合,在工作压力较大的行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定期体检制度,并使这项制度向年富力强者倾斜。</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二,建立与完善针对高压力人群的带薪休假制度(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期限),使他们比较疲惫的身心得到及时的调节。</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三,完善针对全体公民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四,仿照发达国家经验,在工作场所建立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专业社会工作制度起源于西方,是指运用专业的服务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社会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具体层面的福利服务工作,不仅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而更为强调后者),专职负责员工的工作压力舒解、人际关系调节等方面的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从明天开始,做一个自爱的人,跑步,打球,定期医检;面对不太幸福的世界,我要做资本链条中有力的一环。”一个网友改变海子的诗,这样抒发心迹。</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加大法律处罚力度</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专家、留法博士郑爱青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从预防的角度看,首先必须强化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义务的观念,其次要对用人单位加强执法监督并加大用人单位违反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劳动法规定的法律责任。”</p><p style="TEXT-INDENT: 2em;">休息权是我国宪法直接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宪法》第43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休息权的宪法价值体现了休息权是公民人人必须享有的、不可剥夺的一项基本权利。</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规定不超过44小时。同时规定加班加点每日不超过3小时,每月不超过36小时。自1995年5月1日起,国务院进一步把职工工作时间缩短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外,劳动法还规定劳动者享有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两个工作日之间的必要休息时间、周末休假日、法定节假日、职工探亲假、年休假等休息休假时间。</p><p style="TEXT-INDENT: 2em;">“根据权利义务的对应性,劳动者的权利就是企业的义务,劳动者享有休息权,企业就负有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义务。”郑爱青说,“如果用人单位能够遵守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规定,就会大大减轻‘工作压力猝死’的问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事实证明,‘工作压力猝死’的发生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要求劳动者超时、超强度加班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劳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休息而疲劳过度导致疾病发作而猝死。从这样一种严重后果来看,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长期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严重的违反劳动法,可以说构成一种间接的谋害生命的行为。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用人单位严重的加班加点行为,不仅直接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而且也侵犯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郑爱青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劳动监察部门有义务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劳动法》执法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对于违反法律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每个受害劳动者每人100~500元的标准进行处罚。这样的处罚标准是否有力被认为值得怀疑。</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爱青告诉记者,“从制止单位滥用加班加点的考虑出发,应当再加大惩罚的力度。因此,只有监督到位和惩罚具有威慑力才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另外,劳动者要勇敢举报单位的违法行为,工会要支持举报工人,应当为职工撑腰。”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桃花与剑"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发表于 2006-7-2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h3>过劳死袭击转型期中国人 变相加班是"最大凶手"</h3><div class="text">2006-07-25 17:45:43 来源: <a href="http://news.163.com/06/0725/17/2MT5J3050001124J_3.html#" target="_blank">瞭望东方周刊</a>  <a class="cDRed" href="javascript:reply_allReply()" target="_self">网友评论 <span class="cDRed" id="replycounttop">103</span> 条</a>
                <a href="http://bbs.163.com/">进入论坛</a></div><div id="endText">&nbsp;&nbsp;&nbsp;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北京报道 <p></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一位出租车司机的意外死亡</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像张广青这么拼命干活的不是他一个,有一批司机尤其是郊区来的司机都这么干'</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6月9日凌晨5点,张广青把车开到交班地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到小店吃早点,而是径直回到自己租住的房间休息。衣裤都没脱,他就躺到了床上。他给在密云县高岭镇郝家台村的爱人高秀云打电话,说自己不舒服,觉得胸闷、头疼。</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广青租住的地方位于北京朝阳区草场地村,这里有很多像他这样来自郊区的“的哥”。</p><p style="TEXT-INDENT: 2em;">放下电话后,高秀云觉得不放心,赶紧打了个电话给张广青的妹夫陈向阳,让陈去看一看自己的爱人。陈也在北京开出租,同样住在草场地村。</p><p style="TEXT-INDENT: 2em;">陈向阳过去后,看到张广青躺在床上,不停地抓着胸口,胸口上已留下了很多红色的抓痕。“胸口憋得慌!”张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去卫生院看看吧。”陈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早上7点57分。</p><p style="TEXT-INDENT: 2em;">卫生院很近,只有大约100米的距离。但卫生院还没有开门。“大夫还没来,等一等吧。”陈说着,一边隔着紧锁的铁门往院里头看。张站在他旁边。周围很安静。</p><p style="TEXT-INDENT: 2em;">“哎呀!向阳!”陈突然听到一声喊,同时感觉自己的胳膊被用力地捋了一下。陈猛然回头看,张广青已经倒在了水泥地上,眼睛翻白。</p><p style="TEXT-INDENT: 2em;">陈向阳抱着张广青,使劲地喊:“广青!广青!”但张已经不能回答,他呼了两口气,就再也没了动静。</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在张倒在陈怀里的时候,卫生院的一位女大夫来了。“大夫,快打强心针!”陈喊道,但是大夫说卫生院没有强心针。她看了看张,摇了摇头。</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后赶来的120急救人员证实了卫生院大夫的判断,“我挠了挠他的脚,没有反应,又拿听诊器测心跳,已经没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时,大约是上午8点一刻。张广青躺在水泥地上,很消瘦。这里距他租住的地方只有100米,距他密云的老家是两百公里,这与他驾驶出租车行驶过的数十万公里路程相比是如此之短,但是他再也无法跨越。</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6年6月9日,张广青,男,43岁,在我区草场地村门诊部门前死亡,经我局现场勘察,尸体检验,系因猝死致死。”当天,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开具的死亡证明书如此写着。</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我什么时候脚踩不动了,才歇”</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高秀云用最快的速度赶到草场地村卫生院门口,已经是中午11点半了。在面的上的3个小时让她感觉像30年,她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他虽然很瘦,也就100斤,但身体一直没什么毛病。去年公司里组织体检也都没事。怎么可能突然没了?!”二十多天之后,高秀云在接受《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仍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悲伤,“我经常觉得他还在。”</p><p style="TEXT-INDENT: 2em;">丈夫的突然去世对她的打击是无法承受的。当天,据目击者说她两次昏厥了过去。“我经常想,老天爷如果能够让他活着,哪怕让我先走都可以。”</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广青是全家人的惟一依靠。张的父母亲都已经快80岁。母亲患有脑血栓和老年痴呆,走路的时候需要后面有人推着。父亲耳朵聋,有一次还摔了一跤,把胯骨摔坏了。高秀云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没钱做手术,不能干重活,基本上在家务农,而地里一年的所得仅够全家吃喝。</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有一儿一女。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女儿去年中考时成绩不够理想,后来被位于石景山区的佳明中学录取。佳明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学费昂贵,一年要一万多元。让不让女儿上佳明中学,高秀云犹豫不决,但是张广青为了女儿将来有考大学的机会,毅然决定供女儿上这所中学。</p><p style="TEXT-INDENT: 2em;">家庭的重负使张广青开始像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高秀云说丈夫做事“很稳当”,所以在银建出租汽车公司开了三年后,去年又与公司签了三年的新合同。“他很少回家,四年来,基本上是一个月回一趟。”她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来北京城里后,开双班车。从去年7月8日开始,同样来自密云的曹师傅成为张广青的对班,两人每半个月轮换白班和夜班。曹说,张广青是一个拼命干活的人。“除了偶尔回家,张基本上每天都出车,一天都不落”。轮到张开夜班时,他每天都会盯到点,也就是从下午5点一直开到凌晨5点。</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是艰难的12个小时,曹说每次他自己值夜班时到凌晨两三点就难以支撑了,所以经常会提前回家休息,即便如此,“每次下车时,身上的肉都是打哆嗦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是张坚持每次盯到点。为了保持清醒,他在车里抽烟,以至每次曹师傅接班后,都要先开车门透气。曹后来对此提出了“抗议”,张于是每晚买3块钱的可乐带到车上。曹问他为什么喝可乐,张说,“你反对我抽烟,喝可乐也能提神。”</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劝过他不要这么拼命,他跟我说,‘我什么时候脚踩不动了,才歇。’”曹说。出事的那天,曹出车前看过里程表,他说那一夜张广青拉了450多块钱。“这是相当多的一个数目。”</p><p style="TEXT-INDENT: 2em;">高秀云说丈夫有一个计划,就是在三年合同期满后就不干了,先休息两个月,然后自己买辆车开,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没想到才一年就出事了!”高秀云强忍着泪水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我们压力太大了”</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边拼命干活,一边省吃俭用。“他媳妇不在的时候,每次我们问他吃什么,他都说是拉面。”曹说。后来,大家吃饭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叫上他,一起炒几个菜吃。</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的生活很单调,几乎没有娱乐。“我们有时候会打打牌,喝喝酒,但是他从来不玩。”张的第一位对班司机刘师傅说。7月5日中午,当《望东方周刊》记者找到刘师傅租住的房间时,他刚与几位司机打完牌,床上的扑克牌还到处散落着。</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司机们介绍,张广青所在的公司一年下来一天假期都没有,这意味着除了偶尔回家(耽误一天自己就要白掏一天份钱),张的生活完全处于一种模式之中。“干活吃饭,吃饭干活。”刘师傅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这样,张一个月仍然攒不了多少钱。陈向阳师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天下来拉300多块属于正常,其中交给公司的份钱100块左右,油钱一天要一百二三,另外房租300块一个月,一天就剩几十块钱。”</p><p style="TEXT-INDENT: 2em;">油价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司机的收入,曹师傅介绍,原来油价两块三的时候,油钱一个月只要1500元,而现在则要三千二三,减掉单位给的油补,一个月还是比以前多花一千三四。</p><p style="TEXT-INDENT: 2em;">司机们普遍反映,出租车价格由一块六调到两块之后,使司机们拉活变得不容易。</p><p style="TEXT-INDENT: 2em;">7月4日,从下午5点到夜里12点,陈向阳只跑出192元。一般来说,后半夜乘客更少,能拉七八十块属于正常。因此可以预计陈这一个夜班的毛收入不会超过300元。“当时我都想哭了,心想不如回去睡觉算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广青一个月不到2000块钱收入,一年下来也就够孩子上学和家里的一些开销。”高秀云告诉记者。</p><p style="TEXT-INDENT: 2em;">“跟你说句实话,我们压力太大了。”陈说。陈面色黝黑,只有40岁左右,但看上去像50岁。他租住在一间平房里,房间里只有一台电视、一台风扇、一张桌子和床,衣服“散布”在各个角落。</p><p style="TEXT-INDENT: 2em;">“像张广青这么拼命干活的不是他一个,有一批司机尤其是郊区来的司机都这么干。”曹师傅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7月5日,当记者向银建公司提出采访要求后,公司秘书部的一位女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我们单位按国家规定给员工们上了四险一金。像他这样的情况,他已经完成交接班工作,应该算是下岗的时候发生猝死。不过我们还是按国家规定走了工伤手续,我们是在司机死亡第二天就把材料报上去了,但按照程序会有60天回复期。”-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桃花与剑"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p></div>
发表于 2006-7-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黑体" color="#f70909" size="7">征集安全生产战线过老死案例!</font></p><p><font face="黑体" color="#f70909" size="7">征集安全生产战线过老死案例!</font></p><p><font face="黑体" color="#f70909" size="7">征集安全生产战线过老死案例!</font></p><p><font face="黑体" color="#f70909" size="7">建议:过老死为安全生产者追认为全国劳动模范!</font></p>
发表于 2006-7-2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国的有关政府机关都是饭桶,受老百姓供养,还不一条狗,因该说是专咬主人的狗。哎,那里有这样的公仆。狗屁。</p>
发表于 2006-7-2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培训司应该起草文件印发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并执行国务院有关带薪休假规定.
发表于 2006-8-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p><a href="http://lady.163.com/06/0807/15/2NUD6D7V00261PO7.html"><img height="180" src="http://cimg2.163.com/lady/2006/8/8/20060808100610dd70c.jpg" width="240" border="0" alt=""/></a>必须休假,否则太不近人情</p>
发表于 2006-8-9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http://psl2039122.blog.163.com/-dR5M.html"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mg417.photo.163.com/psl2039122/48553318/1327142578.gif" border="0" alt=""/></a>
发表于 2006-8-1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bbs.anquan.com.cn/uploadface/8354_2005102112203850764.gif" width="1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4 17:21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